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股市调整中,尽管市场泥沙俱下,但包括量化对冲基金在内的创新策略私募产品大都取得了较好收益,这也使得私募量化对冲产品成为近期投资者关注的亮点。牟合(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私募量化对冲产品的收益率或可达到20%。
而牟合资产今年上半年发行的两个量化对冲基金到目前的收益率(未扣除管理费)已达到35%。 目前牟合资产管理的资金已经超过20亿元,李一铮预计未来几个月规模可能翻番。
李一铮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系,美国斯坦福大学金融数学硕士。2007年7月-2012年8月先后就职于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固定收益部及资产管理部,在数量化投资、模型开发与交易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其负责管理的20个总规模10亿的股指期货期现套利定向专户,在2010-2012年为投资者取得稳定的绝对回报。同时,该专户系列在2012年中国最佳财富管理机构的评选中被评为“中国最佳资管创新产品”。
“但管理资金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而是要和公司的管理能力相匹配。过大的资金管理规模有时候反而是一种负担,”李一铮强调。
在李一铮看来,每年用50个亿为客户挣20%和每年用100个亿为客户挣20%在难度上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和股票类似,永远需要一个对手盘。量化基金的载体仍旧是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容量有限。当所有人都转向量化以后,就未必还能创造那么大的回报率,” 李一铮强调。
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的报告还显示,当前私募基金人员配置普遍不足,不少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在10人以下,身兼数职现象盛行。公司所有投资、管理事务皆有创办人决定,集体评议形同虚设。此外也会产生公司风控专员由运营人员甚至投资研究人员兼任的情况,导致风控环节薄弱。
量化对冲成“抗跌神器”
据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统计,6月15日到7月3日短短15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下跌27.16%,“中小创”巨幅回调超过30%。同期股票型阳光私募基金下跌14.42%,创新策略基金整体仅下跌2.30%,约50%的基金获取正收益。
李一铮指出,量化对冲基金主要是靠模型来执行,而不是通过人为判断市场前景来进行投资行为。私募量化的投资频率较低,一般有几百支股票一起下单,人为操作也很难实现。他还提到做量化对冲的基金经理多为数学,物理,计算机等专业出身。这些基金经理会持续改进自己的模型,使其收益随着市场波动能够继续保持最大化。
“我们与市场的涨跌没有直接关系。市场涨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多挣钱,但跌的时候也不一定赔钱。量化对冲的收益主要还是跟市场的活跃度有关,” 李一铮解释道。
量化对冲产品绝对是基金中的首选“抗跌神器”。从历史数据来看,无论股市如何任性涨跌,该类型基金每年都能稳定获取15-20%的收益。而在美国等成熟金融市场,量化对冲基金一般要采用8-10倍的杠杆才能获取同样的收益。
量化对冲基金受追捧
不过,对于整个阳光私募行业而言,量化对冲产品在整个私募基金的占比仍明显较低。据格上理财统计,阳光私募量化对冲基金目前管理总资产规模超过1000亿元,占行业总管理规模约8.3%。其中,采用阿尔法和套利策略的阳光私募公司近100家,公开运行产品总数约950只,总资产规模900多亿元。
“国内的量化对冲产品是从2010年开始发展起来的。不过,目前量化交易的可利用对冲工具比较有限,仍集中在股指期货上,以后会有期权之类新的选择,”李一铮表示。
尽管国内量化对冲较稚嫩,但从私募产品发行的情况来看,却是另一番光景。李一铮透露,最近接到了更多机构投资者的问询,甚至包括对投资回报率要求很高的PE。
“从过去两个星期的情况看,量化对冲产品是我们最好卖的产品,高净值客户对于这种低风险的产品认可度非常高,符合他们的理财理念,注重长期收益,尤其预期未来可能仍是震荡市。”深圳一第三方理财机构人士透露。
对频繁挂撤单的监管加强
证券业协会于上周三发布的《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将于今年9月1日开始施行。其中明确将私募基金纳入场外证券业务范围,并即将对其实施新的备案机制和黑名单制度。
上周五,包括规模超百亿的私募基金公司盈融达在内的多家公司旗下产品就因此被被勒令暂停交易或被提出口头警告。截至本周一,沪深两市已有34个账户被采取了限制交易措施。其中盈融达旗下的两只产品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盈融达量化对冲1期与外贸信托盈融达量化对冲1期因存在异常交易行为,涉嫌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证券市场秩序,从7月31日起,同时被沪深交易所暂停交易三个月。
李一铮此前曾任职于盈融达,但自去年底已将其持有的盈融达资产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股权全部转让,自于2014年12月从盈融达投资(北京)有限公司离职并自离职之日不再担任盈融达投资(北京)有限公司旗下任何产品的投资经理,包括中融信托盈融达量化对冲1期产品。
李一铮认为,证监会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将主要限制在日内的投机交易,比如频繁的挂单撤单行为和大量开仓。
盈融达回应称,公司股票持仓分散,只是累积起来金额较大。因当时很多股票停牌,所以才造成了频繁报错单的情况。如果当时进行了人工暂停或者改进了程序就不会产生这种问题。目前公司正准备材料,向监管机构申请复核中,希望能尽快恢复正常交易。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