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2月23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传媒专家

董少鹏:中国股市被提前设置了一个风暴按钮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7-21 18:07:52 来源:中财网

    对于6月下旬至今的股市大调整,很多人归因于“杠杆资金”的进退;并且,很多人对杠杆资金退出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做了推演,认为极端时会导致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贷款清盘、国有银行崩盘。杠杆资金究竟在前期行情中发挥了多大作用?是不是去除了杠杆资金的股市才没有风险?杠杆资金究竟该如何定性?对这些问题,亟待有所说明。


  首先,始于2014年7月下旬的上涨行情,是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当中,广大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对改革抱有良好的预期所产生的。在2014年7月之前,我国股市持续低迷接近七年,银行股市盈率低至4倍左右,这样虚脱的市场是不健康的。因此,行情上涨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即使没有杠杆资金,股市也会上涨。


  但另一方面,创业板在2012年末就开始上涨,至2014年7月已经实现股指翻番,之后继续疯涨,必然积累严重泡沫。而不理性资金的聚集,首先是在创业板上。


  第二,杠杆资金被“广义化”、“贬义化”,正常融资活动受到无端质疑。


  在笔者看来,任何商业活动都需要借贷和融资,这本身不是一个问题。比如房地产开发商,靠借贷盖了房子去卖,但没有“杠杆房地产”这个词;大型商场靠借贷进货售货,也没有“杠杆商场”这个词;汽车制造商靠借贷生产和销售,也没有“杠杆汽车厂”这个词。美国股市的市值相当于其GDP的150%,这是一个常态,但是没有人说美国是“杠杆美国”。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却是,早在去年7月,我国股市主板市场行情刚刚启动时,“杠杆牛市”一词就被造出来了。在随后的行情演进中,这个词的作用巨大:一是持续引发公众对于行情性质的质疑;二是严重混淆了正常融资活动与非法融资活动的差异,损害了金融市场稳定。


  以“中国证金公司+证券公司”为主要模式的场内融资融券业务自2011年11月全面推行,经过几轮稽查,证明总体是健康有序的。而针对形形色色的场外配资活动,监管者也采取了相应措施。


  笔者认为,对于场外的所谓“配资”活动,不管是多少倍的配资,首先应该看资金是否有合法来源;其次必须实行实名制;第三必须要求借贷双方公平协商,签署合法合同。在此基础上,借贷双方应该风险自负。如果借贷双方依法定程序确定了融资合同,借方将所融资金投资于股票市场,就不应该受到什么非议。


  第三,要高度重视股市舆论的“议题设置”问题。


  所谓“议题设置”,就是通过对某一问题予以反复多次强调,引导社会公众突出地议论这一话题。比如针对中国汇率政策,美国在2003年前后,就设置了一个“中国操纵汇率”的议题。美国的政客们经常利用这一议题演出“双簧戏”。先是议员联名致信其财政部,要求将中国认定为“汇率操纵国”;财政部煞有介事地审议,然后向中国喊话施压;中国一般要有所回应,美财政部就推迟发布所谓“汇率政策报告”。这貌似的妥协,其实是事先设置谈判程序、对中国弹性施压的戏法之一。


  去年以来,美国又设置了一个新的议题:美联储会不会在“声明”中去掉“有耐心”这个词汇。美联储每隔一段时间就放放风,引导媒体不断议论、揣测一番,把一个金融决策问题、宏观调控问题炒作成提升到圣旨的程度,实在令人唏嘘。


  笔者认为,“杠杆牛市”也是一些人给中国股市设置的议题,理由是:在2014年7月时,股市中的融资比例不大,并且对于合法合规融资活动,应当依法保护,无需戴上这样一顶帽子。把融资活动不加区分的戴上“杠杆”的帽子,混淆了是非。


  第四,关于“改革牛”,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先有改革,后有牛市;二是,“改革牛”也有投资风险;三是,最终要有可兑现的利润。


  “改革牛”指的我们看好、维护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但这不意味着股市操作就没有风险。通过改革,企业的利润会稳步提升、结构性分布;改革牛最终会变成经济牛、制度牛、市场牛,预期要变成现实。这才是对改革牛的全面理解。所谓“国家造一个牛市”的说法,是完全的曲解。只要扎扎实实抓经济,扎扎实实抓改革,扎扎实实抓民生,股市自己就会牛。


  综合以上四点,笔者要强调的是,各方都要尊重市场,也要充分重视舆论对于市场的正反作用,加强中国股市的舆论建设,提高中国股市的舆论环境质量。


责任编辑:黄荣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