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监管机构已经开始考虑救市资金的退出方案问题”的消息,在市场上引发恐慌。本周一,受该消息的影响,沪深股市出现低开,多家个股跌停开盘。当天中午休市后,证监会以问答的方式指出该“报道不实”,并且认为相关媒体的报道“不负责任”。 但这实际上也引发了市场必须面对的一连串问题,那就是救市资金是否会退出股市?以怎样的方式退出?退出是否会导致市场产生剧烈波动?毕竟,如果救市资金在现阶段退出股市,股市或许重现跌停潮,刚刚聚焦的市场人气将受到重创,投资者利益也会遭到损失。另一个问题是,救市资金此时退出,可能将无法做到真正的全身而退。 救市资金到底有多少,目前并没有来自监管部门的权威数据。但据媒体报道,救市资金包括21家券商出资申购ETF的1280亿元资金、证金公司授信21家券商的2600亿元资金、证金公司出资申购主动型基金的2000亿元资金,以及证金公司从银行体系获得的资金,其规模超过万亿。而且,如果股市维稳需要,央行还将提供充足的流动性支持。 自7月9日A股绝地反击之后,沪深股市步入反弹阶段。期间某些个股的反弹力度相当惊人。如中航光电7月8日曾下探20.26元的低点,20日即创出48.64元的反弹高点,涨幅近1.4倍。但像中航光电这样的反弹先锋在市场上毕竟是少数,更多个股的反弹之旅早已结束。而且,相对于个股,虽然上证指数反弹幅度也达到20%,然而目前的市场仍然还处于维稳时期,股市并非真正步入平稳的态势。可以佐证的是,7月15日沪深两市再现了千股跌停的恐怖一幕,若非中石油以及其后监管部门的全力护盘,股市再次暴跌或许早已发生。 因此,当前的股市,维稳仍然为第一要务,防止指数大幅下跌并带动个股下跌又成为重中之重,这一点在中石油的分时走势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自7月15日强势涨停护盘之后,中石油的分时走势与上证指数分时走势出现明显的“背离”。上证指数上涨,中石油下跌换手;上证指数下跌,中石油拼命护盘。也正是监管部门的强力维稳,近期上证指数不断向半年线发起冲击,并于本周二报收于4000点整数关口之上。 事实上,采用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并非“中国特色”,当市场出现问题,而市场自身又无法解决时,特别是当股市遭遇到暴跌甚至是股灾时,出手救市也成为各国普遍采取的应对措施,即使是成熟市场也不例外,像美国、德国、我国台湾与香港地区等均榜上有名。如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美联储曾联合美国十大银行成立700亿美元平准基金,此外还投资2250亿美元购买“两房”发行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最终的效果亦是有目共睹的。 境外救市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之后,同样面临着救市资金的退出问题。从资料数据上看,时间均不算短。如金融危机后,美国救市资金的退出前后就花了四年时间;金融危机波及到德国,德国也有救市资金进场,其退出共花了五年时间;1998年东南亚发生金融危机,我国香港特区政府曾动用1181亿港元救市,于2002年退出,前后也用了四年时间。 此次超万亿规模的救市资金进入市场,退出是尽早的事,但绝对不可能是在目前或近阶段。因此,目前谈论救市资金退出股市也是个伪命题。但从长期看,救市资金也必须退出股市,否则“行政性”资金将对市场形成另一种干预。在如何退出问题上,笔者以为监管部门不可能“鲁莽”地采取过激的退出方式,也不会在短期内一下子全部退出,而是会借鉴成熟市场的经验,在不导致市场波动的情形下慢慢地退出,否则,市场将不堪承受。退一步讲,即使救市资金要退出,也不能脱离维护市场稳定的宗旨,也不可能把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抛到一边。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