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原因分析 (1)缺乏全方位的知识普及。 首先,政府部门在普及宣传期货知识方面,力度不够。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期货公司)利用培训班、媒体、沙龙、论坛、讲座等形式,在传播期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有其局限性。一是针对特定的对象,主要是业内人士,不属于大众化普及;二是带倾向性,即某某产品的专题;三是与利益捆在一起,特别是一些期货公司,是以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的,虽然在知识传播方面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往往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四是媒体的主体作用发挥还有待加强。近年来,报纸书刊等平面媒体在普及期货知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电视网站等媒体关注这个市场的新闻多一些,但在传播期货知识方面做得不够。 (2)思想认识不到位,积极利用期货市场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受期货市场发展阶段性等客观因素影响,各市场参与主体对利用期货市场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积极利用期货市场功能的氛围尚未形成。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缺乏对期货市场的宏观导向和具体政策扶持与培育,企业对期货功能认识不足,作为粮、油、棉主产区的湖南粮油棉生产、加工、贸易、仓储企业,对期货市场的最主要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功能了解不深,研究不透,准备不足。 (3)政策托市,弱化了市场功能发挥。 我国的改革开放始于农业(第一产业),经过30年的实践,成就是显著的,但是相对第二、第三产业来讲,是落后了。其原因较为复杂,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市场化程度有逊于第二、第三产业。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农业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来研究。近年来,各级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没少下功夫,包括政策倾斜,人力、物力的投入等等。但具体而言,一些政策的制定,人力物力的投入,还是没有充分考虑到利用市场的作用。日前笔者曾在一家中央储备粮仓库进行调研,谈及去年我国菜籽油价格大起大落,该库负责人说,去年底,国家为解决菜籽油市场价格偏低、伤害农民利益等问题,在菜籽油主产区增加储备40万吨,每吨价格4400元(当时市场价每吨只有3600元)。增储40万吨,只能解决农民手头存货的20%。由于供大于求,分配增储额度就有利可图,但按政策规定,这部分利润仓储企业又不能赚。这位负责人坦言,虽然我不能赚取这部分利润,但是我有收购主动权,我想买谁的货就买谁的。由此,我们看到:第一,政策虽好,但杯水车薪,大部分农民没有享受到政策的好处。第二,没有解决问题,靠一只有形的手来解决庞大的市场问题是有困难的。第三,政府付出了财力,但大部分农民没有得到实惠。第四,滋生了利益输送渠道,影响政府形象。第五,长此以往,市场化难以发育,市场功能难以发挥。 (4)人才短缺,制约了期货市场的发展。 首先,我们的职能部门懂期货的人很少,更谈不上利用期货市场为经济实体服务;其次,了解期货、熟悉期货的相关企业不多,不参与市场也就没有考虑打造期货经营团队,更没有期货人才培育计划;再次,期货经营机构步履艰难,没有吸引人才的动力。 四、两点建议 湖南作为一个粮、油、棉的主产区,如何充分发挥、利用粮油棉等涉农期货品种服务“三农”,是实现富民强省的一项重要举措。 1.全方位地普及期货知识 首先,各级政府机关职能部门特别是专司这项工作的同志,须改变观念,主动与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期货监管部门沟通,积极引导媒体加强对期货知识的传播,鼓励各高校、学术团体、行业自律组织参与这项工作;其次,政府牵头,加强金融机构、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现货企业等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一是举办培训班。近年来,几大期货交易所在湖南省都举办过培训班,特别是大连商品交易所还在湖南省设立了全国为数不多的期货学院,已办了两届,参加学习的主要是期货从业人员,效果很好。今后,我们要扩大学习对象范围,政府官员、企业职员等都可以参加。另外,我们还将争取上期所、郑商所在湖南省设立类似机构。二是举办高层论坛和座谈会。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与个人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信息平台,有效提升普及效果。 2.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利用政策杠杆,强化市场作用 首先,在目前情况下,想让单个农民进入期货市场套期保值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农民走农户+龙头企业+期货市场或者是农户+农户自发组织的合作组织+期货市场道路,打破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经营组织形式,用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模式促使农民、农业企业具备参与期货市场的基础和能力;其次,惠农政策的制定和出台,要在体制、机制上多做文章,如细化和创新国家的“三农”政策,把有限的财力用在鼓励农民采用多种形式组织起来,扶持粮油棉企业做大做强,建立粮油棉投资期货市场投资基金,奖励期货中介机构(期货公司、交割库)落户湖南,制定高级期货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协调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建立信息平台、知识普及平台等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