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报道:1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价格再度跌破整数关口,主力合约报收每吨39470元,日跌幅4.22%。截至当日,该合约本月已经累计下跌近14%。市场担忧,铜可能成为继橡胶、铁矿石、原油之后第四个暴跌的大宗商品。 分析人士表示,铜价下跌主要因素还是在于铜基本面的走弱,在整体大宗商品中,相对而言跌幅比较小的就是铜,但由于市场越来越意识到铜需求减弱目前来看暂时无法改观,所以相对于其他已经跌幅很大的品种,在美元指数上涨周期内,作为对冲品种做空,铜是比较好的品种。 基本面疲弱是关键 供求决定价格,对大宗商品市场来说,尤为关键。4个月左右时间,上海铜价从每吨50000元附近跌至40000元,基本面的供需关系真的发生了很大变化吗? 中信期货分析师朱文君认为,国内铜需求经过了高增长之后,增速必然是不断减弱的。基础建设高峰周期已经过去,从用电量上来看,前期由于工业高速发展所导致的电力紧缺而产生的电力大建设需求也在随着用电量增速的回落而下降。所以中国需求对铜的支撑相对越来越弱,而融资铜需求也在走弱,所以中国因素对铜的支撑也在减弱,需要看后期订单以及现货的表现情况。 此外,光大期货分析师徐迈里也表示,铜价再度大跌,其背后的利空因素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基本面走弱,国内方面,冶炼厂供应快速增长,进口铜明显增加,而下游需求节前逐步下降,国外方面,贸易商大量交仓,LME库存1月大增5.8万吨,现货升水明显走弱,2月不论国内外均有较大交仓压力;另一方面,投机空头力量强大,据了解,国内私募机构均大量空铜,沪铜持仓接近90万手。 “中国因素”可能失灵 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4年中国主要经济数据:全年GDP同比增长7.4%,虽然创下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但略好于外界此前颇为悲观的预期。详细数据表明,去年四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7.3%,更让人担忧的则是季度环比增速仅为1.5%。市场开始担忧,通缩可能已经悄悄逼近。 无论如何,“中国因素”在影响铜价方面至关重要。徐迈里指出,中国需求对于铜价支撑毫无疑问,而且国储也会再度收储,但是,需求对于铜价的支撑需要时间来体现,尤其是在春节前这两者因素都会大幅削弱。认为春节前,中国需求难以明显支撑铜价,只有等到二季度旺季需求来临前,才会有所体现。 中银国际期货分析师陈冠因也表示,支撑因素则期待春节后中国消费旺季的启动,以及市场之外的力量,如国储局进场。最后,预计铜价难以出现原油和铁矿石那样接近60%的跌幅,因为铜属于轻微过剩的品种。价格跌破激励价格后,计划中的项目可能推后,另外,一旦价格跌破现金成本,小矿山不得不退出市场。 富宝金属分析师雷连华则表示,铜价最大的利空因素是平均生产成本还是显著低于当前的价格,且预期供给过剩加剧。金融风险骤增迫使价格去金融化,企业信心缺失导致需求坍塌,价格向成本支撑回归。 此外,上海中期分析师方俊锋也指出,由于全球铜精矿供给进入快速增长期,且需求方面面临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精炼铜消费国消费放缓的现实,供过于求的情况变得非常明显。 美元指数强势压顶 大宗商品价格接连跳水,美元指数却开始了“摸百之旅”。截至记者发稿时,美元指数报95.000点。本月累计涨幅逾5%。 对此,徐迈里表示,一方面,美元指数上涨使得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承压,铜价也难以例外。另一方面,使得铜矿生产国货币出现贬值,从货币角度降低了铜矿生产成本。因此,总体而言利空于铜价,影响铜价重心下移。 雷连华指出,近期全球央行货币政策动作相当频繁,围绕汇率之间的“战争”风起云涌。美元、欧元、瑞郎及前期的卢布波动都十分剧烈,汇率的变化深层次原因还是基于本国自身问题。这种不稳定性会加剧铜价格波动,短期继续承压。 另外,陈冠因表示,美元走强,80%以上的矿山都以美元计价而成本为本国货币的地区,这直接压低企业成本开支,换句话说,企业可以忍受的价格更低。原油与美元这一波走势负相关明显,直接导致企业的相关成本也出现下降。由于市场预期欧元将进一步走弱,昨日人民币中间价跌停报盘,显示已经拖累到市场对中国的预期,在此背景下,预计美元指数将进一步走高。按照1980年以来的经济周期中美元指数的走势,美元或许还有10%左右的上涨幅度。 方俊峰表示,美元指数的走强是近期铜价承压的一个金融因素,由于美国面临升息压力,美元或已进入中期涨势,美元的走强令一切以美元计价的商品承压,沪铜也不例外。
责任编辑:丁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