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品种要闻

全球铁矿石供应过剩谁是赢家?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3-13 17:01:23 来源:钢之家
铁矿石行业内一个难以忽略、但众人却视若无睹的问题是:全球供应大增,究竟谁受益最大?

行业双雄必和必拓与力拓很乐于告诉你,他们是如何成功地提高产量,同时将成本压缩至足够低,从而继续获利。

这就是两家公司本周在珀斯的全球铁矿石与钢铁展望大会上释放的讯息。

被亚洲铁矿石价格崩跌搞得焦头烂额的小型矿商却非常愿意说说,在这个澳洲最大出口收入行业遭遇重创的情况下,自己是如何逆境求生的。

铁矿石价格周二触及纪录低点每吨58美元,今年降幅达到19%,去年则已跌47%。

中国钢铁行业官员也会告诉你,他们的行业处境艰难,因为产能过剩、利润微薄、经济又转向以消费为主导的成长方式。全球三分之二的海运铁矿石都是运往中国的。

这不禁令人要问:大型铁矿石生产商以及一些比较冒进的小矿企决定大举增加产能,远超出全球钢铁需求,究竟造福了谁?

全球已经投产或预定未来几年投产的铁矿石新产能约为3.3亿吨,其中主要是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必和必拓以及力拓,以及排名第四的Fortescue Metals Group。

客观地看,中国去年铁矿石进口9.34亿吨,较前一年增长13.9%,较2007年几乎翻了一番。

**实际情况不同于预估**

该新产能大部分的投资决定是在2011年左右做出的,当时铁矿石价格触及每吨逾190美元的纪录高位,而且外界乐观地以为中国的进口需求可能在2025年左右增至约15亿吨。

实际情况则有点不同,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ISA)认为,去年该国的钢铁产量为8.23亿吨,已经是触顶了。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在会议上表示,中国的钢铁需求在未来几年将逐步下滑。该国钢铁需求占全球总需求的一半左右。

假设他的预测无误,对铁矿石来说,好消息是他没有预测需求将从高峰急速下滑,而是温和减少。

但这暗示,铁矿石产业要想能够销售额外产量,唯一希望就是挤掉高成本的生产商。

某种程度上来说,三巨头和Fortescue已经取得一些成功,因为中国从澳洲和巴西以外国家的进口大幅减少。

澳洲规模较小的生产商也已经被迫离开市场,如果价格仍旧低迷,后续料会有更多厂商退出。

对低成本大型矿商来说,主要目标是迫使中国减产,某种程度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

力拓铁矿石业务主管哈丁(Andrew Harding)在会议上表示,2014年有1.25亿吨高成本的铁矿石退出市场,其中中国就占了8,500万吨。

他预期,全球可能还会减产8,500万吨,但即使如此,也不足以抵销新增加的供应。

当然,力拓和必和必拓对中国钢铁产量的看法,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和中国咨询机构乐观,而且还看好未来15年中国以外地区钢铁消费。

即便这些矿商的看法正确,但未来几年市场仍可能有大量过剩供应,需等待需求上升和供应减少。

**铁矿石的零和游戏**

这让人又回到谁是赢家的问题。

不是必和必拓和力拓的投资者,目前两者在澳洲上市的股票价格较2011年水平下降了三分之一。

也不是中国钢厂,不过中国钢厂的问题主要是自己造成的。中国钢厂构建了12亿吨产能,其中约40%现在处于闲置状态。

那么会是铁矿石交易商吗?他们本将从铁矿石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以及衍生品增多中获益。

但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很可能影响到交易商的利润,导致铁矿石充其量是略微盈利的业务。

澳洲各州和联邦政府也可能不那么高兴,因为他们征收的矿区使用费是基于价格的,意味着价格下跌的影响会盖过规模增加的影响。

澳洲工人在项目建设阶段能够获益,但接下来的阶段却没有太多工作,很多工人将不易找工作。

钢铁的终端用户也不一定是受益者,中国房地产开发商步履维艰,主要原因还是过度投资。

铁矿石供应过剩的主要获益者可能是钢铁密集型产品制造商,比如汽车和大型家用电器制造商,但这些行业竞争激烈,投入成本降低可能也无法提高他们的利润。

或许,最终受惠者是借款人,因钢铁价格下滑会传导至几种产品,导致很多国家的通胀处于低位或几乎不存在通胀,进而促使央行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
责任编辑:丁美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