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7日 星期日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期货股票期权专家 >> 研究机构专家

胡岸:股市去杠杆才能走得更健康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7-23 16:10:06 来源:广发期货

    为满足市场风险管理需求,我国应该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在创下了5178点新高之后,短短17个交易日急速下跌34.85%,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股市暴跌期间,股指期货大幅贴水,多个期指合约接连跌停,部分市场人士声称,有人利用股指期货恶意做空A股,甚至认为救市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取消股指期货的交易。对此笔者认为,这些都是市场对衍生品认识不充分的表现。


  股市暴跌源于杠杆资金失控


  上半年A股开启“疯牛”模式,在这背后泛滥的流动性是重要的推手。一方面,新增A股开户数屡创新高,居民大类资产配置从银行存款、房地产向权益类投资迁移;另一方面,融资融券、伞形信托等杠杆资金大幅入市。杠杆资金助涨杀跌、加大市场波动的特点在本轮行情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A股杠杆资金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场内融资融券,杠杆比例在1∶1左右。2014年6月两融余额仅4千亿元,但是自7月以后两融规模增速迅猛,至2015年6月18日两融余额高达2.27万亿元。另一部分是场外配资和伞形信托,杠杆比例较高。场外配资通过二级分仓,不仅可以便利地对接杠杆资金,更重要的是可以绕过监管层的监管,此类资金杠杆比例一般超过1∶3,有的甚至高达1∶9。


  伞形信托是结构化信托的一种,资金分为优先级和劣后级,其中优先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理财。这类产品的杠杆一般高于两融,但是又小于场外配资,总体在1∶2左右。根据有关研究统计,股指下跌前场外配资以及伞形信托的规模分别有1万亿元和7千亿元左右。综合来看,我们保守估计6月场内、外杠杆资金总体规模有3.97万亿元左右,分别占当时A股总市值和自由流通市值的比例约为5.4%和14.6%。


  综观成熟的海外市场,美国融资余额占股市市值平均约1%—3%,台湾地区在最疯狂的时候曾达到6%左右。A股的杠杆资金占比在暴跌前已经远远超过海外的水平,市场风险日益累积。虽然证监会自去年12月以来,一直在检查券商两融业务和清理场外配资,但直到今年6月才采取了较为强硬的清理措施。让市场没有预料到的是,“去杠杆”直接让A股失控。


  市场对衍生品认识不足


  A股连续下挫,又有人再次把矛头指向了股指期货,这种现象自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后频频发生。那么股指期货究竟能否导致现货下跌呢?


  目前,国内的做空方式主要有融券卖空、股指期货和ETF期权三种,其中融券和ETF期权的交易规模总体较小,因此做空主要集中在股指期货上。从股指期货的投资者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投机为主的自然人投资者,另一类是以套期保值、套利为主的机构投资者。


  根据中金所7月2日公布的分类投资者持仓结构可以发现,6月15日机构持有卖单占比为65.6%,7月2日机构持有卖单占比为79.75%,也就是说股指期货中绝大部分的卖单持仓都是机构的套保持仓。因此,对于自然人投资者来说,持有股指期货卖单持仓的占比非常有限,其做空动能较弱。对于需要套期保值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其持有大规模的股票现货,股灾期间股票跌势汹涌,并且大面积跌停导致流动性危机。投资者利用做空股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可以减少现货的抛压。


  对于跨市场套利者而言,股灾期间三大股指期货主力合约均以贴水为主,投资者只能通过买股指期货、同时融券卖出股票进行反向套利。由于目前我国融券规模总体较小,大量中证500标的的个股也不在融券范围内,跨市场套利者利用融券卖空股票的行为亦难以实现。总的来看,无论是股指期货市场中的自然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都不具备操纵市场的能力。


  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经过了5年多的发展,整体运行平稳,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通过股指期货来对冲系统性风险。但是,相比国际成熟市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仍存在一些差距。


  一方面,品种少,提供避险的范围小。美国金融期货品种已超过100个,中国香港的产品数量也有26个,并且既有期货还有期权。境外金融衍生品的品种完整覆盖了股权类、利率类、外汇类等主要资产。我国目前仅有三个股指期货、两个国债期货、一个股票ETF期权,为投资者提供避险的范围十分狭窄。


  另一方面,股指期货市场规模小,影响功能的发挥。2015年5月,我国A股自由流通市值达到30万亿元左右,而同期三大股指期货持仓规模仅5500亿元,占A股自由流通市值仅1.8%。股指期货市场规模较小,直接影响了其对冲系统性风险功能的发挥。


  因此,为了满足新常态下风险管理需求,我国应该继续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


责任编辑:黄荣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