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商品期货商品期权 >> 金属期货

铜市“三道坎”看金属如何穿越经济迷雾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08-12-17 14:02:34 来源:财经论坛

  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终于将高昂将近5年的铜市“牛头”摁倒。因来自金融机构的资金大规模撤退,LME三个月期铜由7月2日的8940美元历史高点开始坠落,一路下跌至12月5日最低点2994.80美元,五个月内跌幅高达66.5%。

  在当前形势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各大工业国经济平均呈现负增长,且表示目前这场危机尚未到最糟时候;世界银行也表示,国际经济环境仍可能“迷雾重重”。那么,2009年铜价走势该如何演绎?业内专家认为,铜市显然不可能乐观,但局部反弹值得期待。不过,全球铜库存水平,中国市场年初消费情况,以及明年四月份大量到期的美国企业债情况,将是其很难跨越的“三道坎”。

  危机逼退基金

  在过去五年(2003-2008年)的牛市中,商品基金一直在铜市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此轮暴跌中,基金行为也恰好与铜期货走势吻合。2008年5月中旬时,以麦格理银行为首的四十多家美国与澳大利亚基金到中国联合调研,总体结论仍比较乐观。然而,就在乐观气氛的背后,5-6月份商品市场不断在新高中,商品基金却开始了大规模的撤退,从7月初至今,铜市场一路暴跌,跌幅高达66.5%。

  不妨回顾一下金融危机重磅炸弹之一雷曼兄弟五月份的一份报告。该机构当时发布报告称,“全球商品市场处于严重泡沫中”。据该机构统计,截至4月中旬,商品市场的总资产已经膨胀至2350亿美元,这一数据在2006年初仅为700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增1650亿美元当中,约有900亿美元为金融机构的新增资金。显然,正是因为金融机构发生了困难,逼迫其处理手中的商品资产,从而引发了全球商品的大幅下挫,铜自然也不例外。

  事实上,正是从7月份开始,曾经一度在LME铜市场十分活跃的美国Moore Capital,Vega Asset Management,Touradiji Capital和英国Winton Capital等对冲基金,纷纷大规模的撤退。伴随着基金的撤离,7月份铜市开始大幅下挫,一些基金交易员如Brian Hunter、Paul Touradji等大大获利。9月初,美国对冲基金Ospraie Capitalz宣布由于8月份亏损严重而关闭,基金多头时代宣告结束。业内专家认为,基金的撤退显然是被动的,其根源在于金融危机的逐步爆发;而当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渗透的时候,需求危机又成为新一轮下跌动力。

  难以跨越的“三道坎”

  “当基金需要价格上扬的时候,他们并不关注成本,更多地谈论需求的增长”,中国五矿集团首席分析师张荣辉近日在上海表示。然而,专家们认为,在金融机构受损并导致实体经济遭受打击后,指望需求在短期内抬头显然是不现实的。展望2009年铜市,尽管反弹仍可期待,但全球库存水平,4月份集中到期大量美国公司债情况,以及中国年初的习惯性需求,将是考验铜市场的“三道坎”。

  “明年初应有一波反弹,但全年都不会走得太好,整体将表现为先高后低的走势”,长城伟业期货首席研究员景川认为,季节性需求导致的反弹或将出现,但难以持久。“每年年底和年初,市场对全年消费将产生一个预期,无论是牛市熊市都会面临这个问题”,景川说,“而且金融机构此时会尽量释放贷款,更何况此轮铜市跌幅过大本身就有反弹要求”。

  景川同时指出,明年四月份是美国的企业债集中到期之时,这一问题若在明年四月份之前解决不好,可能再度引发大量的企业破产。“这也意味即使铜市出现反弹,3月底将是反弹能否延续的重要时间窗口”,他认为。而张荣辉则预计,2009年国内外铜价将在低位区间运行,并呈现大幅拉锯态势。LME三个月期铜价波幅将在2500美元-5500美元/吨之间,上海期铜波幅将在23000元-52000元/吨之间。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上述因素之外,铜生产成本的可变性以及不断增长的库存状况也令投资者对需求更加担忧。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在8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铜库存水平在120万吨以上。尽管没有最新的数据公布,但四个月以来仅伦敦铜库存就增加了约15万吨。市场人士预计,当前库存已经到了130万吨水平之上,这也是全球四周的消费库存。

  “根据历史经验,四周消费库存往往是铜市场牛熊分界线,也就是说,当库存维持在130万吨以上时,熊市往往会延续”,一位铜市场资深人士评述道。不仅如此,铜价的“保护伞”——成本也有随时变动的可能。“当金属价格下跌的时候,人们突然发现了成本问题。然而成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如,近期国内铝生产成本,即从17000元/吨的铁底跌至13000元/吨甚至更低”,张荣辉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