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头条

原油期货正式获批 争夺国际原油定价权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12-15 08:48:43 来源:七禾网期货中国综合整理
证监会发言人邓舸12日表示,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下一步,证监会将会同相关部委,发布与原油期货上市的配套政策和管理办法。

原油期货获批答记者问:

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推出原油期货?其上市将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答:我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石油生产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60%。但目前国内原油与成品油定价不得不被动、单向依赖境外市场价格,使得国际地缘政治风险和油价波动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因此我国推出原油期货将有利于形成反映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市场供求关系的基准价格体系,通过市场优化石油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也是我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重要实践之一。

当前世界能源供需格局以及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亚太地区能源消费比例不断提升,能源消费东移格局对全球原油市场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亚太地区必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石油现货市场,同时也必将催生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石油期货市场。中国原油期货的推出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其将发展成为能准确、客观反映本地区供需关系的原油价格基准市场,并与欧美交易市场形成一个连续24小时交易的风险对冲机制,方便全球投资者有效和及时完成价格风险管理,保障亚太地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问题二:国内原油现货市场现状与发展对于原油期货上市运行有何影响?

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理顺价格调节体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指导精神,石油产业正在逐步推进市场化进程。而石油流通体制改革与原油期货的上市可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正在稳步推进的石油流通体制改革将为原油期货提供坚实的现货市场基础,包括逐步增加原油进口主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石油天然气领域等政策推出都将有利于增加原油期货市场投资者的参与、优化市场参与结构;二、原油期货合约规则设计本身已充分考虑我国石油市场现有格局,采取了保税交割方式、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以应对境内现货市场主体缺乏的现状;三、原油期货运行将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为石油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有效工具,通过期货产生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

问题三: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为推进原油期货上市做了哪些准备工作?未来还将落实那些具体工作?

答:自成立以来,能源中心秉承“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原则,着力构建全球性的交易网络,为境内外市场主体建设一个公正、公平、公开、高效、安全的交易平台,吸引全世界石油公司、金融机构等各类境内外投资者积极广泛参与。在“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基本思路的指引下,能源中心拟定了原油期货总体方案,对原油期货的合约设计、可交割油种选择、交易结算交割风控流程、境外投资者引入模式等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制定了详备的业务规则体系。

2014年7月底,在总结分析现货进口原油装卸、检验计量等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能源中心制定了符合国际通行惯例、高效、安全、便利的原油期货交割检验细则,这是全球原油衍生品市场中的首个“中国标准”,意味着我国原油期货构建国际化行业标准迈出了扎实一步。2014年10月20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与迪拜商品交易所签署了谅解备忘录,11月21日,双方还在上海主办召开了“上海—迪拜 海上丝绸之路”原油期货国际研讨会,此次合作标志着能源中心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与迪拜商品交易所将在多个领域展开更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中东资源集中地及亚太消费集中地的原油市场联动,助力两地原油市场建设以及国际原油贸易体系的完善。2014年10月30日,2014INE国际技术论坛成功举行,这是能源中心首次召开的国际性技术系统研讨活动,全球近200名原油期货市场参与者和技术供应商代表参加了论坛,共同探讨原油期货技术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积极交流境内外期货交易的连接实践经验,也为建立完善安全、高效、稳定的原油期货技术系统奠定了扎实基础。能源中心还分别与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新加坡星展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建立高效、公正、安全的国际能源期货交易平台,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参与原油期货市场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

下一阶段能源中心将继续协助落实各部委配套政策,对原油期货进行广泛的国际业务推广,还将组织全市场仿真交易,全面检测技术系统运行情况,为原油期货平稳有序上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来源:证监会网站)

国际原油定价将迎“中国声音”

在原油期货迈出实质性一步之时,国内能源领域内的多位专家表示,原油期货的推出及完善发展有助于提升我国在原油定价方面的能力,维护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在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国内成品油市场改革等方面也有积极意义。

“在世界能源格局调整变化的新形势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的推出,是能源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提升我国原油定价能力的关键,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将发挥积极作用。”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范英表示,原油定价能力是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其本质是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的价格博弈。长期以来我国没有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对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参与度也不高,这使得我国石油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被动地位。建立我国原油期货市场,既可以提升我国在全球原油市场中的议价能力,控制市场风险,又可以逐步形成反映我国石油供需的定价基准,消除“亚洲溢价”等历史形成的不合理现象。

过去20多年来,随着整体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我国对能源需求的也在日益增长。对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姜鑫民表示,原油期货的推出将有利于建立我国原油战略储备。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一期项目全部建成投入运行,二期、三期项目也正有序开展。我国要借助原油期货市场筹集巨额资金,建立并维护自己的原油战略储备体系,一方面通过“保税交割”上市原油期货,利用国际资金帮助我国储备原油;另一方面通过期货市场中的期货保证金制度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定的远期供销关系,减少企业的原油现货库存,补充原油战略储备量。

“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可以反映出市场微观主体的预期、需求和生产成本等,具有价格导向功能。”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建立国内的原油期货市场可以形成国内石油供需的晴雨表,作为国内成品油定价的根据,推动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同时,建立原油期货市场还将为国内原油供给和消费企业提供套期保值场所,对国内石油供应链相关企业实现稳定生产和经营具有积极作用。

在国内原油期货平台建设过程中,上期所也一直强调,原油期货将采取“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的基本方案。进入2014年,人民银行、证监会等相关部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昭示了国家建设上海自由贸易区金融市场的决心。

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郭海涛认为,原油期货的推出,既有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原油定价中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提高我国石油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及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建设。

同时,郭海涛还表示,原油期货若能成功推出,不仅是我国期货市场国际化的一步,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环。如果能够利用原油期货等国际化品种的金融平台,实现期货市场国际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紧密结合,在国际市场为人民币“走出去”又打开一个通道,将对我国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产生重要的助推作用。(来源:期货日报网)

附:原油期货相关大事记

●1992年年底,原南京石油交易所首先推出石油期货交易。

●1993年3月9日,原上海石油交易所开业,成功推出石油期货交易。随后,广州、北京等地也成立多家交易所,推出相应的原油期货交易。

●1994年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批转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关于改革原油、成品油流通体制意见的通知》,国内原油价格改为由国家统一定价,国内原油期货交易所相继关停。

●2004年8月25日,中国第一个与原油相关的能源期货品种燃料油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挂牌上市。

●2012年1月6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稳妥推出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品种和相关金融衍生产品。

●2012年1月8日,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证监会领导要求“抓紧建设原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逐步增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2012年7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向国务院上报《关于开展我国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筹备工作的请示》。

●2012年12月1日,新修订的《期货交易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符合规定条件的境外机构,可以在期货交易所从事特定品种的期货交易,这为境外投资者进入交易所进行原油期货交易预留了空间。

●2013年1月,证监会再次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推动开放性的原油期货市场建设。

●2013年11月9日,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推进石油、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

●2013年11月22日,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揭牌。

●2014年10月30日,2014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国际技术论坛在沪举行。这是能源中心首次召开的技术系统研讨活动。

●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其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展原油期货交易。原油期货上市工作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来源:期货日报网)
责任编辑:刘健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