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孙杰:私募基金监管的现状与展望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4-12-15 15:52:37 来源:私募排排网
私募行业翘首以盼的年度盛会,由私募排排网、永安期货、财通基金、广发证券联合主办,深圳市私募基金会协会特别支持的“2014(第三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于12月12-13日在杭州洲际酒店举行。近千余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国内外著名的对冲基金管理机构、银行、信托、公募、券商、基金公司和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对冲基金新时代下的财富管理新格局与新挑战”。

以下是原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孙杰先生在会场发表的全部讲话:

首先感谢主持人的介绍,其实现在是一名研究员。我要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感谢施总、两位王总对本次会议的大力支持和感谢云集会场这么多的市场的精英来一块儿讨论,有这个机会非常高兴。

会长在邀请我参加这个会的时候?我问什么会?说是中国对基金业的会。脑子里浮现出当时一个小故事,1997年香港发生了一件大家都知道的事,当时一位领导在开会的时候问与会的各位来宾,“你们知道什么是对冲基金吗?”这是在1997年问的问题,下面的人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说得出来,这些人也是一些领导级的人物,他又回到了自己的单位,开会的时候又问:“你们知道什么叫对冲基金吗?不知道,赶紧学习。”一直到现在政府里,对冲基金这个事情也很少出现,所以市场马上打出对冲基金的旗号,成立对冲基金协会,这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最好的体现,所以我祝贺这次会议的召开,我祝愿这次会议成功地召开!

我非常高兴见到这些老朋友,我们已有很多年的老朋友,以及还有各位新朋友。不仅是因为我们在西湖这儿又碰面了,更是因为中国对冲基金作为一个不靠行政部门扶持的,过去要召开这样一个庞大的基金会议,有7、8百人的会议,不是那么简单的,说明它有非常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凝集了市场主流精英,是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体现。我对本次年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今年是我国私募基金行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短短的半年多的时间里,私募基金管理人主流部分开始进行了备案或完成了登记备案程序,说明了市场对监管的支持,对适度监管、行业自律、创新发展理念的认同,对证监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接受的实施。暂行办法奠定了针对中国私募基金的基本制度框架,夯实了对不同类别私募基金的差异化的行业自律和监管。我认为,协会积极推动,私募基金行业创新发展,饯行宗旨,是贯彻落实基金法等相关法规要求,也是落实证监会决策部署,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这次我谈几点认识:

第一,我国私募基金长足发展,完善了基金体系,推动了基金发展。年会讨论的主题是对冲基金,那就从对冲基金开始说。作为当前国际金融市场最活跃的参与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定义,美国也没有明确的定义,没有明确的定义,这就对了,因为监管部门想要把尽可能多的范围进行纳入,制定制度,美国不将它加以定义,有这一方面的考虑。所以,对私募基金定义为非法律名词,要尽可能地纳入尽管范围。人类早期生产交易活动已经有了很多的制度安排,但真正用于期货方面,美国巴非特认为最早的对冲基金从上世纪20年代左右开始,对冲基金上世纪后半叶,特别是80年代以后快速地发展。今年达到了2.7万亿,迄今为止要超过上万亿。今年美国发布报告,称美国对冲基金已达到5万亿,这个跟其他的不一样,原来的7万亿是专门做对冲基金的基金管理人发的专门的产品,美国的5万亿口径是涵盖了其他的资产管理公司做的对冲产品。

近年来,对冲基金有了新的发展。巴西对冲基金已经达到了470亿美元,相当于2011年全球规模的3%,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是OECD这些国家中。

其次,对对冲基金拓宽了范围,对冲基金大大改变了原来60%证券,40%债券的传统理论,除了传统的投资,也大量地进入了并购投资领域,大大拓宽了投资领域的范围的同时,养老基金、主权基金等机构投资人更加认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

其次,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76%的对冲基金管理人中,机构投资人的资产有了很大的提高。

第五,对冲基金发展的新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策略。还有最近发的很多新的,超过了原来对冲的、狭义的方式,发展了中国寻求绝对收益的投资策略。有人是受到2007年、2008年当时的影响,不敢理直气壮地说,要通过其他的各种方式来寻求绝对收益的这么一种投资方式,所以大大地丰富了对冲基金的内涵,加强了全球宏观组合策略新兴市场世界驱动并购产业基金这方面的工作。

第六,投资者发生了变化,大大提高了对投资人的透明度。原来叫阳光私募,有人认为私募基金要进行阳光化,但是也没有形成制度化或规范化的阳光,我们要提高其知名度和统一度。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它有一个发展过程。国际上的趋势是大大地提高了这方面的工作。还有98%的机构增加了合规性的投入,有些合规人是私募基金自己做,管理人自己去看是否合规,自己去做。但境外最新的发展是,98%的机构增加了合规性的人员投入。中国基金协会最近也发布了外包相关的情况,大家好像也没有注意到这个文件的重要性,在境外很多的对冲基金已经开始进行外包,现在更多的是用风控进行外包,由第三方来做,这样的话,可以更加地提高信心。

调查显示,行业对于有过度监管的顾虑,但普遍认为监管有利于发展。此外,对冲基金提高了金融领域的就业人数,我当时统计了证券行业有一万多人。

目前专门的对冲基金就业人数全球以后达30多万,美国24万,美国的汽车行业才80万,底特律倒闭之后,汽车行业就业人数大大地下降。英国大大地调整了产业的结构和发展战略,要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到目前登记备案的有8万人,这一数字还有进一步的发展。

在境外由此带动的服务行业为对冲基金服务,带动了60多万人就业。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转型升级和金融改革为私募基金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多层资本市场的发展,为私募基金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与此同时,私募基金法律体系、法律地位得以确定,相关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期货、融资融券、股票期权等对冲工具逐渐丰富,对对冲基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工具。

从需求上看,居民收入日益增长,养老金不断地扩大,将创造巨大的资产管理和需求。截至到2013年我国的居民储蓄存款额达到47万。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已经到了门槛上,将为行业发展创新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互联网催生金融生态业、大数据,分析提升投资决策效率将风险管理的水平提高了条件。我国私募基金行业本身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兴产业,对外开放让中国融入世界,外资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积极参与和分享了中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也带动了一批本土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地发展起来。PE和VE是对典型的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绕开了一部分的监管在最开始的,但是他们所从事的业务大大地激发了国内一大批优秀的PE和VE的人员脱颖而出,从资产规模来说远远地超过了境外在中国投资的PE、VE。

事实证明私募基金能够激发市场管理有巨大的发展强力,亿阳光私募为代表的证券基金,为资本市场带来了市场化的利益约束和激励机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私募基金的公司制,有激励机制,相对而言是比较完善了,这是他们充满活力的一个基础因素。公共基金的诞生年代,其实是1997年以前和1998年第一批试点,以及2003年的《基金法》,这个行业的伴随带着非常浓烈、强烈的痕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对冲基金的发展,随着简政放权,市场的放开和证监会监管理念的转变,我们也面临着同样的发展机遇。私募股权基金以市场力量提升公司治理,积极发挥我国所有制经济,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和资源配置整合效率的市场化的布局。我国私募基金初期发展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当前私募基金行业面临重大的战略机遇期,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金融生力军。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基金子公司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和规模达到了12.6万亿,其中证券公司私募资管业务,资产规模7.39万亿,基金公司专户资产规模1.1万亿,基金公司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2.8万亿,从大口径来计算,私募证券和我国的对冲基金,假设剔除上述几个非标业务,比如是50%的业务,同时带有私募性质的,我国对冲基金规模达到16万亿。我们再换一个参数,剔除非标业务留下大约30%的资产投资与带有私募性质或对冲性质的资产,我国的对冲基金规模大约是3.7万亿,这个数已经是不小的了,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巴西。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冲基金有了长足的发展,是对于资本市场有非常强有力的支持,然而从窄口径来看的话,与目前美国、巴西的对冲基金相比,美国现在是47%,与它们相比,我们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业内生态系统的完善和优化任重而道远。

第二,私募基金监管是国际上的发展趋势,从国际上来看,三次大金融危机的动荡引起了国际上的普遍关注,尤其是2008年以美国次债危机为导火索引起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大家意识到监管的重要性,所以要加强监管,和停止承担过度融资风险的新要求。2000年,金融稳定论坛FSS发布了基金机构监管建议,而非进行直接监管。监管建议中大部分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信息透明。2006年,国际证监会组织对于对冲积极的监管进行了调查,发布了报告,报告了对对冲基金的风险评级,对于投资人的信息进行披露等制度方面进行进一研究。G20峰会上作出了要对系统重要性的金融机构、对冲基金行业及其管理人员进行适当程度的监督管理,并承诺,欧盟发表了对内投资基金管理人指引,这是今年已经开始实施了,要求各个国家要修改法律,实施监管。所以社会上对这些的质疑,我们应该要多跟上国际上的一些发展,防范于未然。2007年对对冲基金的监管是宽松的,之所以采取比较宽松的监管?其背后的逻辑是,投资者是不需要监管的,并且监管会带来损失,对对冲基金要有比较宽松的法律和监管环境,然而以对冲基金作为金融危机加剧的因素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包括量子基金之类的,他们已经做了足以对金融市场可以左右的作用。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管,因而难易作出风险预判,之后正式提出了《金融监管改革法》,并于7月正式生效法律。接受检查,同时还规定,如果大型对冲基金和机构,还需要接受美联储的监管。法案的出台,对美国对冲基金乃至全球对冲基金的监管,适度监管已经成为私募基金行业的一个全球的趋势了。

三,私募基金治理监管有序推进。这是上个礼拜和前一段时间,相关的领导都发表了讲话,就不再重复了。我们欢迎协会和证监会根据自律为主,底线监管,促进发展原则,借鉴国内外行业自律组织的做法,初步搭建行业自律的体系,并进行完善。同时在协会通过自律服务方面,我们非常高兴能看到一些实质性的进展,在登记备案的工作中,基金协会以维护私募市场活力,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私募基金行业规范健康发展为出发点,积极参与和支持私募基金的发展,协会始终把服务行业,促进发展作为登记备案工作的着力点。他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们表示非常地赞赏。

我们也认识到了我们的行业要支持基金协会,积极配合基金业协会来执行办法,来发布和实施相关的规则和指引。坚持事后备案、信息披露和行业自律原则,也希望协会不断地改进,协会登记备案工作流程,不断提升常态化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效率和各项差异化服务水平。我们也希望监管部门不断地完善市场制度和增加产品工具,使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我们行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政策环境、监管环境和市场环境。这三大环境真的来之不易,原来对市场的主体,市场发展初期基本属于是一种无序的状态,出了很多问题之后,有一段时间是严格监管,关口前移,当时是形势所然,因为出现了问题的爆发,所以采取了一系列的严格的措施和监管。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情理整顿与市场的实践,加上十八大关于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这样一个精神的指引,所以证监会在过去一段时间,大规模地放松了管制,关口后移,加强监管。监管理念的转变和完善是经过市场长期的实践摸索出来的,来之不易,而是我们党的十八大指引的结果,我非常高兴看到过去这一段时间证监会和其他的监管部门、政府部门,大量地推出了简政放权的措施,应把权力防下去,把权力关进笼子里,创造一个非常宽松的市场环境,这来之不易,要非常地珍惜。关于市场的问题,我不是专家我也不评论。

同时,我们的行业要坚决坚守证监会提出来的“三表底线”,是不可逾越的。要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弘扬理性、诚信、专业的投资文化和精神。切实贯彻私募基金管理人要勤勉尽责、道德、专业、规范的品质,提高各类私募管理人规范的运作水平,维护行业的声誉,珍惜来之不易的行业声誉,我们敢打出这个旗号来,说明我们具有一定的信心,一定要保持,不要去为了短期的利益,为了自己局部的利益而毁了行业的利益,我们前一段时间做调研的过程中,但凡做的好的对冲基金都欢迎监管,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来遵守行业的组织和规范,维护行业的形象,提高规范水平和运作水平,提高社会声誉和知名度,以实际行动来赢得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主权基金、捐赠基金等其他各类机构投资人的信任。只有我们做得好,我们做得规范,我们做的制度完善,才能够赢得大家的信任,过来人都知道,原来准备得非常充分,事先还有演练所以敢把一些养老金等交给我们,对冲基金要争得机构投资人的信任,首先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获得他们的支持。我们也呼吁和希望养老基金、保险基金、主权基金等其他各类的机构投资人能更加关注私募基金的发展,呵护这个行业的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这是一个深化改革的年代,这是一个双向开放的年代,这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年代。作为今天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进一步深化改革,稳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政策导向,私募基金行业乃至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推动私募基金规范发展和行业自律,不仅是健全多层次的基本市场体系,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形态,拓展业务范围的需要,更能进一步满足我国社会的需求,激发社会的活力,充分发挥金融体系中小微企业的功能,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转型升级。我们愿意与行业一同共同努力,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创造规范、诚信、创新的私募行业发展环境,推动各类私募基金持续、健康、发展,实现资产管理行业的中国梦,实现中国对冲基金的中国梦,谢谢!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