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库存庞大,收储造成供应紧张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全国各地气温不断升高,农民出售玉米的热情也一天天高涨,全国各地粮食企业玉米收购量同比出现了大幅增加。 期货日报记者从国家粮食局了解到,截至2月25日,河北、黑龙江等11个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14年产玉米10728万吨,同比增加1484万吨。其中,东北临储玉米收购量在7000万吨左右,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全国主要产区玉米收购量和收储量再创新高,是否意味着今后市场上可供流通的粮源十分有限?同时是否会出现去年同期那样短期抢购的现象? 短期内支撑玉米大幅上扬的因素很难出现 “去年在东北地区玉米临时收储结束之后,由于库存玉米出库不及时,加之河南、山东、河北等地所产玉米已提前大量销往南方地区,短期内部分地区玉米市场供应出现了中断,导致河南、山东、河北等地玉米价格在两周时间内上涨了300—400元/吨。”江苏省粮油贸易商强盛告诉记者,今年因收储而发生玉米供应中断的可能性很小,预计今年大部分时间内玉米价格将呈现平稳运行态势。 强盛说,虽然今年玉米收购量和收储量同比大幅增加,总量再创新高,但多年来连续丰收让各地均积累了大量玉米库存,估计仅东北地区收储的玉米累积库存就有1亿多吨。在各地玉米库存均十分庞大、以及政府主导的临储玉米竞价销售正常进行的情况下,玉米市场可供流通的货源不会趋紧,市场供应更不会出现中断,需求企业也没有必要大量采购并囤积玉米,短期内支撑玉米价格大幅扬升的因素很难出现。 据了解,当前一部分东北地区收储的2012年产和2013年产玉米已被跨省移库到了全国各地,这一方面是为东北地区收储2014年产玉米腾出库容,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不同地区玉米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整体来看,当前全国各地玉米库存分布比较均衡,各地市场供应十分充足。 据河南省滑县玉米个体收购商齐凯介绍,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玉米农户收购价当前已跌至1.03元/斤,由于很多地区玉米的黄曲霉素和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收购商都不敢大量收购和存放玉米,导致农户手中余粮较多,估计很多农户玉米存量在六成左右,而去年同期则在四成左右。 替代品众多,需求短期难有改观 目前,随着玉米进口数量以及高粱、大麦、酒糟粕、木薯干等非配额品种进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国产玉米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这加剧了国内玉米市场产大于需的矛盾。 据记者调查,高粱、大麦、酒糟粕、木薯干等这些替代玉米效应明显的非配额品种进口总量在去年已接近2500万吨。此外,去年年底,我国政府还放开了对进口美国玉米的限制,在当前进口美国玉米还存在获利空间之际,市场预期今年我国进口美国玉米和玉米酒糟粕的数量会出现较大幅度增长,国产玉米传统的南方销售市场份额还会减少,国产玉米市场需求很难出现有效增长。 河南省濮阳市粮油经营商崔瑞兵认为,除了进口玉米等挤占了国产玉米市场以外,国产小麦替代玉米的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通过记者调查发现,2013年、2014年麦收季节,部分产区出现了持续阴雨天气,造成一些地区小麦发芽严重。随后这些发芽小麦陆续以较低的价格进入到饲料原料市场,挤占了不少玉米市场份额。另据了解,近年来,我国小麦价格和玉米价格价差一直没有拉开,加上南方一些地区如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小麦产量不断增长造成小麦价格不断下滑,小麦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原料和酒精生产原料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玉米市场需求。 在玉米深加工行业,由于产品销售价格低和销售不畅,很多酒精企业等开机率较低,深加业对玉米的需求也难以大幅增长。 山东省玉米贸易商王庆喜认为,从当前国内玉米和饲料市场销售形势分析,短期内玉米价格很难得到需求回升的提振。 政策市特征将越来越明显 “在东北地区,市场供应货源主要掌握在政府手中,未来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是涨是跌关键要看临储玉米竞价销售的数量和成交价。”黑龙江省玉米贸易商赵红军认为,东北地区,玉米市场完全被收储政策所左右,正常的市场贸易已无法开展,估计政策市特征将表现得越来越明显。 目前,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到4月底东北地区玉米收储结束后,收购量最终会达到什么程度,占比有多大,以及届时政府如何处理往年积累下来的庞大的库存玉米。与此同时,南方地区的很多饲料和酒精加工企业还十分关注进口玉米、高粱等品种的价格与数量。
责任编辑:丁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