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由中国期货业协会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期货分析师论坛暨首届场外衍生品论坛在西子湖畔召开。本届论坛将以“新常态 新征程——护航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为主题,围绕投资顾问、场外衍生品、期权、互联网金融与期货衍生品、大宗商品与风险管理等领域以及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满足实体经济的风险管理需求、大力发展场外衍生品市场以及加快互联网金融创新步伐、推动跨界综合经营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研讨。下面是中国证监会证券基金机构监管部副主任李格平先生的演讲。 李格平:尊敬的朱省长,尊敬的吕会长,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新常态、新掌声。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举办这次论坛很有意义和必要。我下面就期货金融机构创新发展的情况谈谈看法: 一,期货金融机构稳步推进,创新效益初步显现。按照新国九条提出来的“提高证券期货服务业经营”的要求,去年9月16号,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半年多来,证监会系统的各个单位按照任务分解和时间表,加快推进落实工作,一批鼓励创新政策陆续发布,行业创新的活力逐步释放。一批政策的逐步发布实施,为行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2014年8月,协会发布了期货公司设置子公司开展以风险管理为主的业务试点经营,简化了子公司设立的程序,拓展了子公司业务的范围。2014年10月,《期货公司监督管理办法》发布实施,进一步放松了对行业不必要的管制,放松了自然人持股限制,拓宽了期货公司的业务范围,强化了金融的底线。2014年12月,《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发布,资管业务资格有许可改为向期货业协会备案,业务范围由“一对一”扩展至“一对多”。2015年1月,发布《期货公司资本股东指引》,引导期货公司健全资本股份机制,强化资本约束。2015年4月,期货公司信贷管理规则发布,明确了期货公司发行刺激债股东资本的资格,进一步拓宽期货公司资本股东的渠道,丰富了资本股份方式。同期,期货公司互联网上的规则及其操作指南发布,期货公司可以通过期货市场监控中心的语音平台进行互联网开户,期货公司借助互联网开展创新,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近期关于做好期货公司及其资管产品进入银行界,期货公司及其资管产品可以进入银行和债权市场政策的也相继推出。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为行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将有力地推动行业创新的发布。 二,创新业务稳步推进,创新的效果凸显。随着创新意见各项配套工作的逐步落实,行业创新呈现良好的态势。截止3月末,全行业总资产、净资产、净资本、客户权益分别是756亿元、634亿元、465亿元和3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18%、5.3%和47%。今年一季度全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净利润同比增长61%,资管、咨询等创新业务的收入占比稳步提高,创新效果逐步现象。一是期货公司的股权融资获得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多家期货公司在A股、IPO上市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会已经向其出局了监管意见函,创业期货成为第一家登入新三板的期货公司。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公司正在准备IPO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二是期货公司的资管规模增长迅速,目前已有105家期货公司获得了期货资管业务资格,资管产品从2014年底的1183支,增加到目前的1233支,规模增长到171亿元,增长20%。“一对多”资管产品从无到有,目前已经发展了124支,规模大概有18亿。三是期货公司风险管理子公司的业务平稳发展,目前已经有41家期货公司设立风险管理子公司,2014年子公司现货仓单近期和远期交易规模超过370亿元,33家风险管理子公司全年实现业务收入1981万元,实现净利润823万元,多家风险管理子公司通过估值期权等方式,提供了定制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可以预见,随着行业创新的持续推进,创业业务将成为公司利润增长的主要增长点。 二,持续推进行业创新,不断提高行业自己的创新能力。总体来看,创新的效果符合预期,但是创新过程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货币资管产品在参与期货交易过程中,交易行为趋同,在临近交割约和市场中,有市场的波动,特别是风险管理子公司在合作套版业务过程中,风险控制不足,呈现了大额违约损失,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完善。在创新过程中,不能因为盲目因创新而创新,不能因为创新而放松风险控制,不能因为创新而触及监管底线。 一要明确自身的基本定位和目标,不能盲目创新。期货公司的基本定位是基于期货和衍生品的风险管理服务提供商,我们不能以损害客户利益和损害市场的健康发展为代价来创新和发展,创新并不意味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二要加强创新业务的风险控制,确保风险可控可测,创新业务作为新事物可能会产生新的风险,因此,期货公司进行业务创新时,尤其要注重对创新业务的合作运用、管理,确保风险可控可测,比如对资管业务,证监会最近一再强调要坚守八条底线,这是我们的高压线。 三要注重资本的补充和人才的培养,夯实创新的基础。资本和人才是创新的基础,各公司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力,注重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夯实创新的基础,各公司要按照期货业协会发布的四个补充指引的要求,通过股权、债权等多种方式不断夯实自己的规模,同时要加大力气培养期货分析师、交易风控、产品设计等专业人才,探索股权激励等机制,吸引并留住优秀的人才,不断提高交易风险控制能力,打造有自身特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要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围绕自身的定位开展创新。随着创新意见的初步落地,监管部门将逐步退出创新的主导,市场机构成为创新的主角。各经营机构要提供自身的创新意识,紧紧围绕自身的定位、发展、策略,建立创新机制、研究创新发展,实施自主创新。 三,深入推进监管转型,激发市场创新的主题活力。机构创新的实体也是创新最大的受益者,归根到底,市场的实体是创新的驱动力,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的主要责任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但是过程中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创新机制,激发市场创新、主体创新的活力,监管部门要适应新形势,深入的推动监管转型,切实守住监管的底线。一,行业协会要发挥引导作用,建立创新机制,行业协会作为自律管理的机构,在加强自律管理和风险监督的同时,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支持、引导期货公司会员开展业务和产品创新。在这方面,可以借鉴期货行业创新的经验,通过自己的创新工作的指引,鼓励期货公司提高创新方案,协会帮助做好创新方案的重点评估,推动创新方案的尽快实施。通过这两个方式建立支持创新和试错改错的机制,进一步推动行业创新的活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二,监管部门要适应行业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监管新机制。在取消对市场主题不必要的前端管制后,如何适应新形势,加强事中事后的监管,提高监管效率,是摆在我们监管机关面前的重大问题,按照肖主席在证券期货界座谈会上提出“深入推进监管转型,提高监管效率”的总体要求,我们正在实施依托中央监管信息平台,探索建立事中事后的监管新机制,总的思路是按照条线分工,逻辑提供的要求,明确以机构部为主协调,期货市场、金融中心为数据中心,派驻机构和行业协会、交易所各负其责监管机制,同时依托大数据的优势,构建在期货经营机构的动态监测系统,做到看得清、管得住,实现精准发力,并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和会商机制,整合“五位一体”的监管资源,提升监管效率。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