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INTL FCStone金属及机构客户业务全球执行副总裁弗雷德·丹姆勒 弗雷德·丹姆勒(Frederick R.Demler)博士为INTL FCStone金属及机构客户业务全球执行副总裁。他为曼氏金融(MF Global)服务长达18年, 担任全球商品期货主管。2011年曼氏金融的金属部门被INTL FCStone收购后,他成为INTL FCStone金属业务的重要新生力量。弗雷德·丹姆勒博士涉及研究的产品包括金属、能源、农产品,以及新兴产品如电力、碳排放、 场外清算产品等。 A 愿把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 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呆上20年,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在人来人往、热闹非凡的经纪行业。弗雷德·丹姆勒博士(下称丹姆勒博士)20年来在大型期货商的工作履历非常简单,只效忠于一家公司——曼氏金融,并在公司被收购后继续为新东家INTL FCStone(下称FCStone)效力。 在期货领域丹姆勒博士专心致志、始终如一。只有一个忠诚度高的人才会把工作当事业来做,正是由于FCStone聚集了一大批这样的人,才能在屡次并购中成功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也许,这才是这家美国老牌期货经纪商“常青”的魅力所在。 中国期货业人士对FCStone并不陌生,我国31家拥有境外套保许可证的企业中有不少都是FCStone的客户。FCStone在风险管理和咨询上做得颇具特色,丹姆勒博士所领导的团队就是这么一批人。他个人在期货市场上的操作与服务经验长达30年,他热衷于商品理论研究与实践,在宾州州立大学取得矿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并在该校担任讲师。 多年来,丹姆勒博士已经形成习惯,定期撰写商品市场价格预测与风险控制的报告,教授套保课程。在美国国内和国际大学任教,并担任英格兰银行、日本银行、法国银行、G20、G30的顾问,针对商品市场、基金影响及中国在商品市场领域的角色提供咨询。 随着中国内地期货市场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外资机构都将目光投向了中国,FCStone也不例外。近几年来,丹姆勒博士来中国超过40次,密切跟踪中国内地期货市场与期货行业的发展,对业界在某些创新业务上的讨论都有所了解。 今年,FCStone在香港设立了办公室,以期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丹姆勒博士经常携手公司的CTA客户来到上海,近距离聆听中国内地期货市场开放发展的政策动态。他们还请来中国优秀跨境CTA和各类金融机构,畅谈中国期货投资现状。法律顾问对中国投资市场的政策与法规解读,也赫然列入他们紧张的中国行程上。 B 公司整体业务今年强劲增长 丹姆勒博士所在的FCStone,是全球知名的证券、期货经纪行和私人分析机构,2013年美国财富500强排位第39名,是纳斯达克上市公司。FCStone的分公司和办公室遍布全球33个国家,是众多交易所的交易和清算会员,机构客户来自上百个国家,多达20000个。 欧美期货公司的发展,往往都经历过一个兼并重组的过程。正是由于有一批像丹姆勒博士一样忠诚的雇员,才使得并购后的公司得以不断发展壮大。FCStone就是这样一家公司,通过在全球不断并购而实现多元化发展。十三年前,FCC与芝加哥老牌期货公司Saul Stone并购,合并成为FCStone集团,使得公司从仅拥有芝加哥清算会员资格到后来成为全美的清算会员。再后来,FCStone集团又与美国国际资产控股集团(INTL)合并成为现在的INTL FCStone。2011年年底,公司又收购了曼氏金融的金属业务。至今不到三年,金属业务已经成为FCStone业务增长的重要贡献力量。 审计后的财报数据显示,2014年第三季度,FCStone的客户保证金达到18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8%。2014年度至今,运营收入为3.6亿美元,较2013年小幅增长;公司净收入1400万美元, 同比增长24%(不包括非经常性项目)。 除经纪业务外,FCSTone其他业务收入也非常可观。2014年第三季度,OTC交易收入2300万美元,占整体运营收入的19%;交易所挂牌合约交易、咨询服务以及商业客户利息收入共32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7%;剩下的包括全球支付业务1400万美元、证券业务2000万美元、现货商品400万美元、一般执行清算业务2700万美元。 除经纪业务外,FCSTone其他业务收入也非常可观。2014年第三季度,OTC交易收入2300万美元,占整体运营收入的19%;交易所挂牌合约交易、咨询服务以及商业客户利息收入共3200万美元,占总收入的27%;剩下的包括全球支付业务1400万美元、证券业务2000万美元、现货商品400万美元、一般执行清算业务2700万美元。 对此,丹姆勒博士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整体业务出现强劲增长。主要原因,一是与市场回暖有关,公司原有的农产品业务发展较好;二是因收购曼氏金融发展而来的金属业务给公司带来增量;三是OTC产品发展得不错。 C 期货公司OTC业务的两种模式 2014年第三季度,FCSTone的OTC业务量创出历史高点。2014年度至今,OTC交易量达到9.9亿张,全球支付量超过1.33亿单。OTC市场交易量和全球支付都创近几年来的新高。 FCStone的客户以套保、CTA和对冲基金等机构为主,企业服务经验非常丰富。针对中国期货业欲发展旨在为实体企业服务的OTC业务时,丹姆勒博士表示,有些中国期货公司已经在积极准备,欲在OTC业务上大展拳脚。 据丹姆勒博士介绍,期货公司OTC业务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期货经纪商居间,买卖客户在两边,经纪商报出一个价格,买卖双方同意成交后,经纪商再把成交价格发送到交易所,通过交易所清算。另一种是买卖客户分别向经纪商要一个报价,经纪商做市,而无需把交易价格挂到交易所。这被称为双边合约,经纪商仅需把价格报给交易所。 今年FCSTone的OTC产品大放异彩,尤其是在农产品与能源领域,其OTC产品主要为套保客户量身定做。“OTC业务收入,大概占到运营收入的两成,而且一直是增长点。”对此,丹姆勒博士指出,这主要由于《多德—弗兰克法案》及欧洲市场设施管理条例对OTC市场发展实施了新规,同时FCSTone在风险管理和投资咨询上占有很大优势。 D 对“迷你”金属合约上市持谨慎乐观态度 今年4月,港交所公布年内拟推出伦敦铜、铝、锌期货小型合约和API8动力煤期货合约。作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会员,FCSTone对其前景会如何看待呢? 丹姆勒博士表示,伦敦金属交易所金属业务的拓展,中国庞大的需求是基础。港交所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本身就是一个“中国故事”。近年来,他已经深深感受到全球金属交易重心正向亚洲转移。一方面,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会员从西方会员转到东方会员,例如,广发证券旗下的广发金融交易(英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旗下的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等,越来越多的中资背景机构申请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会员。另一方面,港交所推出的商品期货合约,导向上也是基于中国需求的,例如,选择的品种、合约人民币计价等。 不过,丹姆勒博士并不认为这会对FCSTone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因为公司一直比较关注中国市场,并且团队拥有几十年的服务经验,本身也具有较强的中国客户基础。港交所上市“迷你”金属合约后,丹姆勒博士表示,会密切关注这个市场的发展,申请设立香港办公室也是FCSTone应对全球金属交易东移做出的一种战略布局。 尽管丹姆勒博士对港交所有实力在“迷你”金属合约上取得成功抱有信心,但是鉴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推出“迷你”金属合约都不太成功,他对参与港交所商品期货市场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如果这个市场做成功了,我们的客户也有需求,我们当然会积极参与。”丹姆勒博士说。 E 大投行退出大宗商品业务对市场影响不大 2013年以来,国际大投行纷纷出售大宗商品业务,如德国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法国Natixis银行。之前,这些国际大投行控制了全球金属市场的物流、仓库、融资等多个环节,扮演的角色也很多样化,如自营、做市、经纪等,从中获利丰厚。国际大投行纷纷退出大宗商品业务,会不会对金属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会不会加快金属期货金融属性的消退等?这些都值得深思。 了解到记者的担心后,丹姆勒博士赶紧拿出笔和纸,画出了一个国际大投行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业务链条。他先向期货日报记者介绍了国际大投行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每一项业务,然后分析承接各项业务的新进入者。 一是PROP业务,主要是做自营,产生大的交易量,为市场提供强大的流动性。丹姆勒博士说:“这块业务正在被对冲基金所承接。虽然有的国际大投行退出了大宗商品业务,但交易团队并没有完全退出市场,而是跳槽到了其他银行。所以,市场上只是流动性发生了转移,并不会导致市场流动性大幅下降,市场上还是会有足够的流动性。” 二是Balance Sheet业务,大投行资产充足,为客户提供贷款等融资服务。 三是现货贸易业务。“现货商也购买大投行出售的大宗商品业务。比如,摩根大通的大宗商品业务就出售给了以原油起家的摩科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后,摩根大通的能源交割仓库肯定会被摩科瑞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保留下来,但为对冲基金提供交易、交割、清算的业务是否能继续保留,还不好判断。但即便不保留,也会有期货经纪商来承接。”丹姆勒博士表示,此外,托克、嘉能可等现货商都有所介入。 四是期货、期权等对冲业务、Platforms业务和咨询业务。丹姆勒博士告诉记者,“这些都可以由期货经纪商来承担。事实上,近年来FCSTone的业务发展,部分也缘于此”。
责任编辑:叶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