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投资 >> 股票专家

余丰慧:国家队积累过多筹码不利股市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7-24 10:58:01 来源:东方财富网 作者:余丰慧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在技术层面,本轮股市动荡已经基本结束了。关键在股市基本稳定以后,金融监管部门怎么采取下一步措施。包括干预措施的退出,包括对短期的效应和长期的制度安排的考量,也包括如何防范道德风险和加强股市风险教育等(7月20日《证券日报》)。


经过上周五(7月17日)股指期货集中交割日考验成功后,已经完全可以确认本轮救市大功告捷,股市已经走向稳定,动荡结束了。接下来摆在管理层面前的就是一系列干预股市的救市措施如何尽快退出的问题。笔者认为,越早越快退出越好。越早越快退出对市场的伤害越小,市场机制恢复越快,对整个股市越好。


面对从6月中旬初开始的这轮股市暴跌行情,政府采取强有力行政措施救市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国际惯例。远处不讲,就拿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时,美国政府就采取了强有力救市措施。2008年10月上旬,美国政府发起,经过国会批准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美国政府有权直接购买金融机构股份。这是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以来美国政府首次通过直接购买方式获得金融机构股份注资多家金融机构。同时,为避免整个汽车产业崩溃,美国联邦政府紧急寻求国会授权,出台“不良资产救助计划”,向陷入困境的通用、克莱斯勒两家汽车公司注资。


当时,美国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措施也备受市场派经济学家、议员以及社会民间人士的诟病。关键在于金融危机稍有好转后,这些行政干预的救市措施很快从直接市场退出。


中国这次救助股市似乎与2008年美国的做法还是有一些区别的。对市场化程度极高的股市大规模干预,甚至直接限制和影响二级市场股票买卖的情况远远超过美国当年的救市。当然,对市场的危害性也更大一些。比如说,这次救市的主力军是国家队,包括央企、国企、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公司、中金公司等,特别是中国证券金融股份公司扮演着准平准基金的作用。报道称,仅证金公司就被国内17家商业银行提供了约2万亿的授信额度,其中已经到位1.3万亿银行信贷授信。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证金公司可以动用的资金规模达到了2.5-3万亿元,而财新更是援引业内人士称,证金公司“钱不够用”,还在继续以各种形式筹集资金,总规模可能高达4万亿元。目前证金公司打出的弹药最少在8000亿元,而且随时可以买入股票,影响股价和大盘走势。


一个担忧是包括证金公司、中金公司以及央企等手中买入这么多筹码,有时在买入时一些庄稼和大户趁机抛售出逃。手中握有巨量筹码后,一方面国家队退出时大量筹码抛出是否会引发市场再次动荡,值得怀疑。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又要再次救市,如此循环往复,将会把一个好端端的股市彻底毁掉。另一方面,国家队手中握有巨量筹码,已经大大影响到股市的流动性。整个市场交易死气沉沉,买卖不活跃,市场效率将会越来越低以及建立股市的初衷被彻底背离。国家队手中握有巨量筹码令后市非常担忧。


从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平准基金调节市场的作用看,既是一种干预市场的制度安排,更是带有市场化经营性质的股市投资基金。国家平准基金并不是单纯为了干预市场而干预设立的,而是发挥干预市场与获取经营回报的双重作用。平准基金在市场里不是随意性很强买入股票托市,也不是听从命令买某某股票。而是在市场暴跌,股价极低,跌到最底部或者说低谷时,平准基金开始挖掘成长性最高、未来价值潜力大,而又股价在低谷的股票大举买进,一方面起到托市稳定市场的作用,另一方面实现盈利最大化目标。后一种作用非常值得中国的准平准基金借鉴参考。


从现在开始,一切干预股市的手段都应该开始退出。那么,类似准平准基金等国家队手中的筹码如何退呢?关键在于必须迅速恢复市场机制在股市里的根本性作用。彭博说的一句话值得反思:无论是此前的放松地方债,还是此次的救市,都对本届政府“让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承诺构成了考验。必须让市场在股市里发挥决定性作用,一切干预正常市场的供求、买卖手段都应该远离市场。适度放开民间资本以及外资进入股市的条件,包括有杠杆但杠杆率不高的民间资金,引导其接棒国家队资金的逐步退出。


同时,在国家对筹码抛售退出时,对市场的波动应该正确看待,只要在可控范围内,不出现类似前期的暴跌行情,都应该视为正常,不必大惊小怪、惊慌失措再次干预。


这次暴跌使得市场风险已经得到释放,对投资者也是一次血淋淋的教育,在国家队各种干预手段退出时不会发生风险,投资者抵御风险和面对股市下跌的抵抗力已经大大提高。


责任编辑:陈智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