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成本、体现增值服务价值 阿里巴巴与天弘基金合作打造了余额宝。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宝宝”类产品层出不穷,银行、券商、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一边喊着“狼来了”,一边又积极利用互联网开展势头迅猛的跨界营销,一场互联网金融“大战”正在展开。 在这一浪潮中,期货公司显得较为低调,目前尚徘徊于互联网金融的大门之外,这也许是由于期货市场更加专业和小众。然而,盈利模式相对单一、手续费竞争惨烈等因素,造成了期货公司夹缝中求生存的局面,此时期货公司比其他任何金融机构都更需要开辟新的盈利模式。 广义上来说,期货业的进步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比如,IT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交易速度和便捷性,期货公司还通过微博、微信等,为投资者提供更高效的服务与交流平台。那么,期货公司如何更进一步,真正迈进互联网金融的门槛?对此,不少业内人士都在思考。有期货公司高管大胆预测,一旦成功“联姻”互联网,期货公司将会面临一轮“洗牌”。 期待:互联网将打开一扇新“窗” 在手续费“大战”趋于白热化的今天,许多期货公司已经被拖入困境。2011年以来,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等创新业务陆续开闸,但至今成效不佳,一些期货公司在新业务上甚至入不敷出。 前几年,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几家大型期货公司开始大力拓展营业网点,建立起一个个小型“根据地”,很快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并引得竞争者纷纷效仿。而几年间,这种遍地撒网的模式给期货行业带来了严峻的问题。某大型期货公司郑州营业部负责人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团队的深耕细作下,其所在营业部前几年每年都会给公司创造利润,但最近两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其所在营业部出现了亏损。 “我们的客户保证金规模在扩大,利润却在减少,最关键的原因是期货公司手续费标准如今已经接近‘地平线’。”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两年在公司总部的要求下,其所在营业部积极推广资管业务,但业内针对该业务的管理费和交易手续费等又展开了新一轮竞争,其所在营业部的生存状况并没有因新业务的开展而改善。 上述情况在期货行业并不是个例,近两年不乏期货公司为保证利润而砍掉一部分曾经苦心经营的营业部。“我们也不愿意削减营业部,这样会流失一大批客户资源,但如果不砍掉几家亏损的营业部,整个公司就要面临亏损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期货公司高管表示,差旅费用是许多营业部最主要的开支,减少这部分开支的最好办法,就是能像券商一样开设小型营业部。 小型营业部又被称为轻营业部,就是保留3—5个员工负责当地的一些日常事务,缩小办公场地,对期货公司来说可以大大节约成本。不过,在目前主要依靠营业部进行开户和服务的模式下,营业部员工数量难以大幅减少。对此,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表示,除监管政策许可外,小型营业部设立的前提是能够实现“线上营销”,但期货公司尚不允许开展网上开户。目前,期货公司依靠传统经纪业务实现利润增长的“大门”正在关闭,未来互联网金融可能会为期货公司开一扇新“窗”。 行动:寻找“触点” 今年年初,工信部向8家民营企业发放了第二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试点批文,中期集团位列其中。有期货业人士指出,中期集团旗下中国国际期货(博客,微博)有望从中受益,借此率先找到期货业与互联网的结合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拥有这项资源优势,未来中国国际期货的边际成本有望降低,其业务的深度和广度将会扩展,“最关键的是其股东将会拥有大数据储备优势,期货公司可以加以利用,在设计理财产品以及推广营销上,他们都将拥有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对此,记者致电中国国际期货相关业务负责人,但其未予以回应。 此外,还有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期货公司在IT方面投入巨大,但即便如此,其所能使用的网络流量有时也不能满足程序化高频交易的要求。如果期货公司能够利用虚拟运营商的资源优势,将能支配更多的流量,从而能更好地满足高频交易的需求,大大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崛起,已引起一些大型期货公司的高度关注。记者了解到,银河期货筹建了电子商务部,目前配备了5—6个员工,公司上下对互联网金融的学习蔚然成风,并且在研究期货公司的业务如何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 银河期货总经理姚广对期货日报记者说,期货公司研究互联网金融,核心就是整合原有资源并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这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实际上,在余额宝推出之前,也有互联网和金融结合的例子,但是不太成功。期货公司要想开发出一个能够立足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还要做很多尝试”。 记者还了解到,目前包括海通、万达在内的多家期货公司,都专门成立了电子商务部门。其中,海通期货计划将自身所掌握的客户、研究团队、营业部等资源深度整合,实现期货交易和研究服务的电子商务化。但更进一步的计划,目前还不得而知。 “通过互联网开展跨界营销可能是大家都在思考的方向。”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表示,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大大提高了期货市场的交易速度和资金容量,并更好地满足了客户个性化的交易需求,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互联网正在改变期货公司的商业模式,“推动期货公司实现真正的转型升级,暂时还谈不上,但这才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 猜想:距网上开户还有多远? 国内券商早已实现网上开户,这为其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但这同时也加剧了券商的手续费竞争。如今,券商营业部的通道价值正在逐步降低,在此背景下,小型营业部纷纷诞生。 虽然期货公司与券商、基金、保险公司等同属金融机构,但由于期货市场采用杠杆交易,交易风险相对较高,监管政策也相对严格。今年2月,东航期货在业内首次尝试推出手机开户,但很快被监管部门叫停。对此,罗旭峰认为,网上开户的确存在一些不确定性风险,在这方面,预计监管层在一段时间内都会持审慎态度。 “期货公司拥抱互联网金融将是大势所趋,目前在这方面无论期货公司怎样运筹,恐怕都会触碰到合规底线。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发展,期货公司和监管层应该共同推进。”罗旭峰认为,放开期货交易网上开户可能会成为突破口。 按照期货公司现有条件,网上开户在技术上并不存在难题。如果能放开网上开户,期货公司营业部将能减少一部分人员成本,同时扩大地区覆盖范围,更重要的是能为客户带来便捷、提高效率,并且帮助期货公司实现大数据管理。 据了解,监管层至今尚未放开期货交易网上开户,主要是基于风险把控的考虑,其中投资者身份和交易能力识别问题难以解决。此外,绝大多数投资者参与互联网金融,看中的是稳健的投资回报,而目前期货类的投资产品未必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如果网上开户得以放开,我们会有很大作为,当然这还要看监管层的态度。”姚广认为,期货公司也需要加快创新步伐,主动出击,与互联网公司寻求合作,争取完善网上开户的方式,促进行业转型。 讨论:传统、创新业务并行 在马文胜看来,期货市场和互联网金融或多或少已有交集。比如,目前银行、券商通过互联网销售的资管产品中已经有不少涉及期货交易,衍生品工具对冲市场风险的功能已经被广泛运用。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尚处于“一对一”阶段,将来“一对多”放开后,期货公司会更多地研究和参与互联网金融,这也许会成为期货公司业务与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对接点。 事实上,业内人士对期货公司参与互联网金融也存在一定顾虑。一位华东地区期货公司的高管认为,如果期货业真的进入互联网金融时代,那么传统的通道业务就会逐渐失去价值,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金融服务更不应成为无偿服务,这对于行业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还有业内人士表示,如今期货公司对于互联网金融是“想明白的不肯说出来,想不明白的说不出来”,“想不明白”或者发展定位并不在此的期货公司,完全没有必要去“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自身条件达不到,一不小心还有可能栽跟头,所以一些期货公司即便有了些新思路,可能也不愿首先“试水”。 一位国资背景的期货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其所在公司虽有“触网”的打算,但前提是传统的业务先做精,毕竟期货市场还是以服务产业链企业、服务国民经济为核心,尤其是期货公司对各个期货品种的产业链都做了深入研究,这种优势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不应该丢掉。 对此,罗旭峰认为,期货公司真正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还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互联网背后有着大量的客户群,期货公司如果想要开发这些客户,首先要摸清这些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对期货投资的需求,以此为基础,在监管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可以做一些创新的尝试。 虽然还没有在互联网金融上开展具体行动,但所有受访期货公司高管无一例外地认为,在降低期货通道业务价值的同时,互联网金融将会逐步体现增值服务的价值,这也将是期货公司“触网”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叶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