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农产品期货

纺企订单不足制约 棉价料延续弱势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1-07 08:30:56 来源:金石期货
受元旦期间外盘美棉下跌的带动,国内郑棉主力1505合约期价在节后第一个交易日就直接跳空下跌,价格回归到了两周前的13000元/吨附近。对于后期的棉价走势,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纺织业仍延续低速运行之势,复苏过程较为缓慢。受订单不足的制约,预计短期内棉价仍将延续弱势。

高库存依旧是硬伤

近几年,受棉价下跌因素的影响,棉农种棉积极性普遍受挫,全球总的棉花产量已经持续三年下滑。据美国农业部2014年12月份发布的供需预估数据显示,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预估为2590.5万吨,较上一年度减产28.6万吨。全球棉花消费量则有所好转,较上一年度微增79.1万吨至2451.6万吨。产量的下降和需求的增加,使得全球棉花市场的供需面朝有利的方向变化。供应过剩的差额有所缩小,但整体仍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过剩138.9万吨。但2014/2015年度全球棉花的期末库存量高达2353.1万吨,已经是持续5年不断调增,亦创出自1960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但若将中国的库存数据剔除,期末库存量及库存消费比走势变化并没有那么明显。也就是说,后期全球棉花的走势也将看中国棉花库存的“眼色”。

国内方面,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本年度中国棉花产量为653.2万吨,较上一年度缩减了59.9万吨;消费量805.6万吨,较上一年度调增54.4万吨;棉花进口量152.4万吨,较上一年度大幅调减155.1万吨。综合以上产销数据来看,本年度中国棉花的供需刚好平衡。值得关注的是,中国1364.2万吨的期末库存量,虽然较上一年度调减了1.1万吨,但依旧处于历史高位。与此同时,中国高达169.3%的库存消费比,虽然在库存减、消费增的调增下,较上一年度调减了12.4个百分点,但亦是历史性的高值。不过,本年度库存量的调减,虽然量不大,但也是漫漫库存消化之路迈出的第一步。

纺织业缓慢复苏中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11月份,规模以上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较10月份加快1.2个百分点。再看2014年(1月-11月)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走势,从年初开始一直维持低位震荡,但是从近3个月的工业增加值走势看有复苏反弹之势。

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9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服装、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189.8亿元,同比增速为3.59%,较上年年同期1.5%的增速略有回升;1-9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服装、针纺织品类商品累计零售额为1679.8亿元,同比增长3.3%,较去年同期微增0.16个百分点。

据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1月,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约243.45亿美元,同比减少0.47%,环比减少8.27%。其中出口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95.46亿美元,同比增加0.89%,增幅较去年同期缩小了15.78个百分点;环比减少了2.06%,减幅较去年同期扩大了12.5个百分点。出口服装及衣着附件147.98亿美元,同比减少了1.32%,减幅较去年同期扩大了17.91个百分点,环比减少了11.87%。2014年(1月-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2728.1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7.43亿美元,同比增加5.71%,增幅较上年同期缩减6.06个百分点。


据中国棉花信息网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1月底,纺织企业在库棉花库存量为50.1万吨,较上月增加了1.86万吨。而工业库存微增主要是部分纺织企业增加了新疆棉的采购工作,以便在12月底之前完成较多的新疆棉采购工作,获取更多的棉花配额。但是纵观历史数据来看,2014年纺织企业的工业库存一直持续低位,可见棉花下游的纺织消费情况并不乐观。

据11月份的开工率调查数据显示,目前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的平均开工率为81%,低于前年同期89%的开工率。2014年的开工率除了年初两个月外,其他的月份均低于上年同期。究其原因,有近50%的纺织企业表示,是因为订单不足。

棉花进口政策微调

201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进出口关税,对关税配额外进口一定数量的棉花继续实施滑准税,税率不变。进口政策的调整,实则放宽了没有关税进口配额纺织企业的进口门槛,而在目前内外棉价差进一步收窄的情况下,预计外棉跌至一定的幅度或将激起国内纺织企业的进口热情。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后期国内棉价将延续市场化进程,政策影响逐步削弱。但在纺织业仍预期低速运行的背景下,预计棉价仍将延续弱势。
责任编辑:叶晓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