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发展的新契机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3-05 08:50:27 来源:期货日报网
一些过去被忽视的矿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增长点

矿产有望成为下一阶段增长点

如今,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收紧财政预算,过去高度依赖中国经济的南美各国也都面临巨大压力。尤其是以铁矿石和煤炭为首的大宗商品的熊市似乎也一眼望不到头。

但另一方面,目前受困于大宗商品价格暴跌的采矿业巨头们,并没有完全丧失信心。一些过去被忽视的矿产,似乎有望成为下一阶段的增长点。这些原材料中主要包括铝土矿,主要用于产出工业铝,是制造洗衣机、空调和汽车的主要原材料。而这些东西又恰恰构成了中国未来的主要内需来源。

通用汽车总裁阿曼上周表示,中国是未来15年推动全球汽车行业增长的引擎。他强调,通用汽车认为中国小城市存在巨大机遇,当然现在可能已经不再是只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的环境了。

“我们正在积极寻找转变。”迈克尔·埃利奥特,安永事务所全球矿业事务组负责人认为:“我们会看到铝将引领大宗商品复兴,而铜的刚需在那儿,锌也有望继续上涨。”

对发达国家是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仅仅次于美国。预计2030年,中国将会有4.7亿户家庭。对于全球的采矿业公司来说,这势必是个利好消息。他们目前正在受困于大宗商品熊市,尤其是近一段时间铜价的猛跌。

澳洲力拓集团,是全球第二大的矿业公司,目前他们正在放缓对铁矿石和煤炭的挖掘与生产,这些是过去几年利润的主要来源。但同时今年增加了铜和铝土矿的投资开采,虽然增加幅度有限,但是迹象已经表明未来趋势已经发生改变。另一巨头必和必拓认为,中国未来电力消费升级将会驱动经济增长,铜和铝则是未来经济增长所需的重要资源。

“中国正在经济转型的变革期,从依靠固定资产投资的模式,逐渐向内需消费靠拢。”斯蒂芬,前大摩首席经济学家认为:“这个对发达国家来说,又是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

根据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数据,2014年全球一半的小家电销售来源于中国,无论是从吸尘器到厨房的烹煮用具。一个最普遍的洗衣机包含了约7公斤的铝和2公斤的铜。而冰箱通常含有大约7公斤的铜和4公斤的铝。一个三口之家的住房中会有125公斤的铜线、管道和或者其他器件。

尽管目前铜价的连续下行,增加全球经济增长的担忧,不过根据彭博预期,今年铜价可能将继续下挫21%。但不可忽视的是,根据中国的海关数据,2014年中国铜进口量却攀升到了历史高点。此外预计今年铝的需求量将上升16%、锌上升13%。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花旗集团预计铁矿石的全球需求将会继续下跌15%。

中国已开始行动

中国自身已经发现了这个趋势。两年前,中信集团已经悄然投资澳大利亚氧化铝公司(Alumina Ltd)。中信集团及其于香港上市的天然资源业分公司——中信资源共获得约13%的股份。

“他们抄到了底部。 ”乔纳森,墨尔本Metamor Capital Partners执行董事说,他曾建议中国企业来澳大利亚进行能源交易。他表示:“虽然中国、印度等这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在放缓,但不能忽视它们的经济总量依旧在不断扩大。”Alumina Ltd预计,随着中国消费内需增加,未来三年将有总共6000万吨的铝土矿需求。

“冰箱、洗衣机、汽车的制造都是以大宗商品为原材料,尤其是铝和铜。”山姆沃尔什,力拓首席执行官在伦敦的研讨会上告诉投资者:“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发生重大改变,结构已经开始变化。”

力拓预计,到2025年中国家庭将会需要8亿台空调,是2013年的两倍。仅空调的重要零部件就需要940万吨铜去生产。

此外,中国消减污染的决心是对铜需求的另一个驱动因素。目前中国的供电依旧以传统烧煤为主,而未来核电站将有望成为主力。核能每兆瓦的生产容量需要2.5吨金属,几乎是火电厂的一倍。根据国际能源组织的数据,预计中国将在2040年增加13.2万兆瓦的核电容量,超过目前美国和俄罗斯核能总量。

“中国对进口原料的依赖将增加,过去可能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上。”安永的埃利奥特说:“而未来则是消费层面的依赖。这种依赖是不会改变的,事实上它会继续成长,只是没有过去那么疯狂而已。”
责任编辑:叶晓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