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证券业与期货业合作 中国稳步走到国际舞台中央,并成为影响世界格局变化的主要力量之一,中国积极参与并主导亚太自贸区、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开发银行、“一带一路”等跨国项目。中国金融混业的大趋势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形成的,监管部门不断出台新政策,放宽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鼓励寻找创新盈利模式。 中国期货业正处于混业时期,期货市场的管制较为严格。严格的管制使期货市场成为衍生品市场中运营和管理最规范的交易市场,但也失去了一定的规模、创新和效率。市场从单一的商品期货格局走向商品与金融期货同步发展格局,期货公司服务国民经济和实体产业的能力也大幅提升。 现状 此前,期货公司大多经营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主要从事经纪业务,IB业务为期货公司带来了机遇。实力较强的期货公司正在向全能性、综合类期货公司发展,而一些竞争力较弱的公司则面临被大期货公司兼并的风险。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不断发展,券商IB制度将促进我国证券公司兼并或重组期货公司,从而使证券公司与期货公司能够“强强联合”,实现双赢。证期合作使券商以低成本参与期货业务,还能促进期货业的发展。如果证券公司直接参与期货交易,由于经验不足,风险较大,而通过IB参与交易有几方面优势:一是期货公司和证券公司都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可以设立防火墙,隔离风险,防止风险由期货公司传导到证券公司;二是有利于保证金安全;三是有利于证期专业分工;四是有利于行业监管。 IB业务发展瓶颈 在IB业务中,当前期货公司承担了较多的工作和风险,包括承担IB业务规则制定、交易监控、佣金管理、合规检查以及信息系统安全维护等职责。 期货公司由营销管理部牵头与证券公司IB业务部协调,为证券客户办理期货开户手续,财务部统一管理期货保证金及计算和返还IB业务佣金,交易、结算,风险管理和信息技术部分别负责电话委托交易、资金结算、风险控制、交易系统维护和柜台权限管理等职责。期货公司在IB业务中经常处于弱势地位,所获得的收益也相对有限,所承担的责任巨大,在混业经营的背景下难有所突破。 期货公司未来发展趋势 2015年个股期权时代来临,多家期货公司已开始积极备战并在申请个股期权业务资格。如果期货公司与证券公司一同获得个股期权经纪业务资格,那么相比之下,在衍生品种交易的风险管理方面,期货公司更有经验。期权卖出方需要保证金,对于保证金的风险管理,期货公司更有经验,并且对客户的风险教育和培训、日常风险管控可能都比较成熟。 个股期权属于现货期权,因此券商作为期货公司的主要竞争者,优势明显,而且许多期货公司是由证券公司控股的,期货公司从中分到市场份额的难度不小。期货公司参与个股期权经纪业务后,未来面临更多来自股票市场的增量客户,尤其是一些股票投资者以及其他的私募会通过个股期权来对冲股市风险,做好增量客户开发也是公司需要重点研究的。期货公司也可以并购小型证券公司,走向金融控股公司的道路。 B基金专户与期货业合作 现状 2015年1月21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登记备案和自律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登记备案办法》)及配套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证券、基金、期货三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将有统一规范。 《登记备案办法》出台意味着期货行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我们面临三大挑战和机遇:一是消除证券、基金、期货三类机构在市场准入、投资范围、业务规范、备案监测等方面的差异,统一相关自律管理标准、程序,细化纪律处分类型和适用情形;二是结合资产管理业务特点,以放松管制、强化管理、防范风险为重点,加强通道业务、第三方机构、分级杠杆以及短期激励等规范,明确资产管理业务底线;三是针对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特点,对其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提出特殊监管要求。 《登记备案办法》取消“一对一”、“一对多”的形式要求,并将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相统一,同时以负面清单形式明确了不得投资的四类情形,从制度规则上消除了证券、基金、期货三类公司在资产管理业务载体和投资范围方面的差异。 出于激发市场活力考虑,《登记备案办法》取消了资产管理计划最低初始规模和最高规模上限的要求,在符合合格投资者相关要求情况下,由证券期货经营机构自主决定资产管理计划规模,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产管理人和销售机构的销售压力。近期的期货业的一系列改革,将之前只有基金专户具有的优势,扩大到期货公司和私募基金。 中国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约为 4.49万亿元。全球股票型基金约 72万亿美元,全球商品类基金 3万亿美元,中国商品基金规模远远小于世界平均水平。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一对多”放行后,基金公司期货专户的通道优势不复存在。 基金专户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基金专户因涉及多方合作,因此流程及设计较为复杂,运作准备时间较长,比如三方备忘录从初稿到定稿过程繁琐,周期一般为4至6周。前期工作需要三方紧密合作并及时沟通,彼此照顾到相关方的主要需求,需确定各自协调人负责沟通。在备忘录中期货公司与基金和托管行就风控、时间结点、结算数据等问题容易产生分歧,主要包括在紧急情况下的资金划拨流程设计、期货保证金风险控制要求、结算数据的格式要求、各环节的指定人员配置等。 基金公司风控合规部门对期货公司风控能力的质疑由来已久。期货公司以盘中风控为主,达到约定风险度时采取被动式风控操作,基金公司则为了防控风险,倾向于采取事前风控,这样对一些程序化高频交易有相当大的影响。因期货公司和基金公司不同的风险控制理念,风控与合规也经常出现问题。基金公司风控合规部门对期货公司提供的交易系统,以及期货保证金的风险控制有较多意见和要求。如基金公司采用的系统可满足风控要求,但相对期货公司来讲较为严格,对下单反应速度造成不利,影响投资顾问的业绩;若期货公司采用多账户系统,则风控部门对交易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又会提出质疑。并且期货公司的普通交易端,则需要对交易中期货保证金的风控设置阀值并采取必要的限制。 期货公司未来发展趋势 对于期货行业而言,基金公司参与商品期货拓展了期货公司服务对象范围,上千亿的潜在资金量既提升了期货公司的业务空间,也提高了他们的服务难度和风险管理级别。根据基金公司在证券公司分仓以及国际期货公司发展经验,我国期货公司须在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努力。 第一,提升产品设计等专业服务能力。 良好的收益和风险预期是基金公司参与期货市场的前提。基金公司不仅需要建立自己的产品开发团队,在初期业务不大以及没有深度介入的情况下,还需要期货公司配合提供策略设计、风险管理乃至打包式的产品方案。因此,期货公司需要网罗大批分析师等服务人员,和基金公司共同推进产品开发、销售、交易服务、咨询、风险管理等业务的开展,从而满足基金的需求。 第二,提供快捷稳定的 IT系统和结算服务。 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交易策略、增加了交易量,为吸引专业金融机构参与期货市场打下了良好基础。期货公司和交易所应该积极和各类优秀 IT公司合作,从效率、安全、创新上推进服务。基金公司的商品期货核算和估值需要融入现有的资产管理体系,并与其运作模式相匹配,因而需要期货公司等相关单位能提供更加高效准确、甚至个性化的结算服务。 第三,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基金参与商品期货的交易规模大,并且策略多样,对风险管理提出很高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期货公司既要管理好自身的风险,如建立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提高资本充足率、提高审计频率等,也需要为基金提供市场风险分析、运营风险管理体系搭建、合规风险咨询等服务。 C在金融混业背景下挑战和机遇并存 经过以上金融混业对证券IB、基金专户的分析,我们的结论是在金融混业背景下挑战和机遇并存。 金融混业背景下的挑战:期货公司应趋弱避强 《登记备案办法》将统一规范证券、基金、期货三类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混业经营对期货公司的挑战是巨大的,期货公司进入证券、基金、银行、保险等经纪业务,难度并不大,上述市场是中低风险市场,投资者数量庞大,期货公司有施展空间,优秀期货公司甚至可以超越一些中小证券公司,开展基金销售、保险产品销售等业务也并无压力。 在期货经纪业务方面,如果证券公司等机构也能开展期货经纪业务,则目前业内大部分期货公司都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因为期货公司的主营仍然是经纪业务,创新业务处于起步阶段,难以贡献收入。同时,期货市场是高风险市场,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数量有限,必然导致新进入机构争夺原有客户资源。期货公司在资金、人才、研发、客户群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期货公司趋弱避强是根本。 金融混业背景下的机遇:期货公司重新定位 首先,国内金融体系主要包括:证券、银行、保险。而期货是让证券、银行、保险变强的有利武器,在金融混业背景下,期货行业影响力有望增强。 其次,在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研究等一些智力支持业务层面,期货公司竞争力不强。 最后,可以以资本运作的形式,通过发行上市、兼并收购,获得更多的资金和资源,为战略发展、人才建设和业务转型提供支撑。走差异化路径,综合竞争力强的期货公司,收购中小型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和国外期货经营机构,成为综合型金融集团。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