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期来看,粮食价格涨落的基本因素还是取决于粮食供求关系,1998年的粮价下跌,主因正是当年的粮食供过于求、产能相对过剩。另外、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98年的南美金融危机也同样是粮食价格大幅下跌的罪魁祸首。
让农民痛心疾首的1998年,粮价大幅下跌,这一下跌过了五年才恢复元气(粮食价格96年见顶、98年开始暴跌、99年见底、2003年恢复性上涨)。2008年和1998年的大环境很像,粮食总产都创历史新高,都是连续五年增产。另外07年的次信贷危机和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也分别是10年前的两个金融危机的重演,不过这次危机较10年前更为严重。就像格林斯潘所说的那样“此次危机是百年一遇的”。
那么此次国储又究竟会不会像98年那样产生大量的陈化粮呢?从7月份至今的国储拍卖就知道,国储目前至少已经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而最终结果则还要看美国的脸色,也就是说只有CBOT大豆大幅上涨,进口成本远远超过国储的拍卖价格,才不会产生大量的陈化粮,否则……
三、顺价销售将国储收购陷入两难的地步
从7月底开始,截至目前,国储已经先后5次举行国家临储大豆拍卖。拍卖规模均为50万吨,三级大豆价格定在3750元/吨。其中前两次均以流拍告终,第三次略有成交,其中内蒙古成交4335吨价格在3750元/吨的三级大豆,成交率为4.28%。黑龙江成交562吨价格在3790元/吨的二级大豆;第四次拍卖计划销售大豆50.15万吨,实际成交1.50万吨,成交率2.99%。其中内蒙古计划销售大豆10.09万吨,全部流拍;吉林计划销售大豆10.06万吨,实际成交1.25万吨,成交率12.43%;黑龙江计划销售大豆30万吨,实际成交0.25万吨,成交率0.83%;8月20日的第五次拍卖,内蒙古10万吨大豆全部流拍,吉林省10万吨大豆全部流拍,黑龙江省30万吨大豆成交362吨。
截止8月20日,共计举行五次拍卖活动,总成交2万吨。按照这样的成交率来计算,到新豆上市国家手中仍会剩余大量陈豆。一方面,国家需要为新豆收购滕库,另一方面,东北地区油厂因缺乏货源而停工。可以说,顺价销售将国储收购陷入两难的地步。而库存积压对后期豆类市场形成长期的利空压制。
目前政策需要面对库容与资金双重压力。由于国家大量收储,东北库存高企,大量露天存放,而新粮一个月后就要陆续上市,政府要如何解决。而另一个问题就是库存的大豆、玉米占用大量资金,不仅损失利息而还需要仓储费用。这两个大问题都关系到新粮上市后政府能否继续收储,抑或是改变政策思路。
725万吨国储豆如何消化,绝对不是个简单的小问题。这已经是决定我国大豆产业命运的原则问题。如果国家收上来的大豆卖不出去,压在仓库里的国产大豆就不能进入油脂加工领域。所以政策的调整,关键是如何让这些国储的大豆进入流通领域。但是现在的价格显然不行,市场不接受(只有CBOT大豆不断上升,国储才能顺利完成顺价销售,CBOT大豆只要保持在目前的价位或者下跌,国储大豆最终……)。
四、国储大豆的出路在何方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有一个全面的大豆产业策略。现实而言,就是如何让油脂加工企业“吃”下这725万吨国储豆。 黑龙江九三油脂厂负责人田仁礼建议,要解开500余万吨临时收储销售不出去的难题,国家应该给予加工企业补贴,即国家以3750元的价格向企业销售收储大豆,但是每吨给加工企业补贴300元,让企业不至于亏本。但田的建议并不被业内人士认同:“如果所有油厂都获得补贴,豆油和豆粕的供应量势必大量增加,价格就会走低,大豆价格下行的压力也就更大,这与国家收储稳定大豆价格的初衷背道而驰。”
也有人开出了另一套收储大豆解套方案:“收储大豆不用降价也不用给加工企业补贴,有关方面可以委托加工企业加工收储的大豆,将大豆变成豆油和豆粕,豆油存储起来,豆粕则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出去。国家给接受委托加工收储大豆的油厂每吨180元的加工费用,这样可以一方面解决油厂停工停产的问题;另一方面粮食存储部门则可以解决仓储设施简陋、仓容不够的问题;另外国家可以获得几十万吨以上的豆油,现在豆油价格很低,每斤只有3块多,比矿泉水贵不了多少,豆油将来肯定会上涨,那时候国家还可以用这批豆油对市场进行调控,保证食用油价格平稳。”
笔者认为,对于国储粮食还有第三套解套方案:就是放下顺价销售的尊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笔者在09年1月6日证券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到过,大连大豆在3700以上可以陆续进行卖出套期保值的操作,但由于篇幅有限未能细诉。)想把725万吨大豆在大豆一个品种单一合约上完全进行套期保值,确实是一件难事,因为70多万张空单会令期货市场掀起轩然大波。如果在多个合约、多个相关品种(豆粕、豆油、棕榈油)上陆续进行套期保值可能会容易一些。这样即使不能进行完全的套期保值,也可以避免很大的损失。但目前已经是时过境迁,最好的机会已经不在了。而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CBOT大豆大涨,但是聪明的美国人一直操纵这大豆市场,一直掌握着大豆的定价权(最新消息:美国大豆基金会高管正在黑龙江进行实地考察,自称普通豆农,打听当地大豆的种植、贸易、加工各个环节)。虽然美国2008/2009年度大豆期末库存创下近年的历史低点,但是在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创下1965年以来的新高,且一直风调雨顺丰收在即的情况下,想让美国人为中国政府抬轿,让中国政府解套,好像是一件难事。
综上所述,目前可以解决国储大豆解套的方案也只有第二条确实可行。即“委托加工企业加工收储的大豆,将大豆变成豆油和豆粕,豆油存储起来,豆粕则按照市场价格销售出去。”即便如此,也会对豆粕形成很大的压力,进而会带动豆类价格整体的下降。否则国储大豆最终很难逃脱再度变成陈化粮的危机。
五、今年大豆政策恐将有变
5月31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油菜籽收购工作的通知》,要求继续在主产区对油菜籽实行临时收储,同时确定今年油菜籽托市收购价格为每市斤1.85元。而2008年11月国家对油菜籽进行收储,收储价格定在每斤2.2元,折合每吨4400元。这一价格要比当时进口油菜籽每吨高出600元-700元。
此前,大豆的收储政策也面临同油菜籽一样的尴尬。2008年10月,国家对大豆的挂牌收购价格高达1.85元/斤,即每吨3700元。与此同时,进口大豆的价格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路下跌,达到每吨3000元左右。这使得国产大豆加工厂出现了严重的价格倒挂,包括九三粮油在内的位于黑龙江的大豆加工企业,从2009年年初开始停产至今。
“油菜籽收储政策”所显现的信息表明下半年的大豆收储政策也可能有调整的倾向。这次政策兼顾了各方利益,显然是根据前一年国储收购出现的问题作了修订。而且,无论油菜籽还是大豆,其托市收购政策均有相同的部门拟定。
事实上,在4月28日的《2009年我国油菜籽、菜油供需及价格走势分析》视频会议上已经传达出收储政策调整的信息。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处长张立伟就表示,由于国内增产和进口量的增加,今年国家不希望看到“国内收储导致大量进口”的局面,因此将以“略高于市价”的价格来进行收储。
另外,下半年如果大豆将继续托市收购,发动企业参与收储,也应该会体现在政策之中。6月11日,发改委农经司副司长方言在一次会议上表示,政府正在为改善始于2008年的收储计划寻求方法。“(新)政策将不仅考虑农民的利益,而且兼顾到当地压榨商的利益。”她表示,包括商务部和发改委在内的政府机构,正在研究改进该计划。
总结:
市场本身会用自己的无形之手完成自我调控,而国储收购却是在利用有形之手调控着市场。因此,国储大豆陷入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国储大豆最终将成为多头颈上的一把利剑,尤其是在新豆上市之后,会对豆类市场形成了长期的压力,豆类市场在结束了对08年大幅下跌的报复性反弹修复之后,会重回漫漫熊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