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以来,美元指数掉头向下回落至95点关口附近,引发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新一波强势反弹,表现好于年初预期。分析人士预计,只要美元弱势不改,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断改善必将进一步激发需求端回暖,如此一来,大宗商品企稳反弹趋势或将延续。当然,也不排除美国一旦成功解决了制造业下滑、出口疲软和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后,美国经济重回强势复苏,那么,伴随美元回归强势,大宗商品市场也存在再次探底的可能。 4月以来,全球大宗商品明显反弹,表现好于年初预期。究其原因,除了供给压力降低、需求回升以及主要发达国家超低利率环境等因素外,美元回调的影响更是立竿见影。尽管过去几日美元重拾升势,但由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参差不齐,特别是疲软的贸易数据引发广泛担忧,加之投资者普遍预计美联储加息会推迟,美元指数掉头向下回落至95关口附近,引发大宗商品市场新一波强势反弹。记者发现,本轮行情的辐射面已从原油、铁矿石、橡胶、铜等工业品扩大至贵金属和农产品(000061,股吧),形成普涨态势。截至目前,国际油价已经顺利冲上60美元重要关口,金价也逼近1200美元大关。分析人士预计,只要美元弱势不改,全球宏观经济的不断改善必将进一步激发需求端回暖,如此一来,大宗商品企稳反弹趋势或将延续。 受美元走弱提振 大宗商品“涨”声一片 2014年,大宗商品走过了异常惨淡的一年。无论是谷物、黄金、煤炭,还是棉花都难以独善其身,尤其是铁矿石、原油,更是上演“断崖式”下跌,成为年度最大“输家”。今年以来,甚至在一个月前都很少有人相信持续低迷的大宗商品市场能够打出如此漂亮的“翻身仗”。 作为“标杆”商品,原油价格在短短3个月内从40美元区间一举拉升至60美元以上。美国原油期货价格在4月大涨25%之后,本周二继续上涨1.47%美元,涨幅2.49%,报每桶60.40美元,创2014年12月11日以来最高收盘位。与此同时,布伦特6月原油期货价格收盘周二上涨1.61%,收于每桶67.52美元,盘中一度冲高至每桶68.40美元,创2014年12月10日以来盘中新高。跟随原油的脚步,贵金属市场也普遍上涨,纽约黄金期货价格周二上涨6.40美元,直逼1200美元大关。伦敦市场上的基本金属也集体走高。其中,期镍大涨4%,期铜攀升至去年12月中以来最高,期锌跳升2.6%触及8个月高位,期铝盘中升至4个半月高位,期铅攀升2.2%,期锡微涨0.7%。此外,一直处于低位的农产品市场也迎来普涨。本周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农产品期货集体上涨,豆油触及两个月新高,玉米结束三连跌。 不难发现,本轮反弹行情的起始点与美联储“出手”打压美元多头的时间点高度吻合。在3月下旬的月度例会上,美联储在删除“耐心”一词后,也意外地对经济增长、通胀、利率前景进行了下调,同时对强势美元提出质疑。如此明确的鸽派信号不但令加息预期瞬间回落,也让涨势如虹的美元遭遇“滑铁卢”。也从那时起,美元开启了阶段性回调,直接从接近100点的高位跌落至95点附近。本周二,美指再度小幅回落,日跌0.4%,报95.072点。周三亚市交易时段,美指继续下探,盘中一度跌破95点关口至94.57点。截至北京时间16∶00,美指跌幅为0.36%。由于国际市场上的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美元指数与商品价格呈负相关性,美元走低直接引发了商品市场的反弹。 三重利好齐聚 阶段性反弹可期 眼下,市场关注点集中在“本轮反弹行情能否持续”的问题上。记者发现,尽管包括高盛在内的机构仍断言大宗商品仍未逃离结构性熊市,但近期行情着实让不少投资者重新看到了希望。在他们看来,市场正在经历阶段性反弹,大宗商品市场在超跌企稳后仍然蕴含投资机会。 首先,虽说美国商品研究局编纂的商品期货价格指数(CRB)自去年5月中旬开始连续下跌,至今跌幅已高达22%,这已充分说明了前期大宗商品价格“滑板式”下跌与美元强势和全球经济基本面情况紧密相关,但是,随着全球经济基本面的好转,跌速过快、跌幅过大的阶段基本将告一段落。其次,近期一系列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并没有预期那么乐观,在制造业下滑、出口放缓的局面下,居民消费成为支撑美国经济复苏的唯一动力,然而近期公布的零售销售数据并不理想,表明美国居民的消费意愿正在降温。这在巩固美联储鸽派倾向的同时,也巩固其以渐进方式升息的预期。由此可见,美元还有进一步回调的空间。此外,作为主要大宗商品需求国,中国经济前景向好也成为关键利好因素。随着货币政策的放松以及5、6月份开工旺季的来临,货币政策与基建投资的双重利好使得市场对于中国经济改善预期增强,不仅如此,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战略的逐步落实,也将会对大宗商品构成较强需求,这些都有利于大宗商品市场探底回升。 当然,也不排除美国一旦成功解决了制造业下滑、出口疲软和劳动力市场等一系列问题后,美国经济重回强势复苏,那么,伴随美元回归强势,大宗商品市场也存在再次探底的可能,稍有好转的全球通缩风险或将“卷土重来”。 责任编辑:翁建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