继2008、2009年之后,深圳民营房地产企业再次出现集体准备上市现象。除了力高地产、绿景集团成功登录港交所外,京基、星河、卓越等深圳本土开发商均在近期发布了冲击资本市场的计划。高力国际陈厚桥等业内人士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企业扎堆上市,意在增加融资平台,对于商业地产模式创新的企业而言,一旦登陆资本市场,或将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5家深圳房企图谋上市 5年前,深圳一批民营房地产企业曾出现集体赴港上市的热潮,但是成功者寥寥,仅有花样年和莱蒙国际等少数几个幸运儿。卓越集团甚至在路演完后,突然决定撤销上市计划。原因是觉得卖便宜了,当时卓越集团的市盈率是5.6倍。 时至今日,这批开发商再度准备在资本市场上“冲浪”。不过相对于之前数十家企业,今年已经和计划上市的企业“缩水”到5家。 总部位于深圳的力高地产于2014年1月30日除夕当天,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成功上市。2月18日,新泽控股发布公告称,绿景地产控股有限公司以每股1.1港元,总共花费9.45亿港元收购其8.95亿股股份,占其总股本约64.83%。绿景集团常务副总裁叶兴安表示,已在今年5月份完成对新泽控股的收购事项,绿景今年将会在香港资本市场有更多作为。 相对于上述两家“登陆者”,更多的企业“在路上”。 星河集团总裁姚惠琼6月29日在发布公司25周年品牌战略时透露,星河集团将在2015年实现上市,有两套方案,一是集团整体上市;二是把商业地产业务分拆出来单独上市。据悉,商业地产二次布局或将成为星河集团冲刺资本市场的核心概念和成败关键。被深圳市政府列为重点项目之一的星河雅宝综合体项目,计划总投资将超过130亿元,这个巨无霸项目是该集团商业地产二次布局的重要依托。 据卓越执行总裁张远透露,虽然卓越至今没有上市,但一直在用上市公司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到随时都可以上市。京基集团则计划在3年内登陆资本市场,今年销售计划冲击百亿元。 意在增加融资平台 “房企争相上市的背后,无疑是希望获得一个良好的融资平台,”高力国际调研及咨询部董事陈厚桥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相对于其他融资渠道,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更低。而且房企在A股上市的难度较H股大很多,从上述几家民营房企披露的信息看,绝大多数将在香港上市。” 据兰德咨询统计,2012年以来,已有13家中国内地房企通过招股形式登上中国香港资本市场,其中,2013年有7家。不过,多数都为中小房企。 “我们最初是想在A股上市的,筹划多年仍未成功后,迫于资金压力,最后转战H股,并迅速顺利上市。”去年在香港上市的某房企高层向记者透露,虽然目前股票价格相对不高,但起码打开了一个新的融资平台。 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表示,登陆H股后,不管股价表现如何,这些中小房企可以通过发债等方式融资,这是A股上市房企目前不具备的优势。 来自58同城房产研究部的分析称,尽管香港资金成本低廉,但内地房企在香港没有项目,也没上市,因此难以获得大额融资。借壳上市则能打通吸收香港低成本资金的通道。在此情况下,不少在香港无资产做抵押的内地房企,面对香港庞大的人民币资金池,似乎不约而同的选择采用“借壳上市”的做法。万科、金地、招商和绿景的收购逻辑就一目了然。 “内地房企只要借壳上市后,因为在香港拥有了子公司及股权资产,无论是增发新股,还是银团贷款,都成为这些公司能够募资的途径。” 陈厚桥坦言。 或将赢得投资者青睐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波房企上市潮中,主营业务为商业地产的房企较多,绿景、星河、卓越、京基,无一不是具有此特征。 陈厚桥表示,经过五六年的大浪淘沙,部分曾经冲动上市的房企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现在的这几家企业无论在质地还是在规模上,绝非前期一批企业可以相提并论,尤其是在商业地产上,有的甚至在全国均数一数二。 对此,宋延庆亦称,五六年前那批房企上市之时,当时投资者看重的是这些房企的土地储备情况,而2013年以来,投资者关注目光转向了商业资产,但进入2014年后,即使房企商业资产故事讲得好,也依然会受到全球资本对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投资持有谨慎态度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今年已经和计划上市的深圳房企中,不乏模式创新者。 星河集团近日公布了其酝酿已久的“产权换股权”地产金融计划:联手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在其位于深圳的产业地产项目中推行“产权换股权”计划,即以产权或“现金+产权”的方式与入驻园区的拟上市企业进行股权置换。 深创投董事长靳海涛认为,金融投资和地产运营的结合可以催生一种新的经营方式,叫做新型科技地产基金。其核心理念就是产权换股权、租金换股权。 姚惠琼称,星河的下一个5年,将以目前的股权、保险、基金、村镇银行、小额贷款、融资租赁为基础,梳理整合投资布局,形成金融资本与房地产、商业地产三位一体具有星河特色的新商业模式。 陈厚桥称,尽管今年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房企股价表现差强人意,但是对于有故事、有内容、有创新的企业而言,一旦登陆资本市场,或将赢得投资者的青睐。
责任编辑:李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