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刘碧沅:五大视点看出沪铜后期供应或趋紧张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9-08-27 17:15:46 来源:广发期货 作者:刘碧沅

近期,铜价在股市影响下出现回调,然而外盘价格坚挺,上涨趋势依然良好,国内现货出现滞涨,对于民间“囤铜”事件,供应貌似相当充裕,现货商情绪相对悲观。然而,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视点可以看出后期供应或趋紧张。
 
  视点一:机构统计方向一致指向短缺变化。
 
  世界金属统计局8月19日称,1-6月全球铜市供应过剩15,000吨,去年同期为短缺166,000吨。2009年6月,精炼铜产量为148.01万吨,消费量为153.95万吨。6月份的精炼铜已经处于一个短缺状态,这是一个信号,精炼铜市场已经在慢慢出现短缺,而累计依然过剩,但是数量已经缩窄至1.5万吨的过剩,也即后期如果短缺进一步扩大的话,前期的过剩很快被消化,并出现短缺。

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最近发布公告称,由于中国精炼金属净进口量高企,5月份全球铜市场出现了95,000吨的供应缺口。经季节因素调整后,5月份的供应缺口约为65,000吨。据ICSG计算,今年前5个月供应缺口总计150,000吨,经季节因素调整后为60,000吨。两家机构出现方向上的一致性,说明全球供应走向短缺是趋势。

视点二:产能处在高位,矿山“力不从心”。
 
  从从国际铜业组织的预测可以看出,全球矿山产能改变了之前的单向递增状态,在4月份出现减少,5月增速也相当缓慢,说明了矿山供应的“力不从心”,而再看看铜矿产能利用率,5月份已经达到了81%,接近2008年的平均水平,矿山产量也大幅增加,说明矿山利润可观,吸引了大批复工,然而从产能看又说明后期产量继续大幅增加将遇到瓶颈,这对后期铜价将起到一个源头支撑的作用。
 
  视点三:罢工现象增多,矿山供应或出现“瓶颈”。
 
  罢工现象增多。铜矿的罢工现象增多,我们知道,在熊市当中,一般矿工人人自危,罢工现象极少,而在牛市中,特别是铜价高企的时候,罢工现象层出不穷。麦格理银行最近的报告称,在未来4-5个月的时间里,影响2009年铜矿供给年率达270万吨或17%(基于麦格理2009年相关矿山年度预测数据)的合同需要重新谈判,这或许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上游矿山顺畅供应。
 
  视点四:加工费低迷及检修,炼厂产量减少。
 
  因为铜精矿紧张,铜加工费持续走低,之前日本冶炼企业达成7月开始的一年铜加工费协议为大约每吨50美元和每磅5.0美分,该铜加工及精炼费(TC/RCs)低于2009年1月-12月期间的75美元和7.5美分。日本矿业协会主管Masanori Okada在一例行记者招待会上称,“我认为日本冶炼商大多同意铜加工费在每吨50美元和每磅5.0美分左右。”这说明铜精矿供应紧张已提升了冶炼商之间对原料供应的竞争。而从中国现货冶炼加工费来看,铜原料联合谈判组曾于6月放松对成员企业进口铜精矿的管制,允许其与卖方依据具体情况议定加工/精炼费,更是推波助澜,使得加工费一度低至20美元/吨,2美分/磅的低水平。而谈判组目前已重新收紧控制,要求企业进口现货铜精矿时加工及精炼费不得低于40美元和4美分,以期提高获得的费用。这或许使得精矿进口受到限制,后期精铜产量有望出现萎缩,也即接下来或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另外就是对铜矿后期将进一步供应紧张的判断,总体铜精矿进口或面临大幅减少态势,这对于精矿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水平的我国来说,后期产量将直接受到影响。另外,8,9月份大型炼厂面临检修,这也直接导致产量减少。
 
  视点五:比价失衡,进口亏损,进口量进一步减少。
 
  最近内外比价不断走低,中国进口一吨精炼铜亏损1500元以上,而从7月以来,进口基本呈现无利可图的状态,7月底开始更是扩大亏损,加上前期进口数量较大,国内市场或存在一定的隐性库存,那么在后期进口减少,供应减少的前提下或许消化社会库存,这将有利于铜价继续上涨。

总之,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无论是全球还是国内市场,都将面临供应的减少问题,尤其是矿山供应问题,直接从源头上控制了产量。国内市场则面临低加工费,精矿进口减少,从而产量减少,加上冶炼厂集中检修,国内产量供应将受限。另外,进口精铜的数量也会因内外比价偏低而削减,所有视点均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后期供应趋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