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CBOT大豆期货与中国大豆产业联系紧密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8-21 08:41:36 来源:国泰君安期货
  大豆是全球主要的农作物,既是东亚各国的传统食物,也是世界最常用的油料作物,2013/2014年度全球大豆产量约为2.8亿吨,占全球所有油料作物产量的一半以上。美国、巴西、阿根廷是世界排名前三的大豆种植国,其2013/2014年度大豆产量分别占全球产量的31.5%、30.8%、19%。作为大豆最大的主产国,美国同时也拥有世界最大的大豆期货交易市场——芝商所旗下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CBOT的期货品种如大豆、玉米、小麦等是目前国际上最权威的期货品种,其价格不仅是美国农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也是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

  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将继续增加

  过去20年,全球大豆产量整体上不断增加,1994年全球大豆产量约为1.4亿吨,预计2014/2015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3亿吨。从各国情况来看,美国近20年稳居大豆产量第一的位置。从近20年大豆产量平均增速来看,巴西和阿根廷分别达到6.94%和9.71%,作为对比,美国为3.3%。

  不同于中国,北美、南美大豆种植多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的集中式生产方式,且美国、巴西、阿根廷主要大豆种植区域自然条件优良,多数地区无需人工灌溉,仅靠自然降雨便可完成大部分灌溉任务。这种种植模式非常利于地广人稀的地区扩大种植面积,并大大降低了北美、南美大豆种植的人力成本,而后者恰是农作物种植成本中较大的一块。南美目前拥有大量可供开垦的农地,相对较低的种植成本也为农户提供了可观的利润,在此背景下,预计未来几年南美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将继续增加。

  CBOT大豆价格与产量相互作用

  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推动了全球蛋白、油脂消费不断增加,大豆是全球主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及油料作物,从长期来看其需求不断增长是必然趋势。在全球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成为常态,大豆价格总体上也处于不断上行的趋势之中,以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例,1993年年初其价格仅为572美分/蒲式耳,到2013年年末达到1292.4美分/蒲式耳,涨幅达126%。

  但大豆价格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由于大豆主产国美国、巴西、阿根廷的产量受天气影响极大,极端天气导致的产量非正常波动常常会引起当年大豆价格的异常波动。1993—2013年,全球大豆产量年平均增幅为4.7%,这20年中大豆产量增幅超过平均增幅的年份有11年,其中10年CBOT大豆价格重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移或底部徘徊。大豆价格下跌则引起农民收入下滑、种植意愿下降,从而导致次年大豆播种面积减少、产量下降。

  由于农产品总体消费较为平稳,市场供给减少必然使得供需平衡收紧,从而推动价格走高,高价又必将再次提起农民种植大豆的兴趣。1993—2013年中有11年CBOT大豆价格重心发生上移,而这些年份次年全球大豆产量出现增加的有8年。因此,我们认为CBOT大豆期货价格和全球大豆产量相互作用、互相促进。

  CBOT大豆期货与中国大豆产业联系紧密

  美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大豆主产国,也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近几年来其大豆年出口量约为4000万吨,占其产量的近一半。与此同时,世界另一端的中国则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压榨国。以本年度为例,中国国产大豆数量约为1200万吨,以食用居多,全年压榨量大约为6900万吨,与进口量基本相当,粗略估算可以发现中国压榨用大豆的供应基本来自海外。

  中国大豆贸易商或油厂从美国进口大豆多采用点价方式,即以CBOT大豆期货价格为基础加上一定升贴水。而南美大豆供应商也会约定俗成地在CBOT设立交割仓库,通过CBOT期货市场销售大豆。该方式不仅有高效、低成本等集中式大宗商品交易的优势,更重要的是通过期货盘面,买卖双方可以规避未来不确定风险,提前锁定利润。

  总而言之,全球头号大豆生产国的地位为美国大豆期货市场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消费国,不可避免地需要利用CBOT期货市场进行大豆贸易。随着中国市场的影响力不断突显,中国的市场参与者应及时、全面地了解CBOT的规则,以便更好地利用国际成熟的交易体系为中国大豆产业的长期发展助力。
责任编辑:叶晓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