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迪在《中国再不量化宽松更待何时》(刊登于《联合早报》)一文中认为,中国必须马上推出量化宽松措施。这点值得商榷。 首先,吴迪认为,美英欧日都先后搞了量化宽松措施,中国没有理由不搞,否则经济问题无法解决。然而,美国推出量宽是因为其金融危机酿成了自19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房地产泡沫破裂,失业率高企,利率已趋于零,无可再降,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无一可用,财政政策又费时费力,效果又不好,才第一次推出全面庞大的量宽措施。 日本自1980年代的经济泡沫破裂以后,经济一直低迷不振,所有政策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都已用尽,仍无法提振经济。在零利率的情况下,曾在本世纪初搞过量宽,但没有收效,也许是因为规模不够大,才在近年推出全面的庞大的量宽措施。 最近被迫推出量宽措施的欧盟,面对的也是同样的经济问题,诸如经济低迷、失业严重、通货紧缩和零利率水平。当利率降到零或负数时,要继续增加货币供应量,只有购买债券实行量宽。 然而,中国的经济问题并不严重,也不急迫,主要是经济增速放缓。最近公布的去年经济增长率为7.4%,而国际上已经下调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至6%以下。中国经济没有低迷不振,没有高企的失业率,没有通货紧缩,更没有零利率水平,还有很多传统的货币政策空间可供利用。它可以降息,也可以降准,更可以选用定向措施,没有必要推出全面庞大的量宽措施。 其次,吴迪说:“量化宽松是指央行主动参与资产证券化、债务证券化这些证券的买卖,以及抵押品的生成和定价过程,以稳定并加快抵押品的流通速度。”量宽的主要手段为购债。其实,中央银行向银行购买资产证券化的证券,只不过是其购买的资产种类之一,并非量宽的全部,不必主动参与资产证券化。 量化宽松是一种货币政策,是在标准的货币政策无效时,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购买金融资产,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提振经济的一种措施。美国于2008年11月推出第一轮量宽,美联储共购买2.1万亿美元的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债务、抵押支持证券和国库券;2010年11月推出的第二轮量宽,美联储购买了更多的国库券。由此可见,美国量宽所购买的资产主要为国库券,资产证券化的证券只是其中之一。 第三,吴迪说,量化宽松主要调整的是内生性货币。其实,内生性货币是由经济体系内的各种因素决定生成的,无需央行的特别行动。量宽主要调整的是外生性货币,由央行主动增加货币量,然后所增加的货币量,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乘数,内生性货币便会增加。 第四,吴迪称中国没有推出过量宽措施。2008年末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确实不是量宽,它是财政政策,不是货币政策,但是央行的逆回购应该是量宽措施的一种,只是其规模不大。 第五,吴迪指出,外汇占款一直是中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可以说,这个货币投放机制是中国经济通缩压力最主要的来源之一。其实,中国还有其他投放货币的渠道,常用的有逆回购和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顺便指出,2013年5月,中国外汇占款骤降至668.62亿元,乃因之前数月,外国热钱利用虚假贸易进入中国的活动猖狂,外汇管理局发文告示意打压所导致,当年的新增外汇占款仍旧达到2.7万亿元。 量化宽松是一剂重药,吴迪说,服了这剂药,是给中国经济换了一个强劲的心脏。然而,日本在十多年前服用过,没有疗效;六年前,美国加大剂量,推出全面的庞大的量宽,终于恢复了心脏的正常跳动。于是,欧日因为病重,才陆续效法,也搞全面的庞大的量宽。但是服了药后,其副作用、后遗症究竟如何,没有临床试验,我们不得而知。现在建议给中国这个没有什么大病的经济体服用如此重药,并不恰当。
责任编辑:叶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