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涨600点成交依旧冷清 600点上扬背后的“天时”与“人和” 历年的统计数据显示,3、4月份多为PVC价格的年内低点。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春节过后至今PVC价格上涨幅度达到650元/吨左右,尤其是3月中旬后PVC期现价上涨更为明显。 事实上,与其他能化品一样,随着今年原油价格的反弹,PVC市场也呈现出了探底回升走势。而进入3月中下旬后,PVC市场推涨心态加剧,使得价格节节攀升。 调查中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之所以PVC市场推涨心态较浓,除了与原油反弹有关,很大程度上还与上游原材料电石的货紧价扬密不可分。 去年年底以来,国际油价持续下跌,乙烯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乙烯法PVC的成本也随之走低,电石法PVC慢慢失去竞争力。中原期货分析师才亚丽告诉记者,为了维持生产,电石法PVC企业将成本转嫁给电石企业,电石企业只能苦苦支撑,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西北地区电石价格已跌到2100元/吨。 由于亏损严重,今年年初原料电石产量下降较为明显。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1—2月我国电石产量较2014年11—12月下降84.8万吨,电石开工率降至近段时间以来的最低水平。 伴随着产量的下降,电石价格应声上涨。截至昨日,电石市场均价较去年年底低位上涨450元/吨左右,涨幅约20%。电石供应紧张,也使得PVC企业开工受限。 以当前河南地区PVC工厂为例,昊华宇航40万吨/年PVC开工率已降至六七成,河南神马30万吨/年装置开工率长期维持在五成以内,河南当地供应量整体较前期有所收紧。“年后原料电石价格持续反弹,且供应十分紧张,我们难以满负荷生产,只有顺势不断上调PVC价格来转移成本压力。”一位河南PVC企业的销售人员坦言,原料电石是本轮价格上涨的始作俑者。 据山东某PVC企业人士反映,虽然PVC价格近期上涨约700元/吨,但电石价格近期也上涨约400元/吨,按照成本计算,每生产一吨PVC需要1.5吨左右的电石,因此自购电石生产的PVC企业长期以来的亏损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 “以西北地区电石出厂价格为例,从低位2150元/吨反弹至目前的2400元/吨,折合PVC成本,每吨成本至少增加375元,基于此,PVC企业想不涨价也难。”安迅思相关分析师称,随着PVC出厂价格节节攀高,市场贸易商报价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在“天时”与“人和”的作用下,受成本推升的PVC有了从底部开始的一波反弹。同时,房地产政策发出了由紧转松的讯号,增强了市场对PVC的需求预期,也将PVC期货推入了上涨区间。 “价涨量不增”的症结在哪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PVC期货价格3月以来大幅走高,但成交量却未能随之明显放大,这段时间一直维持在日均1万多手的水平,而其“一奶同胞”PP期货的成交量日均却超过60万手,PE成交量更是日均超过90万手。PVC期货“价涨量不增”的根源到底在哪呢? 不少受访者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虽然PP、 PE与PVC都属原油的下游品种,但基本面却有着较大差异。 卓创资讯分析师于江中表示,相比较而言,PP及PE的基本面要明显好于PVC。其中,PP仍处于蓬勃发展期,2014年开工率为82.37%,自给率为79.67%,对进口依赖度依然较高,需求较为旺盛,价格波动剧烈。2014年PE开工率为84%,自给率仅55%左右,国内需求缺口依然较为明显。“未来油制企业将转型开发生产高附加值聚乙烯产品,而低附加值产品将被煤制聚烯烃技术产品逐渐替代,我国聚乙烯行业正在经历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其价格波动率也不容小觑。”于江中称。 但就PVC而言,2010—2014年相关企业平均开工率仅在55%—65%之间,供应压力巨大,现货价格波动幅度逐年下降。卓创资讯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现货PVC高点与低点价差2250元/吨,2011年价差降至1500元/吨,2012年降至450元/吨,2013年价差在570元/吨,2014年价差在525元/吨。于江中认为,正是由于近年来PVC价格波动越来越小,逐步让部分投资者失去了参与的积极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化工品中,国内塑料和PP一直都是产不足需,要靠进口。“而PVC由于产、供、销都集中在国内,尽管属于煤化工的下游,但却因不跟煤价联动、产能过剩、生产厂家分散对价格没有掌控权等因素,价格缺乏炒作的题材,市场的关注度下降。”才亚丽解释。 回顾PVC期货上市以来的历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的过程。 据统计,PVC期货在2009年5月25日上市首日各合约总持仓达到23824手,交易量14.6万手。到2009年8月11日,持仓量最高达到27.1万手,交易量达到92.8万手。在2009—2012年期间也一直保持活跃状态。然而,从2013年开始,PVC期货成交逐渐清淡,其中在2014年8月27日创下680手的地量,持仓最低时达到2000手左右。虽然今年1—3月PVC成交量有所回升,较去年同期增长27.44%,但与其他品种相比仍然冷清。 PVC期货从火热到冷清的原因很多,有市场人士认为是生产厂家过度利用期货市场销售货物、仓单压力较大所致,但才亚丽却并不这样认为。“PVC注册仓单最高的时候也只有2.8万张,远远低于塑料最高时的5.5万张,而PTA最高的时候达到10万张仓单。所以,仓单压制并不能解释PVC期货活跃度的下降。”才亚丽说。 在她看来,PVC期货活跃度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市场热点的消失。“2009—2010年经济上行期,PVC在成本推动和需求上升的拉动下价格上涨,2011—2013年需求减弱价格下跌,但2013年以后,PVC价格跌至成本附近而需求不济,PVC市场没有矛盾的焦点,导致市场不太活跃。” 同时,市场人士表示,PVC活跃度下降也与市场资金的板块偏好有关。2013年与2014年农产品市场表现抢眼,吸引了市场资金转移。 有业内人士认为,更重要的一点是,在PVC期货此前的交割制度下,存在可参与品牌较多与现货市场对品牌依赖性较强的矛盾。据了解,PVC在现货贸易中有很强的品牌特性,主流品牌和非主流品牌的价格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品牌价差多在400—800元/吨,部分时间价差甚至能达到1000元/吨以上,但PVC期货交割中不同品牌的差价实际上会小于现货市场。 “此前,PVC沿用了LLDPE的‘质量检验+推荐品牌’制度,即对于推荐厂家推荐品牌的PVC,只要货主能够提供满足交割品质量要求的出厂质检证明原件和厂家的质量承诺函,经仓库认可后可以免检入库注册仓单,对于非推荐厂家推荐品牌的PVC须经过交易所指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经仓库认可后注册仓单。”冈地期货分析师龙潇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现实中,PVC的生产商家相对分散,造成了参与品牌过多的问题。下游的PVC使用习惯性较多,对某几种品牌的依赖度较高,而通过期货交割拿到的货源不确定性较大,对企业使用习惯带来了影响。在期货交割中,企业必然会以合格的更低价格的产品去交割,期货价格更多时候反映的是现货中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其主流代表性受到影响,使买方投资者参与热情降低。 据远大PVC研究员赵威介绍,此前PVC期货参与者以贸易型企业或一些个人投机者为主。其中,贸易型企业一般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去年PVC价格单边下跌,期货卖出套保对他们会有所帮助;另一方面,今年他们一些多单在做投机。 制度创新能否激活市场 不少业内人士坦言,想要打破PVC沉睡的“魔咒”并非易事。在产业结构调整加速的新形势下,基本面的改变还要经历一个过程。除此之外,还涉及品种交割规则等方面的一些调整完善。 在制度调整完善上,大商所经过调研论证,于今年3月17日发布通知,推出了PVC品种的交割新规则,实施注册品牌制度,并修改、制定了相关业务规则及配套管理办法,同时公布了首批包括1家免检品牌在内的11家注册品牌。 “大商所根据现货市场的交易习惯制定了注册品牌交割制度,消除了买方交割时对品牌不确定的忧虑,还进一步降低了交割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使期货代表主流的现货品种。”一德期货分析师赵洪虎称,不过,由于此前各合约均存在持仓,为避免对正常交易的影响,此规则需要从1604合约才开始实施,因此PVC期货活跃还需要一个过程,未来对市场的积极影响值得期待。 此外,部分业内人士建议,为提高PVC的活跃度还可以考虑调低合约最小变动价位。“最小变动价位5吨/手的合约设置几乎成为大商所化工品种的标配,从其他品种上来看运行得比较好,但就PVC来说,其波动率较低,通过调整最小变动价位可适度提高市场厚度。”在龙潇看来,当一个交易品种价格波动率过低的时候,5元/吨的最小变动价位对于短线交易者来说显然成本太高,吸引力不足,如果换成如PTA一样的2元/吨的最小变动单位,也许活跃度会上升不少。在年初大商所通过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面向投资者进行的化工品种合约最小变动价位调整调查问卷中,PVC已经在列,显然交易所已在研究这一问题。 “PVC活跃度的提升既要关注期货市场自身,又要抓住产业链上的问题,这无疑需要一个不短的过程。不过,我们看到了产业结构在调整优化,交易所也在持续努力做精做细这个品种。可以预见的是,PVC淘汰落后产能势在必行,新制度下注册品牌大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将进一步提升,PVC期货价格也将更具代表性,此外,届时据市场变化可能进一步调整品牌之间的升贴水,PVC期货将重回良性成长之路。”任江涛认为。
责任编辑:丁美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