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产业&金融精选

黄竞仪:金融衍生品真的可怕吗?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8-14 10:44:24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黄竞仪

事实上,投机者主动承担风险,促进了市场的流动性,保障了价格发现功能的实现;对整个市场而言,投机者的出现也缓解了市场价格可能产生的过大波动。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衍生品设计的初衷绝不是为了扩大风险,但金融衍生品作为风险转移工具,其良好运作离不开投机者的参与。

从交易形式来看,金融衍生产品可分为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

绝大多数的期权和期货交易属于场内交易,拥有标准化的合约,可以对冲平仓,是一辆随时可以中途下车的火车;远期和互换属于场外交易,双方单独协商,签订协议,到期必须交割,是一架上去了就一定要坐到目的地的飞机。

中国金融衍生品蹒跚起步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还处于一个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国内金融机构对这类投资的态度是慎之又慎,才侥幸逃过了一劫。

据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一位业内人士介绍,目前我国境内的金融衍生品还比较基础,除了期货和期权等场内交易以外,商业银行为企业对冲风险提供的场外非标准化协议一般包括利率掉期、货币掉期、人民币远期结售汇等。

“而境外商业银行游说的复杂金融衍生品,国内目前存在的很少。首先是在监管上过不了关,二是国内没有这方面的实际需求。”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事实上,上海某股份制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就是最基础的金融衍生品,目前除了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外,境内的中小股份制银行基本上也不涉及。

而之所以出现前面的企业和个人的惨痛教训,主要是我们对金融衍生品的不了解和相关监管措施的缺位。

据银监会介绍,我国机构客户的衍生产品交易主要通过与境内银行交易的方式进行,境内银行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后,再与非境内注册机构进行“背对背”平盘交易。对于境内银行而言,这并非完全无风险的中间业务,银行同样面临着衍生产品市值变化对信用风险产生影响、境内外交易适用法律不同的风险和声誉风险等。此外,在非境内注册机构营销人员的推动下,机构客户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交易衍生产品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高杠杆、过于复杂化、缺乏透明度的衍生产品,有的甚至严重脱离了机构客户的真实经营需求,进而酝酿风险。

从严风险控制

资料显示,2008年东方航空、中国国航、中国远洋等企业投资亏损合计上百亿元,国资委初步统计23家央企亏损高达数百亿元。其中东航衍生品亏损就高达62亿元,几乎是其2008年全部的利润。多家国企曝光金融衍生品套期保值巨亏之后,国资委开始全面清查并对国企套保进行了严格规定。

8月5日,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交易衍生产品风险管理的通知》,对金融衍生品场外交易从严监管。此举旨在规范银行金融机构与机构客户在衍生品交易的资质以及销售等方面的行为,强调衍生品交易的需求真实性和风险承受的适宜性原则。

记者近日从消息人士处了解到,一份名为《银行间市场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的文件正在由央行金融市场司牵头制订。《办法》将针对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全面监管,并引导参与机构有序推进金融衍生品的创新。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则认为,我们不能因为金融衍生品本身具有的风险而否定它的价值,而要加强监管,提高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透明度,强化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利用金融衍生品减少投资与经济中不确定性。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风险可控的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尊重企业、金融机构之间自发的、行之有效的自主金融创新。

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境内机构客户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方面,境内人民币衍生产品缺乏,难以满足机构客户的风险管理需求,使得机构客户选择了与境外市场风险指标挂钩的复杂衍生产品,引入新的境外市场风险;另一方面,机构客户对衍生工具的正确认识、熟练运用能力以及企业内部决策机制、风控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产品设计开发、客户营销、风险揭示等各环节的风险控制仍需进一步加强。

金融创新应“回归本质”

在经历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后,国内市场对场外衍生品的需求方面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渣打银行东北亚区金融市场销售总监曾继志表示,目前,客户对衍生工具的需求已倾向于简单、透明、流动性较好以及期限上更为短期的产品。

“面对境外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由于国内缺乏足够强大的定价模型,难于对其风险进行评估,因此中资银行是能不碰就不碰的。”上述中行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企业来说,选择衍生产品的理由永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匹配暴露的风险敞口。“这就要求投资者对衍生产品的特性以及暴露的风险敞口都非常了解,选择的产品必须匹配其风险敞口。”渣打银行金融市场销售部全球总监大卫·卡尔表示。

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在选择金融衍生品时,要事先充分考虑三大要素:一是投资标的,二是收益风险匹配,三是产品的市场流动性。不要等到出现巨额亏损以后,才大梦初醒。

Total:212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