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6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黑色系期货

黄金时代已结束 印度铁矿石前途未卜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09-17 08:33:42 来源:北京商报网 作者:韩哲 赵毅波
  短短几年之间,从全球铁矿石主要出口国摇身一变为进口大国,这个并不华丽的转身发生之快令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印度告诉你这绝非天方夜谭。2008年时,印度还是全球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国,现在却陷入了供应短缺的窘境,预计未来三年将需要进口4500万吨铁矿石。在政策高压之下,印产铁矿石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印度将沦为铁矿石进口国

  据路透社16日报道,印度矿业联盟(FIMI)副总裁巴桑特·波达表示,“面对供应短缺,除了进口别无他法。我们预估未来三个财年每年进口1000万-1500万吨”。FIMI此前声明称,2014年印度铁矿石出口或下滑38%至900万吨。分析称,印度将在今年或明年转变为铁矿石进口国。

  凭借储量高达250亿吨的铁矿石资源,印度传统上在全球铁矿石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从2004年到2007年,印度铁矿石产量从1.21亿吨提高到2.07亿吨,其中一半用于出口。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印度铁矿石产量为2.04亿吨,出口量1亿吨,分别排名世界第四和第三。

  印产铁矿石的黄金时代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结束。到2013年,印度铁矿石出口已经连续四年下滑,当年出口仅1500万吨,全球排名也降至第十。

  兰格经济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陈克新表示,印度铁矿石需求的增加势必改变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求关系,这个趋势不可避免。但由于印度经济增速相对较慢,对铁矿石的需求不如中国当初对石油的需求那样猛烈,因而在短期内能够阻止铁矿石价格进一步下跌的趋势,但一时还难以改变国际铁矿石市场惨淡的现实。

  三大因素加速印产铁矿石衰落

  一般认为,印度铁矿石产量和出口量大幅下滑的原因与政策因素密不可分。以2013年为例,受果阿邦开采禁令以及卡纳塔克邦矿山推迟恢复运营因素影响,当年产量和出口量分别为1.36亿吨和1500万吨,同比大降11%和50%。

  今年5月,印度政府以租约未续期为由下令关闭奥里萨邦26座矿山。印度工商业联合会当时表示,本财年印度铁矿石产量很有可能将下降1/4以上,降至1亿吨。对于行政效率低下的印度政府来说,企业何时能重启开采遥遥无期。果阿邦、卡纳塔克邦以及奥里萨邦为印度铁矿石资源主要蕴藏区。

  此外,铁矿石背负的高税负也深为业界诟病。为了优先保证国内需求,辛格政府2012年底对所有铁矿石出口均征收30%的关税,此前铁矿粉和铁矿块出口关税分别仅为5%和15%。高税负进一步压低印度铁矿石的成本竞争力。

  在政策高压以及国内矿石品次较低的情况下,印度钢铁企业不得不把目光投向国外。印度京德勒西南钢铁(JSW)早前表示,2014-2015年度将进口600万吨铁矿石,这个印度第三大钢厂前一年的铁矿石进口量为零。

  恰在此时,国际铁矿石市场价格低迷利好印度进口增加。受中国经济下行以及必和必拓等矿商巨头增产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铁矿石价格已大跌40%,创近五年以来新低。同时,进口铁矿石质优价廉也打压了印度国内矿商的生产积极性。

  印度问题专家、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教授李小鹿表示,印度铁矿石进口的增加除了政策因素之外,进口铁矿石相比本国生产更为划算的考虑,相比于本国品质相对较差、开采成本较高的矿产,来自澳大利亚和巴西的铁矿石竞争力更高。

  莫迪时代铁矿石政策待观察

  许诺重振经济增长的莫迪新政府在今年5月上台后,印度铁矿石企业看到了希望,它们希望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陈克新表示,虽然有因环保、政策等因素而关闭矿山导致国内供应下降的因素在内,印度铁矿石进口量增加的主导因素还是内部需求快速上升,这可以跟中国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相类比。随着经济增长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对钢铁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铁矿石企业也寄希望于亲近商界的莫迪能够降低铁矿石出口关税。印度矿业巨头韦丹塔批评称,被征收高额出口关税的低品位铁矿石对国内钢厂“毫无用处”,不利于铁矿石行业的发展。

  但新政府可能会令他们失望。近日,印度政府将铁矿石开采税从10%上调至15%。JSW抱怨,这将导致该公司生产成本每吨增加250卢比。

  李小鹿认为,印度新总理莫迪在上任后承诺发展经济,这意味着印度未来对钢铁以及铁矿石的需求量会就需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莫迪会改变既定政策。钢铁属于印度国民经济中的战略产业,未来相关政策如何演变,取决于印度政府在铁矿石储量、品质与国民经济需求以及外部供应上的综合考虑,这尚需进一步观察。
责任编辑:叶晓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