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程序化交易 >> 程序化交易资讯动态

量化对冲基金期待有更多工具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6-26 10:44:18 来源:期货日报网

    期货品种不断丰富


  当下,国内的量化对冲基金行业正在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期货资管“一对多”开闸,量化基金的对冲策略也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在昨日举行的第一届中国量化对冲基金年会上,多位与会人士认为,在量化对冲领域,股指期货运用较为广泛,国债期货、期权等的推出也丰富了对冲投资工具,但当前国内的对冲工具还有较大的局限性,“有更多的工具,才有更多的策略,才有黄金十年”。


  中国绝对收益投资管理协会理事长聂军在会上就提出,期货品种的不断丰富,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甚至商品通、债券通的开放,将为量化对冲基金发展提供土壤。


  “阿尔法+CTA”成为量化对冲主流策略


  由于风险相对较低,近几年量化对冲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不过就在去年年底,阿尔法对冲基金遭受重挫,业内开始广泛关注其内在风险,并逐渐认识到好的对冲策略绝不仅是以业绩好坏判定,而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的量化对冲基金运用最多的是“阿尔法+CTA”策略,这有助于量化基金实现绝对收益。


  去年第四季度,由于选股策略出现失误,国内多家对冲基金遭遇滑铁卢,由此“阿法尔之殇”成为错位对冲的代名词。今年上半年,阿尔法对冲基金卷土重来,在A股中小板、创业板集体飙升的时间段里,多数取得不错收益。


  对此,大摩华鑫基金总经理助理兼量化投资总监刘钊解释说,量化基金认为市场会按照一种固定的逻辑来运行,这个逻辑是不变的,所有量化模型都建立在这一基础上。


  “很明显,去年第四季度市场的逻辑和过去不一样,当时大部分阿尔法模型表现不好的原因就在此。到了今年上半年,市场恢复到逻辑的正常状态。”刘钊称,不管这个逻辑怎么样,投资者要求的都是绝对回报,如果出现亏损,投资者自然不满意。


  阿尔法策略通常使用的是多因子选股,国时资产量化投资总监张弛认为,还应该注重对新因子的挖掘,比如说利用市场关注度指标。现在国内一些网站可以直接对接到关注度,可以创造出新的有效因子,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可观的超额收益。


  股指期货上市以后,不仅使阿尔法策略飞速发展,也受到了CTA的青睐。在刘钊看来,阿尔法和CTA本身就有非常好的对冲。“通常情况下,我们发现两个策略模式互补性非常强,在市场没有趋势的时候,阿尔法模型表现非常好;在市场有趋势的时候,CTA模型表现非常好。我们综合运用这两种策略,去年第四季度收益也赚钱了。”刘钊说。


  多种策略工具平滑收益曲线


  随着量化对冲基金的发展,当前国内量化对冲行业已经有了一个策略“大家族”。除了较为主流的阿尔法和CTA策略以外,还有量化套利策略、高频交易策略等。在刘钊看来,如果能够有效使用多种策略,那么整体的收益曲线可能会更加平滑。


  光大期货投资总监闫志鹏认为,在投资领域“黑天鹅”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就不要把所有的资金投在一个策略上。他同时提到,当前股指期货被广泛运用于对冲基金,其他品种也经常被用作对冲工具,但相对于国外来说,当前国内量化对冲工具依然较少,在对冲基金走向成熟的路上,工具、策略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在当前的对冲基金领域,期现套利、ETF套利都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兴证期货研究所所长郑智伟提到,这种模式可能会集中到具有资本优势或者技术优势的公司,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优势,发展空间可能会非常有限。


  不过,近几年来,国内金融领域已经显现出较强的创新能力。郑智伟认为,比如像分级基金套利等创新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出现,还会有一些低风险的套利基金。


  张弛也提供了自己的一个模式。据他介绍,在他们的产品里面也会有趋势策略,在趋势内可以做,并且不承担系统性风险。比如股指期货,现在推出了上证50和中证500股指期货,和沪深300股指期货有配对的价差模型,还有一些跨期的价差趋势以及趋势反转。这些现在可能并不是市场主流,但随着工具的不断推出,这方面的容量会越来越大,有助于形成较为稳定的收益来源。


  对于策略的风险控制,张弛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除了严格地按照市场情况进行风控以外,还要注重策略之间低相关度的对冲。比如,在一个产品推出的初期,他们会做风险非常小的策略,等到收益上升之后,进入一个相对安全的区间,就可以采用更加积极的策略,这时收益率曲线可能会略有波动,但上升的速度会更快。这样能保证风险收益的平衡,有助于投资者建立长期信心。


责任编辑:黄荣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