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投资高手故事

操盘不息 转型不止——付爱民的期货20年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12-10 14:38:24 来源:和讯期货
1989年的江西九江,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教师闲来无事时喜欢翻阅报纸,在学校订的《新民晚报》上,当时每天都会有“老八股”被热炒的报道。写那些稿子的记者或许并不知道,正是这些报道,开启了一段期货业的传奇,交易领域的大佬。

那位年轻的教师,名叫付爱民。

一个年轻教师的投资梦

“那时候,报纸上说股票都炒翻天了。什么豫园商城,从100块炒到1万”,“当时就觉得这个东西好,适合咱们”。这是付爱民第一次认识金融市场。

但在当时,江西还没有证券公司,凭着当老师每个月一两百块的工资,也不可能专门跑到上海去炒股。

1990年,江西信托发行了一个可转换债券,付爱民把工作一年多存下来的一千多块钱取出来,全部去买了可转债的认购证,这也是他在投资市场的第一次出手。

由于投资渠道的极度匮乏,这认购证也被炒疯了,从一块钱涨到几块钱。随后,付爱民用认购证去买了可转债,当时的分红水平很高,每年有20%~30%的收益。“如果后来(江西信托)上市的话那我就发大财了”,可最终江西信托并没有上市,付爱民靠分红赚到了些钱。“但是这跟从100块炒到1万感觉不一样”,所以他觉得没过瘾。

就这么过去了两三年,直到1993年底,九江第一家证券公司开业了,苦等已久的付爱民第一时间冲进去开了户,开始做股票。

不成想出师不利,中国股市迎来了长达大半年的阴跌,这时候,一个跑到证券公司拉客户的期货经纪人为付爱民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入行伊始 短线盘感“赢天下”

根据付爱民的回忆,那时候的期货公司,“给人的感觉像是骗子公司一样”。

当时期货公司看盘用的还是路透的行情软件,“白色的,小小的,那时候文华什么的还不知道在哪里呢”,而且界面全都是英文的,“什么都看不懂,都要别人跟我讲”。

可即便如此,付爱民还是爱上了这个当时看起来还有些“山寨”的行业。

付爱民是个不喜欢求人、喜欢自由自在的人,而期货正契合了他的性格,“不管是开餐馆、开工厂,办执照什么的都需要求人;房地产、垄断行业之类容易赚钱的行当更加是要靠关系”,而只有期货,不需要多少背景,不需要太多本钱,靠自己就行了,对于白手起家的付爱民来说,这无疑是最吸引他的。

适逢当时期货公司招人,付爱民前去应聘,当上了期货经纪人,就此走上了期货交易之路。

那是1994年,至今整20周年。

“那时候在期货公司上班还能自己做交易”,付爱民投了点小钱进去试水,进行短线操作,顺风顺水,“刚入行那一两年我做短线都赚钱了”。

直到1995年,9510黄小豆事件。

初次破产 从头来过

“那个时候是完全的投机市场,纯粹的多空之间博弈,完全不看基本面,就看谁先把谁打爆”。

现在回想起来,付爱民已记不太清当时是连续多少个跌停板了,“我在一个跌停板买进去,当天就到了涨停,赚了很多钱,结果第二天就开始连续的跌停,被封在里面出都出不来”,就这样,他迎来了自己期货生涯中的第一次爆仓。

1995年,把钱亏完了的付爱民南下去到广州,“那个时候,做期货赚的钱已经养活不了自己了,只能去夜市赚点外快,就当补贴家用”。最惨的时候,付爱民和另一个朋友一起做起了小买卖,“那个朋友现在已经在期货公司当老总了,那时候我们一个卖茶叶蛋,一个打豆浆,卖了两个礼拜”。付爱民笑着说出了这段经历,但依然可以清楚的听出那时的落拓。

那时的他,借住在广州一条步行街的楼上,这段经历也让付爱民对期货事业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念。

“大家都说期货风险大,其实做实业也一样”,他在步行街楼上住了两三年,楼下的店铺坚持生存下来的只是少数,“有店铺开门,就有关门的,有的档口两年里都换过好几家了”。 “期货行业的‘效率’比较高”,一个行情看错,马上就能分输赢,所以被大家关注,说它风险高。实际上,所有行业遵循的都是“二八定律”,钱永远是向少部分人集中的,而市场上的大部分参与者其实都是亏钱的。

以广州的步行街为起点,付爱民一点点重新积累起了自己的资本,在期货市场上从头开始。

转型谋变 成就“暴利”交易员

经历了“从头来过”的付爱民,回到期货公司,继续起了自己的投资生涯。

随着97、98年,国家对期货业进行规范整顿,行业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萧条。1999年,付爱民也经历了第二次“破产”,“我后面的几次‘破产’,跟95年不一样,都不算是真正的破产,而是有80%以上的资金回撤”。

直到2001年,行业迎来了再一次发展的契机,依靠过人的盘感,付爱民也继续以短线交易取得不错的收益,“人家是行情看对了才赚钱,我就算行情看错了一样能赚钱”,靠的就是盘感。

可慢慢的,付爱民开始有了想要转型的念头。那年,付爱民看了不少期货方面的书籍,比较下来,他发现做短线有一些先天上的缺陷:首先是体力的消耗很大,比较难以长期持续;第二,他个人觉得短线对资金规模有一定的局限。此外,国际上做得好的投资大师,绝大多数都做长线,短线做的好的非常少。

于是,付爱民决定:要转型。

2002年在付爱民的记忆里是非常痛苦的一年。他刻意的将交易周期逐渐拉长,从原本的日内,到一天、两天……一周。有时候,按照他习惯了的短线交易思维,已出现明显的平仓信号,但根据中长线趋势交易的计划,则还不能平仓。这一整年,他都在短线思维和中长线逻辑之间搏斗,不断的亏钱止损。这样的搏斗一直持续到2003年初,一波橡胶行情,几十倍的收益是他转型初步取得成功的标志。

但好景不长,随后橡胶行情反转,出现跌停,付爱民没有及时止盈,将这几十倍的盈利又全部交了回去,这也是他的第三次“破产”。

事后回想起来,付爱民觉得,这是天意弄人,“一次赚到钱并不能证明你水平就有多高”,“那次被打爆是件好事,交学费了”。

“天灭狂人” 磨练心性

如果说2003年的“破产”是天意弄人的话,那2005年的第四次“破产”,用付爱民自己的话来讲,就是“天灭狂人”。

经历了10年期货市场的沉浮,2005年,转型成功,短线趋势融会贯通,交易风格业已成熟,付爱民觉得那是他自己的一个高峰,已经在业内建立起了自己的名气,自我感觉已经“无敌”了。

那时,他应一家投资公司的邀请,去专职操盘炒期货。依他当时的投资风格,趋势为主,如果做短线的话则要重仓,万一买错及时止损,原本并无大碍。可未成想还是在一波白糖行情上栽了跟头,而原因居然是因为大楼断网,待网络修好时,行情已经封板,止损的机会都没有。

那一整年,或是断网、或是停电……各种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且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但凡有情况,必有大行情。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墨菲定律吧,事情的发展总是会往坏的那一面走”,自那以后,付爱民养成了给自己留后路的习惯:每当交易,必须有线网络、无线网络、手机网络全部备齐,还专门为了防止停电买了笔记本电脑。

回想起来,付爱民觉得那一年磨练了自己的性格,“现在想想,也是好事”。

顺其自然 且行且学习

时间来到了2009年,付爱民已将属于自己的一套交易手法融会贯通,但更重要的是,在心态上已经“不着急”了,对待交易也抱着“顺其自然”的想法。

从那一年起,付爱民真正开始大放光彩,他以接近300%的收益率,连夺两项国内期货实盘大赛的亚军。而随后的两年,更进一步,两夺冠军。

参赛账户的资金曲线非常平稳,付爱民说,这几年在实盘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他交易时的仓位其实并不重,“主要都是靠套利、对冲拿的冠军”,“关键是我错的少,行情判断基本都准确”。

但是并不是取得了成绩就可以知足了,付爱民认为:这个行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市场在变化,参与市场交易的人也在变化,我自己也必须不断的变化去适应这个市场”。现在的他依然非常喜欢出席各种活动,为的就是能学到一些新的东西。“比如那么多新的实盘大赛的冠军,他能拿冠军,说明这一年他做的是最好的,那有什么理由不去向他学习呢?”

目前,付爱民正在酝酿再一次的转型。

曾有人说他是“一流的交易员,三流的分析师”,付爱民非常认同这个评语。“现在我在交易上的转变,主要是在细节方面”,近几年来,有很多做的好的期货盘手,都是靠产业研究赚钱的,将产业研究做深、做细、做透,是付爱民正在着力加强的能力。

行业充满机会 需常怀“空杯”

前不久,在刘福厚写给付爱民的信中曾提到,期货是一个单纯的行业,付爱民认为说的非常对。

回顾这20年来的期货生涯,付爱民感觉这个行业更加纯净,朋友间无论多空,都能坦诚相待,没有勾心斗角,也没有尔虞我诈,他表示:“期货行业是个拼人品的行业”。

“刘总把他20年的现货经验无私的教给大家,难能可贵,而我也愿意把自己的经验教给别人,这是‘法布施’,跟着刘老师学到东西了,我很开心,我把自己的东西教给别人而来,其实我也没少块肉”。

对于期货业界的后辈们,付爱民给出的谏言是:这个行业充满着机会,但是不要光看机会,还必须加强自身的修炼。

在这个行业中,有许多取得成功的人,大家通常看到的都是他怎么赚钱的,但背后的辛苦,在表面上是看不出来的,所以一定要抱有一个空杯的心态,“不停的学习”。


附:

付爱民简历:

上海睿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董事长

清华、北大等的期货实战班讲师,中国投资家俱乐部的副理事长。

• 2009年以3个月289.19%的收益率获“第二届海通杯全国操盘手大奖赛”第二名;

• 2009年以4个月287.13%的收益率获“第三届期货日报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第二名;

• 2010年以4个月466.80%的收益率获“第四届期货日报全国期货实盘交易大赛”第一名;

• 2010年至2011年以12个月3384%的收益率获“第三届海通杯期货实盘大赛”第一名。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