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直接影响渐渐远去,但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创伤却难以愈合。而本次危机的发源地——美国摆脱危机影响的速度较快,经济已开始呈现企稳复苏态势,特别是在危机中遭受直接冲击的美国金融机构利润回升明显。美国化解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 面对去年发生的这场新型美国式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市场简单地谈论和单纯应对短期风险已远远不够,因为从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取的对策及效果看,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当前需要分析这些对策不适宜或低效率的深层次原因。相反,在由美国发起的全球应对金融危机的联合行动中,美国先于其他国家摆脱金融危机的困惑,开始呈现企稳复苏趋势。这是因为美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是从长远来评估和考量自己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美国的传统经济困局已经转变为新经济产业的支持。因此,我们要从本质和比较中总结美国化解危机的能力,总结和摸索金融危机的新模式和新特点,以防范和抵御新型金融危机。依据笔者从事多年国际金融研究的经验,这一次美国式金融危机不仅带来的是新模式的考量,更有新思维、新制度、新战略在内。 欧元运行10年来的结果表明,美国不仅成功地运用美元控制住了欧元价格,而且欧元无论贬值或升值并非自我意愿和选择,而是美国给予和强制的,使得欧元合作框架和基础逐渐松垮、分离。最为明显的表现是,英国至今不再提加入欧元区的话题,德国和法国两大核心成员国面对欧元利率和汇率也存在不同的见解。至今,欧盟27个成员国中依然有11个并不是欧元区的成员。尤其是欧元货币合作并没有带动或促进欧洲经济成长,反而,欧元货币合作的经济基础愈加脆弱,政治向心力逐渐减弱。未来欧元面临着新的考验,可能随时都会发生危机。 美国面对欧元的竞争不仅成功地化解了美元地位的危机,而且将自身的挑战压力乃至危机风险转移到了欧洲,显示了美国应对危机和转嫁危机的能力和远见。 去年以来,这场独特而复杂的美国式金融危机为美国带来了更多的投资收益、有效的结构调整及兴衰周期的快速转变。无论是美国国债的销售数量、资本流入的规模、美元资产的市场比重,还是美国经济结构和产业转换等都折射出美元投资魅力未减、投资地位未变,美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依旧。更为重要的是,此次美国式金融危机促进和激发了美国基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带动了美国高端和现代经济的发展。美国传统产业经济贡献度的减少、传统经济行业比重的减弱、高端优势行业份额的提升、新兴产业贡献率的上升等都展现出了美国经济竞争力新的支撑。即使有了全球认定的美国式金融危机,但美国经济的全球竞争力依然位居首位,金融创新力仍是世界第一,高科技产业仍然领先世界。 不仅如此,此次美国式金融危机还改革了传统金融制度,有效实施了美国的金融战略,赢得了金融全球化的巨大收益和回报,形成了新的全球指引。一方面,美国金融企业利润依然很高,美国财富规模仍占据全球之首,金融效率在全球依然最高。另一方面,此次危机的控制力恰到好处,恰如其分地满足了美国改革的需求,使美国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损失变为收益、从冲击最大变为伤害最小,而且将危机转嫁到了全球。 这一场美国式金融危机带来了诸多思考。未来真正的金融危机将难以防范甚至难以控制,而这更需要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分析。 观察此次美国式金融危机的控制力,其核心在于美国清楚自己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明确自己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进而采取了有利于自身的规划和设计,达到了自我完善和改变的目标。美国政策层的远见已经透过无数次的历史经历和市场变化得到验证。 回看历史,1987年10月,美国股灾之后的两周里,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调50个基点,此后房地产价格上涨,通货膨胀率上升;1998年10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因巨额亏损而倒闭引发市场恐慌,美联储又将联邦基金基准利率下降75个基点。然而,两次大幅降息之后,美元利率在18个月内迅速回升并超过了危机发生之前的水平,这种应对手段当时显得有些操之过急和判断不当,但现在来看,美联储当时貌似过度的反应的确具有长远的考虑。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过程中,美国以支撑市场为理由,通过降息向金融市场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由此可能制造的潜在风险不可不防。美国乃至全球股市和公司债券价格的暴跌,导致投资者将资金转入高度安全的美国国库券上,这样的用意难道不清晰吗?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认为,各国央行未能适应当时的局势,而这种局势当初正是在美联储鼓励下形成的,进而导致了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破裂,甚至2007年的信贷泡沫破裂。应当警惕的是,美国次级贷款风暴释放的流动性,有可能导致进一步的金融动荡。 值得回味的是,在2004年年底美元急剧贬值之际,全球市场大多看低美元,而美元却反预期走强;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市场预期美元将贬值,而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后,美元呈现升值趋势。这其中有明显的政策意图的传导作用。当前,国际政治形势不太清晰,美元借势调整反而容易产生效果,国际市场的炒作常常借助经济需求和价格连接的敏感度,恰好推波助澜“顺应”了美元“强中贬”与“强中弱”的策略。回头再看,眼下的这一状况是长远策划的,而不是短期的应付。 美国转嫁危机是一个短期策略,但背后具有长期战略的考虑。此次美国式金融危机的时间链相当长远,起始时间要追溯到2001年,至今美国式金融危机的战略规划仍在继续实施之中。下面笔者就美国转嫁危机的四个阶段进行概括性总结分析。 第一,顺势而为的铺垫。从2001—2003年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看,其应对的是当时的经济变数,而长远来看则潜藏着美国未来战略需求的设想。尤其是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风暴,其历史渊源难以脱离2001—2003年的货币政策。当年美国货币政策设计的长远意义不能排除,关联性不能否认,美国次贷风暴主要原因在于这种货币政策的铺垫。引发美国出现次贷风暴的是房地产价格的下跌和利率水平的上升。价格自然的周期因素与货币政策人为设计的巧妙组合,使得金融风暴的复杂程度加大,价格下跌导致的损失程度扩大,预期判断的偏差程度加大,其中利率水平是核心因素。尤其是美国政策的抉择并非官员个人思路、知识技能、经验资历和环境背景所为,而是具有较强的美国国家利益需求和规划,是美国制度体系的前瞻性、战略性和系统性所为。 第二,顺水推舟的调整。2007年7月爆发的美国次贷风暴最为重要的金融市场表现是美元的反转,美元指数从70点的低位上升到89点,不仅消化了美元贬值导致的信心冲击,而且使美元受到了市场青睐,美元的地位不断加强。一方面其纠正的是美元指数的均衡性,稳定了美元投资信心和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其改善的是美元投资的结构,长期投资比重上升,短期产品风险扩大,价格反转的基础因素及心理恐慌因素使得投资混乱,美元风险规避占据了主导地位,美国资金收益增大,及时有利地缓解了美国的金融风暴。更为突出的是,它带动全球利率水平一致下降,使一篮子货币中的高息、低息货币差距缩小,普遍低利率的出现是其长远的设想和需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