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入考查的后半段,从9月10日——9月12日,考察大队伍开始对吉林省常年偏旱的西北部进行考察。其中农安、松原在吉林省玉米(资讯,行情)的生产中占据相对重要地位,白城地区由于盐碱地面积较大,大风干燥的气候不适宜大片玉米的耕种,是各种杂粮的主产地,但之前市场的声音中对当地减产有较大幅度的预期,因此我们设定了这条线路。 9月10日,艳阳高照使队员有了干燥的感觉,路线安排长春——农安——松原,途中不仅考察了3片土地,还接触了每个地方种玉米的农民。这一带的土地多数是干旱的平地,除去农安的开安镇我们考察了一片黄土平地外,其他几片地均为旱情比较明显的沙土平地。植株的高度多数集中在2.4-2.6米,只有开安那片黄土地的植株高度长到了3.3-3.5米。一个农户向我们表示,这片黄土地丰产年的产量能在每垧2万5、6千斤(湿粮),而今年的减产幅度要在4成左右,预计收成每垧1万5千斤。受访地区玉米棒平均长度在18——24cm,但是颗粒都不太饱满,瞎尖的比例也是沙土地的大些,平均有20——30%的瞎尖比例。途中,团长在农安特意安排考察团跟一个管农艺的工程师座谈,他的介绍是农安西南部的受灾情况严重,东北部减产幅度略小些,我们今天考察了农安的东北部,9月12日我们将途经农安西南部回到长春。 受访的农民表示,农安和松原这些地区,只在头伏下了雨,也就是7月中下旬下过雨,之后的两个中伏都没有降雨,而这个时期正好是玉米鼓粒和灌浆的关键时期,因此玉米籽粒都不够饱满。虽然这里十年九旱,但今年的旱情没有07年严重,有些早熟品种已经进入定产期,减产的幅度要小于晚熟的品种。如此说来,早熟品种虽然产量低,但今年种植早熟品种的农民收成要好得多。 从9月11日开始,我们从松原继续向西部前进,途经了松原西部——大安——白城,最主要的特点是玉米种植的株距变小,在22——30cm之间,垄距稍宽在60-70cm之间,植株2.4——2.8米,土地基本是干旱的沙土地,还有部分是水浇地,玉米棒虽然瞎尖不太明显,但棒长较短且籽粒不饱满,越靠近西部土地的质量和玉米的长势越差,而且基本进入定产期, 这部分地区减产的幅度较去年相比应有3成左右。从松原到白城,这两个城市的对比很鲜明,松原西北部虽然也遭受了较重的旱灾,但由于有水浇地,收成相对好些。而白城地区的土地干旱程度较重,才是9月中旬的天气,当地风沙就很大,足见常年的大风干燥天气对农户的影响之大。 9月12日是考察的最后一天,这一天路程较长,考察团从白城出发经由洮南——通榆——长岭——农安西南部回到了长春,这一路考察团6次下车钻入玉米地,也就在这一天队员们看到了今年吉林减产最严重的区域。综合几片地的情况可以总结出:大片的玉米植株发黄,不仅黄脚严重,而且玉米棒已经开始“垂头”向下,基本结束生长期,瞎尖现象明显,普遍在15——30%的瞎尖比例,棒长较短籽粒多数不饱满,而土地的干裂程度也是最严重的,多为干旱较重的沙土地。而且基本都进入了定产期,后期即使有雨水也于事无补。而白城地区盐碱地较多,玉米大田的面积明显较前期考察的地区偏少,走访的田地可以看出还兼种了芝麻、向日葵等多种杂粮,这个地区看来并不算是吉林玉米的最主要的产区。而在考察的最后一站,农安县三岗乡的山头村,这是农安偏西南的地区,干旱的黑土岗地上,几乎看不到超过20cm的玉米棒,多数玉米棒上仅有1半左右的长度长有极不饱满的玉米粒,农户告诉我们,雨水丰厚的2008 年这样的土地上能有2万5、6千斤产量(湿粮),而今年预计产量不足5000斤,如此说来,这个减产幅度还是比较惊人的。这也验证了之前我们接触的那位工程师的说法,农安的西南部,减产幅度在8-9成的说法。 通过数据和沿途考察团成员与农民的交流,我们将吉林省总体的受灾情况总结如下:由于今年伏天的连续干旱,使得玉米在鼓粒灌浆期的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长春以南和以西地区减产比较严重,多数地区进入定浆定产期,后期天气对产量的影响已经不大,多数在4-5成左右的减幅,最严重的地区可以达到6-9成。公主岭四平这两个主产区今年受灾的程度相对严重,给吉林省玉米产量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西部的白城地区今年旱情较其它地方严重,但从种植结构上来说,玉米所占比重不是十分大,在全省的产量占比也相对低些。虽减产比较严重,但对全省减产的贡献度相对也差些。而榆树、德惠和扶余三大玉米黄金带今年的情况相对较好,虽然与去年大丰收的年景相比仍旧有1-2成的减产,但同平常年份相比,似乎减幅不大,这部分的产量在吉林省总产占比也较大,较大程度填补了南部、西部严重减产对全省产量造成的损失。最后考察团得出的结论就是,相对于2008年大丰收的情况,2009年吉林全省玉米的减产幅度应在3成左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