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14年,棉粕行情1-3月份稳中回落,而4-6月份大幅反弹上行,然后整个下半年是冲高回落走势。只是到了2014年年底,价格才稍稍止跌,并略有反弹。综合评价2014,总体氛围悲观,价格振荡下跌。那么2015年,棉粕该怎么走?市场认为,2015年利空因素仍占据主导,棉粕易跌难涨。 第一,全球大豆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利空蛋白粕市场。 由于2014年秋季上市的美国大豆大获丰收,美国大豆丰产压力的消化需要时间。而2015年美国农民继续加大大豆播种面积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截止目前为止,南美天气良好,下季南美大豆及美国大豆再获丰收的可能性也较大,产量增幅仍将较大,需求方面很难跟上产量的增长步伐。而中国反腐力度加大,“八项规定”的出台对餐饮业的影响明显,中国对肉禽类及蛋白粕需求的增速明显放慢,头号大豆消费国?中国对大豆需求的增速也将放缓。预计2014-2015年度美国CBOT大豆主体波动区间将在850-1200美分。全球大豆价格走势不容乐观,将对豆粕价格形成利空压力,从而拖累棉粕市场。 第二,2015年养殖业或仍低迷不振。 2014年是困难重重和极具考验的一年。随着八项规定的进一步实施,猪肉高端消费受到抑制,居民饮食习惯以及观念发生改变,肉类消费更加趋于多样化,猪肉消费增幅放缓,水产品、禽蛋等替代消费不断加强,节日期间猪肉消费量增幅不明显,终端猪肉需求持续低迷,2014年以来猪肉消费市场持续低迷,旺季不旺;生猪价格提前下跌,春节前不涨反跌;养殖利润快速减少,生猪养殖持续亏损,亏损程度之深,历史罕见,且冬季口蹄疫又开始肆虐,生猪、能繁母猪存栏量在2014年均有不通程度下降,从生猪存栏环比变化率来看,截止到2014年11月份,有6个月下降,5个月上升,1个月持平。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上升的幅度。从生猪存栏环比变化率来看,截止2014年12月份,国内生猪存栏量42154万头,较去年同期47421万头减少294万头,降幅0.6%,国内能繁母猪存栏量4289万头,较去年同期5015万头减少726万头,降幅14.48%,低于3年平均的4797万头。因此2015年上市生猪供应量水平下降,即存栏量下降。家禽方面,2014年12月下旬,全国陆续有多地出现H7N9的禽流感感染病例,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集中销毁受病毒感染的家禽。对于与家禽养殖密切相关的饲料行业来说,这一形势不得不引起重视。目前,国内饲料行业仍未从2014年价格大幅波动的冲击中恢复过来,如果禽流感继续蔓延,国内饲料行业将再遭打击。如果今年再经历一次较大规模的禽流感,将会对养殖行业特别是中小养殖户造成信心上的冲击,可能未来2年至3年元气都将难以恢复。市场对2015年市场仍表示悲观心态。 第三,全球经济复苏步伐缓慢。 2014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弱于预期,美国经济复苏势头较好,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出现停滞不前现象;受金融动荡及地缘政治危机影响,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但改革力度较大的印度经济表现较好;发达国家物价低位徘徊,新兴经济体仍存在较大通胀压力;全球贸易低速增长,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2015年,再工业化有望推动美国经济继续扩张,结构调整将会促进全球经济复苏,但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将会对新兴市场形成一定冲击,发达国家高负债及主要经济体潜在增长率下移也将对世界经济构成一定不利影响。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表现将好于2014年,但仍属缓慢复苏。具体就中国而言,2015年国内将维持经济平缓下滑的局面。 综上所述,市场对2015年棉粕的展望:由于全球大豆丰收,大豆到港成本降低,豆粕价格震荡下滑,2015年棉粕价格走势也不容乐观,全年或在低位区域震荡徘徊,但跌幅或小于2014年。 1、2015年1月份,由于豆粕跌幅较大,棉粕价格受累缓步下滑。 2、2-5月份国内养殖需求是淡季,届时豆粕市场仍有可能下滑,或将拖累棉粕行情。只是,棉籽供应也已到后期,将限制棉粕跌速及下跌空间,按棉粕与豆粕的正常比价,棉粕价格有跌至2000-2200元/吨区域的风险。 3、2015年6月-8月份棉粕可能因供应量大幅下降及美国大豆生长期的天气炒作出现适度反弹上涨行情。 4、市场开始关注2015年棉花、棉籽产量,预计2015年棉籽产量将进一步下降,或限制9月份以后棉粕跌势。但棉粕由于是小品种,较难走出独立行情,注定是跟随品种,主要跟随豆粕走势。2014年9月份以后的棉粕行情走势主要取决于新上市的美国大豆产量情况。市场预期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将扩大,如果没有出现大的恶劣天气,美国大豆如期再获丰收,届时豆粕价格将再出现较大的下跌,新棉粕上市后价格也可能再度下跌。但如果生长期间,美豆出现恶劣天气导致减产,则下半年棉粕价格走势或好于预期。因此,市场预计2015年全年黄河流域40蛋白棉粕主要波动区间在1900-2500元/吨一线。
责任编辑:叶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