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7月9日政府强力救市以来,中国股市发生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变化。救市行动,把上证指数从3500点托高至4200点以上,给许多人带来了信心。不过,好日子昙花一现,到了8月份的第一个交易日,也就是8月2日,上证指数已经跌到了3620点,离托市时的最低点,只有一步之遥。 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讲了几句非常贴地气的话,间接批评证监会滥用西方成熟市场的所谓金融工具,是导致本轮股市泡沫的根源。要让股市不大起大落,必须回归股市的本真,那就是把股市打造成为上市公司的融资平台,成为投资者(股民)的投资场所,而不是圈钱和赌博的乐土。 许多监管者、上市公司,没有认清股市的本真。许多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钱,而不是融资。所谓融资,就是通过社会资本,扩大公司的生产和创利能力。但是,融资需要成本。从银行融资的成本是利息,从股市融资的成本是红利。 如果上市公司为了规避贷款的利率,并从上市来解决资金问题的话,那么,公司必须知道上市融资的机会成本就是红利。如果把红利控制在合理的空间,也就是说,红利小于可能由于贷款所需的利息,那么,上市就是合算的。但是,红利的多少,也不能随意,因为,红利是界定股票价值最重要的指标。从长远的视角看,红利必须高于银行固定存款利率若干个百分点,才能让股民对你的股票有信任度,股票的价格才能坚挺不倒。 如果上市公司不懂上面讲的道理,而把上市作为圈钱的目的,那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首先,公司就不会考虑创值和分红,就会想办法造假,来骗取投资者去买它股票。其次,把股票卖出去了,还要继续造假,让股民认为公司今后的发展前途很好。骗取股民信任的方法很多,包括虚报业绩、派股、发行新股,等等。 这样造假的结果,可以骗股民一年,甚至数年。但是,时间久了,股民发现,他们的投资到底回报在什么地方?难道,派股,是回报吗?表面上看是的,可是,一次股灾,就把派出来的股票,便成了手纸,一文不值,股民才发现上当受骗。 所以,股票的核心价值,还是分红。我最近观察在英国上市的几家大公司的股票,包括那些矿业巨头,如必和必拓,因为世界铁矿石价格大跌,出现大量亏损。可是,这些公司还在当年亏损的情况下,提高分红的百分率。相比之下,中国上市公司,赚了大钱,也舍不得多分红,而一旦亏损,就不用提分红的事了。 可见,中国股市倒大霉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上市公司存在大问题,它们缺乏对上市本真问题的理解,一味上市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的融资,而是圈钱。钱一旦到手,就想办法抬高股价,然后,大量减持。一减持,就把股民的钱,圈走了。 国家救市,不是为了救可怜的股民,而是给上司公司输血,给那些已经把钱圈走的人,更多圈钱的机会。 这样的救市方式,输的,是纳税人的钱;赢的,是那些“权贵”阶层。因此,每次股灾,全国的总财富不会变,变的是,钱从无辜者的口袋,流入到“权贵”的口袋。大家都说,股市蒸发了多少万亿,其实不然,股市没有钱可以蒸发,而是在玩股票的人群里,有些人被玩死了,有些人把人玩死了,事情就如此简单,难道需要两个脑袋才懂这其中的道理吗?。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种“被玩死和玩死人”的悲剧再次发生呢? 首先,股民必须认真吸取血的教训。什么是血的教训?那就是不要随便上当受骗,不要随便跟群,不要贪婪,在可以出手的时候,千万不要想赚更多的钱。 对监管部门来说,就必须按照黄奇帆所说的,要把市场引向其本真的道路上。对公司的监管,要科学、严格。对上市公司,要明确它们上市的目的,如果只是为了上市而上市,这种公司一定不能给机会。对已经上市的公司,长期无法分红的,必须彻底清退、摘牌,对故意通过股市圈钱的,必需依法严惩不怠。 对上市公司来说,或者是对将要上市的公司来说,一定要扪心自问,你想干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圈钱,那么,建议你不要太缺德了,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不要以为圈了钱,就完事了。现在没有人找你算账,今后,总有明白人会找你算账的。要知道,上了市,然后被摘牌,那还不如不上市。 回到本文的话题,股市还会继续下跌吗? 综上所述,我认为,一定会的。其一,我不相信,股民也不会相信目前的上市公司,有那么大的创利和分红能力。其次,股民正在总结经验教训,他们已经输得很惨了,许多人输得怕怕的,不敢进去了,所以,股市已经缺乏人气。其三,牛市一旦过去,股市下跌,必然矫枉过正。假设,合理的中间值为4000点, 本次高峰值为5200点,那么,下跌到3000点以下,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中国中车”还在20多块钱的时候,我估计它会跌到10块钱。8月2日,“中车”下跌4.2%至14.74元,其跌幅是上证指数的近4倍。可见,“中车”目前的价位,还是太高。在熊市的时候,投资者一定是看能不能把投资收回来,而不是为了一个简单的概念。然而,就算“中车”跌到10元一股,其股价还是比去年的最低点高出2倍多,那些买原始股的人,还是很赚钱的。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