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期货经纪商逐年减少 调查公司Tabb Group在一份今年二季度的交易报告中指出,7年前,美国期货经纪商数量曾高达154家,而因严厉的清算和执行规则,小型的美国经纪公司正在退出市场,投资者正面临经纪商为其提供服务的竞争日益减少的前景,经纪商传统的商业模式将历经巨大转变。 除了严厉监管改革的客观环境,世界顶级期货经纪商也面临着大宗商品市场增长缓慢的窘境。有市场人士表示,经纪商必须平衡有利可图的清算业务以及成本效益高的客户服务业务,随着OTC衍生品清算成本增加,资产投资经理已做好准备,“然而,经纪商也必须将效率传递到市场结构各个组成部分,并自我消化一些成本”。 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集团贝莱德集团(BlackRock, Inc.)的电子交易和市场结构部门主管Supurna VedBrat表示:“我们的清算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成本架构有了真正更好的了解后,我们非常希望有一个重新定价的过程。我们愿意承担中央对手方介入清算后风险减少的成本,但不希望为目前系统里的低效率买单,比如客户对卖方支付的有限的保证金利益。” 建立新型商业模式 为应对掉期清算愈加昂贵的成本,投资者正试图从期货经纪商处寻找新的解决方案。国外多位产业研究专家表示,高掉期清算成本正在引起清算模式转型和替代选择方案之间利益权衡的问题。欧洲市场基础设施监管局(Emir)实行的资产管理者利率掉期清算规则将在2016年正式生效,这意味着在规则生效前,许多公司现在就必须开展和清算经纪商的合作。不单是美国市场,Emir和其他相关监管规则变化也使得欧洲市场内规模偏中、小型公司处于劣势地位。 成本压力、监管负担、逐渐减少的流动性和日渐演变的客户需求成为期货经纪商面临的主要挑战,这些挑战促使期货经纪商亟须建立一个围绕技术,以有效传递风险和管理资本为主的新型商业模式。面临如此现状,美国经纪商想方设法地拓展亚洲和欧洲等海外市场的衍生品经纪业务。9月18日,美国大型投资银行杰富瑞集团(Jefferies)位于新加坡的分公司已获得新加坡交易所的交易和清算会员资格,这是其在亚洲衍生品市场的首个交易会员资格。 受《沃尔克法规》的影响,银行投资对冲基金、私募股权等自营交易受到限制,投资银行在衍生品领域投资的高杠杆率得到抑制。近日,CFTC主席Timothy Massad在发表公开讲话时说:“我们近期还在商议提出一个针对未清算掉期合约的保证金要求规则。《多德-弗兰克法案》一个关键的执法改革是掉期的中央对手方清算,这是一种监管和减少风险的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们已经在市场比例方面取得成效。”按合约面值计算,2007年,美国市场掉期合约经中央对手方清算占比17%,今年8月,该比例已增至60%。 自Timothy Massad2011年开始担任CFTC主席以来,该监管组织已将对欧洲监管者跨国界规则即全球清算服务提供商列入首项议程。Timothy Massad表示,他对大西洋两岸的监管正在向着正确的方向—对注册清算服务提供商的认证充满信心。 欧美监管步调不同,全球交易操作难度加大 Timothy Massad表示:“6年前,美国政府迫不得已去救助国际性保险和金融服务机构AIG,就是因为过大的掉期风险敞口也许会使美国又一次陷入‘大萧条’。”针对OTC衍生品,美国和欧洲各自对其清算业务提出更严厉的风险管控规则。然而,虽然方向一致,但方式、步调的不一致,给一些国际交易公司等机构投资者进行全球投资操作增加难度。 目前,欧洲证券和市场管理局(Esma)正就将于2016年引入的欧洲OTC清算立法征求市场意见。7月,Esma提出允许上千家欧洲公司在18个月内准备好迎接将要到来的清算新规。金融工具市场指令II(Mifid II)将重新定义交易场所、大宗商品衍生品的头寸限制、最优交易规则以及高频交易等概念。9月19日,英国金融市场监管局(FCA)称,即将实施的衍生品监管政策不容失误,敦促各公司必须尽快开始做好准备。 在欧洲监管偏向多次咨询、讨论的模式时,美国最高监管层则偏爱先制定法律草案,后期再发布“不采取行动信件”的方式来促进执法。据外媒报道,今年以来,因CFTC强制要求欧洲公司遵守其掉期交易规则,美国和欧洲在未来合作上已遭受严重损害。7月,CFTC多次发布“不采取行动信件”,提出了与欧洲监管层不同的政策实行时间表。这不仅加剧了全球监管协调的破裂趋势,并且使两种不同司法权定制的任意一种政策看上去都非常难以实现。 目前,美国和欧洲的监管实施轨迹逐渐偏离,种种具“本地”特色的改革要求使银行和其他组织必须面临全球操作难度加大的任务,其中包括应付不同司法权下实行的监管命令,国际交易公司的全球性操作变得极具挑战。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