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低通胀、利率下调、货币宽松下,呈现出金融期货牛市、商品期货熊市的周期性特征。 一大跨越与十大事件 2014年全年中国期市交易规模创历史纪录 中国期货业协会最新统计资料表明,2014年,全国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5.0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291.98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4%和9.16%。其中,全年全国商品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2.88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27.9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48%和1.18%; 全年全国金融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量为2.17亿手,累计成交额为164.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41%和16.31%。 2014年全年成交量超过2013年4.44亿手的成交量,成交额超过2013年24.4万亿元,两项指标双双创造了中国期货市场有史以来的新高,中国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再创历史纪录,可谓一大跨越。根据方正中期研究院预测,2015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将达30亿手,成交额将达350万亿元。 根据国内相关机构统计,中国期货市场客户权益超过3000亿元,也创出历史纪录。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将开启新的里程碑,在期货经纪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子公司业务等推动下,在期货新品种、期权即将推出的背景下,我国期货公司大发展的时代即将来临。 2014年全年期市交易规模上升的原因 从2014年期货市场交易数据来看,受到股票大盘下半年的持续大涨、股指大幅飙升,股指期货成交量大幅攀升。商品期货大部分品种继续下跌,熊市格局更加显著。总体上,2014年国内商品期货与金融期货成交量并肩大幅回升促使期货市场成交量在第四季度反季节性的上升,但金融期货市场是主要推动力。 我们认为,2014年从宏观环境、交易模式和国内期货市场成交特征决定了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的巨大变化,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我国期货市场仍然是以商品期货为主的市场,商品期货市场的黄金发展期还刚刚到来,风险管理、套利和投资目的的资金是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上升的三大引擎,商品期货市场成交量的大幅上升是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创纪录的关键。 第二,金融期货市场成交量的巨幅上升成为推动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与成交额创纪录的关键因素。 第三,2014年我国分布在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的钢铁建材产业链期货品种成交量出现大幅增长,钢铁建材产业链期货品种成交量的巨大贡献是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成为全球第一的重要力量。 第四,2014年贵金属品种中的黄金、白银期货的成交量均出现巨幅增长。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中国央行降息、瑞士黄金公投等多种因素刺激,黄金白银期货吸引大量资金介入,多空力量博弈加剧。有色金属铜铝锌铅四个品种2014年成交量为1.26亿手,超过2013年的0.8亿手,增长57.87%;全年铝、锌、铅期货较2013年活跃,同比增长260%。 第五,2014年我国农产品期货品种中的众多主力品种成交量出现大幅上涨,菜粕、豆粕、白糖期货成交量大幅上升,上述农产品中的主力活跃品种出现成交量大幅增长助推了农产品期货市场交易量回升。 第六,2014年能源化工品期货中的PTA、天胶、塑料、甲醇成交量大幅上升,也推动了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的大幅增长。 第七,2014年我国期货市场全面启动连续交易模式,即夜盘交易。截至2014年12月31日,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共计23个品种参与连续交易,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可以在夜间参与上述品种的各项盘面交易活动。2014年夜盘交易量占据了中国期货市场整体交易量的重要部分,也成为推动全年期货市场成交量和成交额双双创历史新高的一大引擎。 第八,2014年全球经济形势和中国经济新常态构成我国期货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宏观环境,大宗商品市场需求的萎缩令价格下行风险加大,避险资金、套利资金进入商品期货市场的热情未受到价格下行而减退,国内股票大盘的普涨和股指接近50%的巨幅反弹吸引了大量资金参与股指期货及商品期货市场,直接推动了今年我国期货市场增量资金的上升。 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十大事件回顾 2014年中国期货市场大事多,从制度法律至创新大会,从新品种上市至新品种准备,从资产管理业务至子公司业务放开,从商品ETF至境外业务开展,这些大事件无不引起各界关注。 ●中国首部《期货法》制定进程加快 2014年根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期货法》被列为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类立法项目,由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负责组织草案起草,并成立了“期货法起草组”,正式启动期货法立法工作。2014年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需要一部期货业基本大法来规范、引导和保障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深入发展与不断创新。 ●新“国九条”发布对期货市场发展提出重要指引 2014年5月9日发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而老“国九条”(《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当时处于低谷的中国期货市场指明发展道路。新“国九条”放宽了期货公司的业务准入,明确了期货公司创新发展方向,将壮大期货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导期货公司互联网业务有序发展,要求期货公司加强中小投资者保护工作,加强与期货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与协同配合。 ●中国期货业创新大会明确期货公司未来走向 2014年9月17日召开的首届期货业创新大会,中国证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明确期货经营机构作为“衍生品服务提供商”的基本定位,并明确期货经营机构“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两项基础功能。同时大力推动期货公司创新业务进一步发展,提出加快推出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和期货公司代理境内客户参与境外期货交易的试点,进一步扩大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试点范围,支持期货经营机构自主创设场外衍生品合约。并鼓励有条件的期货公司开展集团化经营,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为核心业务的衍生品服务集团。 ●《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发布实施 《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完善了期货公司业务范围,将期货公司可从事的业务划分为公司成立即可从事的业务、需经核准业务、需登记备案业务以及经批准可以从事的其他业务等四个层次,并为未来牌照管理和混业经营预留空间。 ●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均开启夜盘交易 2014年上期所、大商所、郑商所再陆续推出21个品种开展连续交易,加上2013年首批推出的黄金、白银期货,目前中国期货市场已经有23个品种开启了夜盘交易,占到全期货市场的一半品种。包括期货市场中最活跃的16个品种,如螺纹钢、铁矿石、PTA、豆粕、菜粕、焦炭、焦煤等品种。 ●期货公司重组兼并数量增加 期货公司2014年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历程上期货公司重组兼并或变更股东的高潮期,现有期货公司的重组、外资收购国内期货公司、国内金控集团收购期货公司是2014年业内重组兼并的明显特征,期货公司强强联合、出售股权和金融牌照交叉持有将持续下去。 ●期货资产管理业务“一对多”放开 2014年12月4日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一对多”正式放开,中期协正式发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自2014年12月15日起实施。允许期货公司设立专门从事资管业务的子公司,且期货公司或子公司的自有资金可以投资于本公司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此次“一对多”业务的放开为期货公司未来财富管理打开了巨大空间,为期货公司转型开辟了新通道。 ●商品龙头原油期货获批拟上市 历经10余年的研发,筹备近4年的原油期货上市终于迎来获批,2014年12月12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开原油期货交易,我国原油期货将进入上市前的倒计时。原油期货运行将促进石油市场体系改革进程,为原油产业链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有效工具,通过期货产生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引导资源合理配置,提高石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价格风险的能力。目前上海国际能源中心拟定了原油期货总体方案,制定了详备的业务规则体系。 ●上证所股票期权获批引发期权热 2014年12月5日,中国证监会将《股票期权交易试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配套指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参与股票期权交易试点指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票期权、ETF期权进入实质上市准备阶段,期货公司也将参与到股票期权的经纪业务和备兑开仓等业务。 ●商品ETF指引实施引发市场关注 2014年12月19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第1号——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商品ETF指引实施打通了证券与商品两个市场,丰富了投资产品和避险工具,满足投资者抵御通货膨胀风险、资产配置多样化等需求;可以引入机构机构者参与商品期货市场投资,改善商品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还可以提高商品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有利于增强金融中介机构服务投资者和实体经济的能力。 2014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将《境外交易者和境外经纪机构从事境内特定品种期货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将为原油期货引入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期货市场奠定法律基础。
责任编辑:叶晓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