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创新业务创新产品创新举动

大金融时代来临 期货公司如何走好混业之路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9-01 07:53:49 来源:广发期货
  今年发布的资本市场新“国九条”,首次从政策层面允许券商、期货公司、基金等金融机构交叉持牌、混业经营,这对于提高金融行业的综合竞争力、促使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与实体企业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金融”时代即将来临,但这对于不少期货公司来说,忧大于喜。受分业经营制度的限制,期货公司长期以来业务和盈利模式单一,创新不足,竞争力十分有限,即使是走在行业前端的佼佼者,在步入混业时代之初也会面临券商、基金及外资金融机构等的冲击。关于如何走好混业之路,大部分期货公司仍然心存疑惑。

  忧从何来

  即使已经在期货市场上有了丰富的经验,期货公司面对券商、基金等机构的竞争仍然存在一些明显弱点。

  一是渠道。期货市场的客户群体有其独特性。与股票等市场相比,期货市场规模较小,仍是小众市场。期货公司现有的业务渠道也主要集中在营业网点、居间和IB上,而券商、基金除了有客户资源的先天优势,与银行、信托公司之间均已建立了成熟的交叉销售合作模式,在互联网金融兴起的背景下也快速建立起网络销售和服务渠道,无论是渠道的灵活性还是稳定性都占优势,吸收客户的能力较强。

  二是资本。随着发展步伐的加快,期货公司扩大经营范围面临注册资本的硬约束,风险管理子公司涉足仓单质押融资、OTC相关业务等,也都带来巨大的融资需求,这让期货公司倍感压力。目前国内期货公司资本补充机制不够完善,只能依靠增资、扩股等方式获得资本支持,在股东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情况下,期货公司开展创新业务显得捉襟见肘,不少期货公司走上并购之路。

  混业之路

  在即将迎来的“大金融”时代,期货公司会面临重新洗牌。在应对变局的过程中,期货公司应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找准自身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1.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混业时代将掀起跨界并购重组的高潮,券商、基金甚至银行、保险公司、互联网公司有可能大规模地涉足期货行业,部分期货公司为发展壮大可主动寻求并购,在其他行业中寻找合适的战略伙伴,共同打造金融帝国。

  2.集团内资源整合,实现业务高度协同。拥有雄厚股东背景和资金实力的期货公司已经在业务创新方面走在了行业的前端,这类期货公司依托集团优势,具备多样化的业务链条,下一步的重点在于打破集团各条业务之间的壁垒,在营销服务通道、交易通道、结算通道等方面实现综合化,在产品设计开发等专业领域引入协同理念,为客户提供完善、便捷、通畅的服务。

  3.打造核心竞争力。期货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趋于同质化,导致行业陷入恶性竞争,难以发展壮大。进入混业时代后,通过充分的市场化竞争,期货公司将会更为明显地分化,出现一批规模化、集团化公司和各类特色化的小型专业服务公司,形成差异化的行业竞争格局。期货公司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选择合适的转型目标,打造核心竞争力,既可以依靠强大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全球经纪业务,也可以坚持依靠自身的现货背景服务实体企业,还可以形成专业化的投顾模式、资产管理模式、做市商模式和自营模式,而不需要追求业务链的盲目延伸。

  4.开展自主创新。创新能力是未来期货公司乃至整个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这也直接决定了企业能看得多远、走得多快。混业时代,期货公司面临外界的激烈竞争,手续费收入、利息收入可能会进一步受到挤压,必须依靠创新业务开启全新的盈利模式。混业为期货公司创新带来了巨大的契机,利用自身在使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工具进行产品开发的显著优势,期货公司可以根据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设计出与商品、股票、债券、基金、保险产品等挂钩的场外产品,填补现有投资品种的空白,以灵活定制服务能力作为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吸引不同领域的客户群体,同时培养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度。

  寓机于危

  金融混业的放开意味着期货公司与券商、基金等机构站上同一条起跑线。虽然就现状而言,期货公司无论在资本、渠道甚至人才方面都无法和券商、基金相比美,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机构比期货公司更能把握未来的发展机会。如果期货公司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优势,未来二十年“大金融”行业中的佼佼者将不乏如今一些期货公司的身影。
责任编辑:叶晓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