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快讯要闻

刘志超:加快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4-27 07:55:23 来源:七禾网
4月26日上午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暨首届场外衍生品论坛在西子湖畔召开。本届论坛将以“新常态 新征程——护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围绕投资顾问、场外衍生品、期权、互联网金融与期货衍生品、大宗商品与风险管理等领域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满足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力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以及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推动跨界综合经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下面是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刘志超先生的演讲。

刘志超:尊敬的朱省长,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期货业协会参加第9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的嘉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四月的杭州鸟语花香,惠风和畅,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我们又一次相聚在西子湖畔,共谋期货及衍生品行业的创新发展大计。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从2007年连续举办至今,走过了九载春秋,已经成为了聚焦行业热点、探讨行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携手首届场外衍生品论坛,主题定位于“新常态,新征程——护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建立和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正是当前我们行业的热点话题。希望参加论坛的嘉宾和朋友们积极建言献策,借此机会我想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刚才朱省长对浙江经济的发展,希望进一步发展和推动场外衍生品的建设给予非常好的建议,我也想,这是我们参加本届论坛的嘉宾和朋友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 抓住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的历史机遇,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加快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大家都知道,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增长向中高速换挡,经济结构面临调整升级,经济发展从过去的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及时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宏伟战略规划,通过基础设施、贸易规则、相关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实现了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推动周边国家经济的共同发展,从而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新常态意味着新变化,也意味着新机遇。适应新常态,推进“一带一路”大战略,需要金融行业积极提供综合性的金融支持,这里面既包括投融资支持、风险管理支持、大宗商品贸易服务和定价服务支持等,为企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提供了保驾护航。可以说,经济新常态为提供风险管理基础工具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带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

然而,机遇面前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里面除了我们期货经营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不足外,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刚才朱省长也讲到,就是我们这个市场目前所能提供的产品、工具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差异化风险管理需求。从风险管理需求端来看,由于我们企业的规模有大有小、行业千差万别、地域千隔万里,跨度较大,因此其风险管理的需求存在着巨大的个性化差异。从风险管理供给端来看,虽然目前上市的期货品种基本涵盖了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但金融期货品种仍不够丰富,商品期权目前也处于空白,而且期货市场提供的都是标准化合约,因而难以充分满足实体企业个性化、差异化的风险管理需求。

实体经济的巨大需求,要求期货及衍生品行业必须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场内市场,丰富场内品种和工具,为各类企业创造有利的风险对冲环境。二是要提升中介机构实力和服务能力,加快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利用各种风险管理工具为实体经济量身定制风险管理产品和工具。所以说场外衍生品是能够推动并提供非标准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时期差异化、多样化的管理需求。从成熟市场的发展来看,衍生品场外市场远远超过场外市场,据统计看,全球场外衍生品名义持仓总额达691万亿美元,约为场内持仓金额的9.5倍。而目前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实体企业为实现其个性化风险管理需求,借助国外成熟市场对冲风险。大家都知道,新加坡交易所推出的铁矿石掉期合约,去年平均每月有2000多万吨的交易量,其中相当部分的客户来自中国。

相对于资源配置功能、投融资功能、财富管理功能来说,我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还远未能发挥出来,这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规模不相匹配。差距就是机遇,不足就有空间。今年一月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健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实体经济风险管理需求”。我们要牢牢抓住中国经济新常态带来的重大机遇,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这条主线,以满足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巨大风险管理需求为已任,大力推动行业创新,促进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 期货经营机构作为衍生品市场的专业机构,肩负着建设和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历史重任

如何开展好场外衍生品业务、在中国建立和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对于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新课题,我们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一是,与实体经济庞大的风险管理需求相比,我国期货经营机构规模偏小、业务单一、服务能力滞后;二是,在当前我国整体信用体系较差、立法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面临不小的挑战。例如,我们在这几年,在风险管理业务当中,出现了客户信用缺失、开具虚假仓单等问题;三是,目前我国场内市场产品和工具不够丰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空间;四是,机构间交易平台的缺失,场外衍生品业务开展机构面临着严重的流动性不足问题,风险较大。

在中国证监会等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中期协积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建设。我们从2012年底开展的以期货风险管理公司为依托的试点业务,就是探索场外衍生品业务的重要方式。经过两年多的试点摸索,目前已有41家期货公司依托风险管理公司,努力探索利用仓单服务、合作套保、定价服务、基差交易等业务形式,利用好场外期权等工具,积极服务于实体企业、“三农”和中小企业,取得了初步成效,涌现了一批较为成功的模式,例如永安资本、新湖瑞丰尝试用“二次点价加复制期权”服务农户,南华资本、金瑞资本等公司作为场外交易商尝试开展场外期权的设计和交易业务,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风险管理工具。

为加快场外市场的建设,2014年中期协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基金业协会共同发布了《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主协议及补充协议》,完成了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场外衍生品交易商品定义文件及交易确认书的发布准备工作。同时,中国期货协会还专门成立了衍生品交易商委员会,研究制订衍生品交易商试点的相关自律规则、协议等文件。

在此,我想强调的是,与场内市场不同,在场外市场建设中,期货经营机构等专业机构仍然可以提供个性化产品设计、做市交易等服务,仍然可以成为场外市场重要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担当起推动场外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期货经营机构应时刻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学习借鉴国外同行开展场外衍生品业务的做法和经验,不断摸索,勇于尝试,要把发展场外衍生品业务作为创新转型的重要方向,作为提升自身服务实体能力的重要抓手。

三、 积极探索建设一个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相匹配、风险管理需求相适应的、多层次的期货及衍生品市场

面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加快转型,努力提升自身实力。要积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在这里我提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是,切实转变观念,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宗旨。期货市场作为国家风险管理的基础工具,期货经营机构应该成为为实体企业提供风险管理的期货及衍生品服务商和供应商,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和资产定价的基础服务功能。为此,期货经营机构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跳出传统的“经纪通道”方式,尝试用风险管理的思维、财富管理的思维、互联网的思维来寻找自身的发展定位,采取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竞争策略,寻求创新发展的突破口。但这里面要牢记,我们的任何探索和创新都应紧紧围绕实体经济的内在需求展开,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这个根本。

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衍生品交易商,推动场外衍生品机构间市场的发展。面对市场的需要,我们要探索建立以套期保值和风险管理为目的的专业交易商制度,研究金融机构和产业客户发展成为专业交易商的条件及风险防范机制,支持期货公司作为对手方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证监会去年发布的《创新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期货经营机构开展期现结合业务,为产业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大宗商品定价和风险管理服务和产品”,积极创造条件,中期协将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场外衍生品机构间市场的建立。这个市场的建立,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以为实体企业提供差异化、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务为宗旨,促进市场价格发现和风险对冲功能的实现;同时,为专业交易商和市场参与者创设和交易场外衍生品等创新型金融产品提供平台;促进期货及衍生品相关市场间的互联互通;为风险管理公司等机构开展期现结合提供第三方管理服务等等。

三是,利用多种渠道,增强期货公司资本实力,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力。真正好发挥好风险管理的作用,我们的期货机构应通过多种渠道融资,可以夯实资本实力,优化治理结构,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竞争力。2014年,中国证监会修订发布了《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为期货公司上市扫清了制度性障碍。本月初,协会也发布了《期货公司次级债管理规则》,进一步拓宽了期货公司融资渠道。近期已有一家期货公司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新三板上市的期货公司。在此,我想多说几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又称新三板,定位于服务中小微企业,相比于主板市场来讲,新三板市场以其灵活的机制,具有上市成本低、上市时间短、融资灵活等特点。我们期货公司也可以充分利用好这一市场,尽快增强资本实力,为提升服务能力和竞争能力提供保障。

四是,紧绷风险防范这根弦,守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底线。推进行业创新发展、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是一个在摸索中不断前行的过程,这其中隐藏着很多未知的风险,我们一定要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始终把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贯穿于市场创新发展的全过程。与场内市场相比,场外衍生产品因其能够量身定制、满足个性化的需要而受到市场青睐,但同时也具有结构复杂、交易不透明、杠杆较大、流动性差等特点。因此在实体经济管理风险的同时,要注意风险防范,否则会给实体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我们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容错,但创新不能太任性,任何创新都不能以违规和风险外溢、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为代价,因此我们的期货经营机构要紧绷风险防范这根弦,守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底线。

五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提升行业服务能力。期货市场发挥服务实体经济作用,从根本上取决于从业人员的能力与素质。在提升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的同时,必须要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一直以来,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们行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我们要下大力气突破这个瓶颈,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人才培养长期规划、人才激励约束长效机制,为此,中期协在今年二月发布了新的人才战略发展规划,正在加大新形势下各类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但各公司也要有计划的培养适合其发展战略的专门人才,造就一批既懂现货又懂期货、既懂商品又懂金融、既懂场内又懂场外、既懂境内又懂境外、能开发、设计、利用不同的工具为实体企业管理风险的复合型专业人才。这一点是我们当前非常需要大家做的事。

最后,所以我还想借此机会对期货分析师朋友们提点希望。当前我们的行业正处于难得的发展机遇期,期货分析师要转变观念,要有转型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从现有的信息收集、行情分析、投资建议的角色定位,努力为客户开发、设计和提供风险管理产品工具的角色上来,要深入产业,贴近企业,贴近实际,不断发现需求、分析需求和匹配需求,用我们自身的专业能力服务于实体经济和企业,实现期货分析师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责任编辑:翁建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