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G20国2009年达成共识,OTC衍生品市场改革逐步推进,中央对手清算方(CCP)自2015年1月1日从美国、日本推行至欧洲地区。然而,CCP模式利弊并存,全球监管机构正不断出台新文件,以求能逐步完善其功能。与此同时,有专家指出,欧洲的OTC市场和交易所场内交易的界限正因透明度的提升而变得愈加模糊,两者的商业模式有望融为一体。 在这场源自危机反思的OTC衍生品市场改革中,采用中央对手清算方模式CCP自提出后就成为全球备受瞩目的“明星”之一。据最新公布数据统计,全球最大的清算机构之一LCH.Clearnet(下称LCH)的掉期清算中心SwapClear在2014年全年清算金额总计642万亿美元,折合后为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4倍。 然而,在推行CCP模式的道路上,国际监管机构也着实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在实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委员会组织推行的“双边保证金”制度时,CCP要求银行向OTC交易对手方收取抵押品,但由于抵押品在危机前会贬值,银行很难保证收取了足够价值的抵押品。 一些银行从业人员甚至抱怨,大多数清算机构只有很低水平的自有资本可用来应对亏损,即使是实力雄厚的LCH也是如此。据悉,SwapClear在截至2014年10月末的资本总量为5500.45万美元。利率衍生品作为OTC衍生品市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LCH每年清算的利率掉期产品占全球被清算利率掉期总量的90%以上。 为完善CCP模式,ISDA于2014年11月发布了一份名为《CCP复苏规则》的文件。该文件具体列明和推荐了CCP如何适当并结构性地运用那些可应对亏损的风险缓冲资源,还提出CCP复苏和解散的前提条件。随着全球经CCP清算的交易量快速增长,市场人士认为,这无疑对规范全球衍生品市场和防止CCP变成“大而不倒”的一类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对于衡量CCP亏损吸收资源(loss absorbing resource)的风险管理标准和使用方法,《CCP复苏规则》要求各清算机构赋予更大的透明度。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产业参与者想要看到更多关于保证金制度制定方法、处理所设置基金的贡献度以及CCP面对的风险细节,如清算会员最大的关注点和风险敞口的信息揭露等。 针对CCP的复苏和解散,ISDA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CCP的“风险共担”(Skin in the game,SITG)。在管理自身及其清算会员行为时,STIG鼓励CCP秉持健康稳定的风险管理原则。具体来看,SITG可分为两级概念:一是初级含义,鼓励CCP尝试好的保证金新制度,二是高级含义,使关于违约的各类资源相互作用,鼓励建立健康稳定的违约基金度量体系。在验证SITG的有效性时,可通过对CCP吸收亏损的各类资源进行定量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CCP复苏规则》还提出了针对CCP吸收亏损的资源失效情况下的应对计划。为避免该情况的发生,ISDA强烈建议“每家CCP的复苏计划必须足够透明、可行和有着清晰的定义,并确保相比倒闭,CCP的复苏和持续经营对于整个金融系统的破坏性更小、成本消耗更少”。此外,ISDA建议CCP的复苏过程只应发生在其对违约过程管理有效的前提下。 如今,当各方都在为更好地施行CCP模式,减少其系统性风险而“出谋划策”时,有专家指出,欧洲改革将促使OTC市场和交易所场内市场融为一体。 2015年伊始,欧盟的利率掉期市场紧随美国和日本的脚步,首次加入要求强制清算的队伍当中。1月15日,西班牙交易所BME完成了报告和清算OTC股票衍生品交易平台的升级过程。相信不久后,信息报告和中央对手方清算将成为欧美市场甚至全球OTC衍生品交易市场的两大主旋律。 针对欧洲实施的MIFID II法案,衍生品交易的卖方和终端用户均受到了大范围的限制和指示,随着OTC衍生品市场正从2008年金融危机前占主导地位的双边交易模式,向一种更透明的电子化交易、清算和报告的模式转变,OTC衍生品市场交易正日益趋近交易所的场内交易模式,两者之间的交易地点界限正在消失,交易设施和交易行为也会趋向一致。 但与此同时,随着各国监管立法机制逐渐疏离,各方监管合作风险已日益累积,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各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也加剧了其在新监管环境下寻求OTC衍生品业务盈利模式的难度。面对尚存的跨境问题,欧美市场的场内场外市场是否会融为一体,仍需看监管这把“双刃剑”下一步指向何方。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