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近期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暖,但是粕类价格却仍在3月份以来的低位徘徊,尤其是豆粕价格。截至上周五,豆粕主力合约1509收至2700元/吨,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568元/吨。全球粕类原料丰产的预期将在未来一段时间令粕类价格保持弱势。 主产地长势良好 美国农业部4月9日公布的最新供需报告对粕类市场再度形成利空,再度预计全球大豆供大于求。该报告称,全球大豆产量预计为3.155亿吨,将上次报告预测的产量上调了40万吨。 3月和4月是南美大豆生长的关键时期,由于这段时间内降雨充足,温度适宜,提高了南美大豆的单产潜力,因此报告将阿根廷的产量预计上调100万吨至5700万吨。 除了大豆以外,美国农业部同样上调了全球油籽的产量,并预计2014/2015年度将达到创纪录的5.328亿吨。在丰产的预期之下,2014/2015年度全球油籽期末库存预期将增长至1.0341亿吨,这一数字远高于2013/2014年度的8068万吨以及2012/2013年度的6924万吨,粕类价格将因此而承压。 随着南美新豆收获上市,我国大豆进口将迎来新一轮的高峰。海关总署上周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3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为449万吨,高于今年2月份的426万吨。 中纺粮油公司总经理郭峰表示,5月至7月我国月度大豆进口量将快速增至650到750万吨,比3月份的进口量增长至少45%,进口数量的快速增加将使得国内未来3个月的供给压力非常大。 另外一个权威机构—油世界不仅认为本年度大豆供应充足,甚至预计下一年度全球大豆供应依然充足,并且显著高于2014/2015年度的水平。该机构认为,2015/2016年度期初库存处于非常高的水平,全球大豆供应不会出现任何短缺。 天气因素成“狼来了”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气候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科技公报上正式宣布,厄尔尼诺现象将再次到来,2015年可能成为有气候记录以来最炎热的一年。然而天气因素的判断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市场对此反应平淡。 农业分析师认为,如果4月份出现极端天气,则国际大豆价格可能存在“翻身”的机会,但由于每年市场都在炒作可能存在的天气因素,特别是2014年一度炒作非常有可能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却没有如期而至,给当时的大豆价格造成了较大的冲击。今年在供给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现在再次推出天气“狼来了”的故事,已经不能动摇市场投资者做空的决心。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并非一定会对全球大豆的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以美国为例,其大豆种植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比较接近东太平洋。厄尔尼诺通常会给太平洋东部带来充沛的降雨,如果不出现极端洪涝灾害,这反而有利于改善南美及美国南部地区的深层土壤墒情。历史统计数据也显示,在发生厄尔尼诺的年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主产国的大豆产量增长的概率更大。 除了天气因素外,港口运输是近期唯一可能存在的利多因素。近来巴西桑托斯港口持续发生火灾,该港口是巴西头号谷物和大豆出口港,占到巴西大豆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预计,约40万吨大豆以及豆粕无法出口。4月份也是巴西大豆的出口高峰期,如果港口运输再出现问题,可能会给短期供应造成影响。 但与阿根廷一样,今年巴西大豆丰收,产量预期也将创下历史新高,巴西农业部下属的国家商品供应公司(CONAB)预计2014/2015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9430万吨,因此从中远期来看,巴西的出口有增无减,运输问题只会影响短期价格。 国内需求疲弱 生猪养殖是豆粕需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豆粕需求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的最主要因素。但是自2014年三季度末开始,生猪存栏量开始出现大幅减少,豆粕的需求转入低迷期。数据显示,2014年9月份生猪存栏量为4.3628亿头,为阶段峰值,此后连续5个月下降。今年2月份生猪存栏量、能繁母猪存栏量分别为3.8973亿头、4110万头,均创下了2008年以来的新低。 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生猪养殖行业出现严重亏损,导致了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出现了大幅下降。目前猪粮价格比约为4.85:1,远低于生猪养殖的盈亏平衡点5.5:1,养一头猪要亏损近200元。 因此,生猪养殖行业补栏的积极性非常弱。从目前国内的消费状况来看,生猪养殖的亏损程度短期内很难扭转,市场普遍预计生猪存栏量在二季度难以出现明显增加,因此生猪养殖行业对豆粕的需求将形成拖累局面。由于进口大豆快速增加,同时国内消费低迷,4月初国内豆粕库存呈快速增长趋势。 生猪养殖需求低迷,以饲料为最主要用途的粕类需求不得不转向水产养殖,尽管这一养殖行业对豆粕的需求低于生猪养殖对豆粕的需求,但从现在的情形来看水产养殖可能成为未来豆粕需求的一个增长点。由于水产养殖的旺季一般集中在每年的4月至10月,随着旺季的开始,作为最先受益的菜粕价格已经开始有所好转,但总体上豆粕、菜粕价格已经跌到历史最低位附近,去年低价豆粕替代菜粕的现象能否再度出现值得市场关注。
责任编辑:丁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