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期权元年,国内量化投资者有了新的对冲工具,更多、更复杂的策略应运而生。但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专业投资者单凭策略能力取胜越发艰难,快速的实时行情、完善的订单管理以及对冲所需的充足现货等后台保障需求日益迫切。期权时代对投资者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对券商等机构的服务能力提出更大的考验。 对于部分量化对冲投资者而言,期权的使用离不开充足的50ETF现货供应,有期权而无现货的投资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冲无从谈起,因此在期权上市前备足现货成了券商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上市当晚由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华宝证券、同安投资联合主办的“期权元年的金融创新”交流会上,华宝证券总裁刘加海便表示上周五专门准备了充足的50ETF现券,便于客户期权投资时可以通过融券卖出的方式实现和认购期权的对冲,“如果没有这一项手段的话,(专业投资者)也许买一个权利仓跟普通客户一样等着50ETF涨。如果有融券就可以做很多策略。” 券商备足现货,专业投资者的对冲策略才得以实施。但在竞争激烈的资本市场,这仅仅是期权对券商服务链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实时行情的速度决定了专业投资者是早一步还是晚一步发现投资机会,而类似市场套利的机会在部分量化投资者看来就像“桌子上的免费午餐”,晚一步发现即意味着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哄抢一空。在上证所期权仿真大赛中获得佳绩的SyncHedgeGroup创始人兼投资总监李林看来,中国优秀的期权投资者已经很多了,在交易时能感觉到,有许多优秀的投资者,他们对价格的掌握还是非常的准确,能感觉到,许多明显的套利机会,许多人都在抢。华宝这边给的平台也比较好,我们也抢到了这种机会。 可见,步入期权时代后,投资者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经验上的比拼,还有速度上的比拼。对于两个同时发现机会的投资者而言,哪怕只有0.001秒的差异,都可能影响交易订单进入交易所的时间,而速度决定了机会把握的能力。在已有数十年期权历史的美国市场,专业投资者对于速度的追求甚至已经进入纳秒级别(一秒的10亿分之一)。刘加海表示:“真正的撮合机制一定是同样满足成交前提下的时间优先,而且时间永远不能相等,这是肯定的,一定有订单先进去,不可能两个订单都一起进去。” 和时间赛跑,站在交易一线的李林有着切身体会,华宝证券量化交易系统跟其他券商提供的交易系统是不一样的,多数券商的系统是采用物理数据库且是查询响应模式,而华宝证券的量化交易系统是全内存架构,全过程信息主推管理且行情UDP模式,极大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而在刘加海看来,提供高效的交易平台仅仅是券商服务链中的一环,围绕如何让专业投资者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投资能力这个核心,华宝证券还可为量化交易投资者提供产品设计、募集发行和运营支持等服务方案。在国内量化对冲投资翻开新篇章的期权元年,他希望华宝证券“为更多专业的私募机构匹配合适的投资人。如果说这个产品已经获得市场认可,我们就到市场去推广,让更多的投资者获得投资收益,如果还是初创期的私募机构,我们也可以提供孵化资金的支持,以帮助他们尽快展现投资能力。2015年我们重点要去围绕着这个产品服务链条,把产品销售、业务支持、技术服务做得更好”。 从经济学中“比较优势”的角度,券商能否构建一整套完善的服务链,决定了专业投资者是否能集中精力做他们最擅长的事。刘加海表示:“作为一个专业机构他来投资的时候,有许多事情要做。除了做交易,还有系统对接过程、对系统的理解、对交易规则的理解等;如果是产品,还有备案、运营许多中后台的运维工作。我们的服务团队就是把(客户)除了专业投资之外的事情通过秘书服务的方式为其解决后顾之忧,这样的话他们可以投入自己最大的精力来研究投资方法。” 坚持比较优势,券商做好后勤保障服务,让专业投资者回到投资能力的比拼上,华宝证券过去的努力可以说是国内量化行业造时势。至于时势之下,量化行业能否迎来像叶问这样的一代宗师,刘加海表示华宝证券也在努力帮助私募机构成长,制定了一整套定性和定量综合的评价指标,帮助优秀私募机构脱颖而出。专访中,刘加海多次强调了稳健、持久的重要性,“先评价公司,从公司的整个治理结构来说必须是完善的。策略研发、风险控制都很重要,不是说简单的一个人做一个策略能赚钱就是好。如果没有完善的风险控制、策略研究,包括IT系统,我们认为在长远性上,或稳健程度上会有所欠缺。另外一方面,投资策略在历史上的业绩表现我们也是关注的,尤其是出现极端行情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做好风险控制。像去年12月份这种极端行情,许多量化投资产品业绩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关于私募机构的系统研发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系统研发代表了在市场上的持续竞争力,现在随着信息技术进步,对新技术应用的投资肯定是有价值的。” 喜迎期权的衍生品时代,量化对冲基金们逐渐崭露头角,舞台上拼能力,舞台下拼的却是服务。在华宝等券商构建完善服务链的努力下,仍处孕育发展的量化基金们是否能成为未来的量化“宗师”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顾鹏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