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国股转系统显示,截至8月18日当日新增挂牌企业21家,新三板挂牌公司总数达3255家,当日新三板挂牌公司股票成交约4.67亿元,其中做市方和协议方式转让的股票成交额分别为3.31亿元、1.36亿元。 自4月以来,新三板做市指数从4月7日的最高2673点曾一路下探至1100点附近,而8月以来做市指数更是一直在1500点震荡拉锯,8月18日报收1496.57点,总成交额也从4月7日的52.4亿元降到如今的数亿元水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的情况是,尽管新三板交投冷淡,但在一级市场挂牌仍是十分火爆,排队已成常态,而主办券商和PE等投资机构对新三板也更趋谨慎。 “以前是企业有挂牌可能性我们就会去谈,现在除非是很不错的企业我们才会去聊聊。”华南一家券商新三板挂牌经理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现在的情况看来,风投和券商对待新三板的态度都更加谨慎了。”一家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挂牌新三板热情不减 8月18日,新三板成交额有所回升,截至收盘最终总成交量为4.67亿元,但做市指数仍在1500点震荡拉锯,最终失守。 在有成交量的548只股票中,成交额超过两千万元的企业仅2家,分别为明利仓储和仁会生物,成交额均超过了2600万元。 更是有投资者戏言:“新三板交易现在是潮水退去发现大家都在裸泳。” “我们是做市交易,有5家券商做市,我们管理层基本上不是很在乎二级市场的交易情况,踏踏实实做好业务才是关键。所以,交投惨淡对我们管理层和投资者影响都不大。”东莞一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董事长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在IPO排队了几年都没等到上A股的机会,后面不想再浪费机会了,所以转到新三板上面来挂牌。刚开始是想通过新三板这个跳板转板去A股,但是现在这个想法没那么强烈了,在新三板融资也是一样很有前景。” 而记者从广州另外两家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负责人那也了解到类似的态度,“我们挂牌新三板看重的并不是二级市场的交易性,更重要的还是新三板的定价和价值发现功能,融资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因素。”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了他们公司上新三板的初衷。 而股转系统的最新数据显示,挂牌企业数量仍在攀升。 据公开数据统计显示,7月以来,在股转系统审核流程的改进及审核效率提升的叠加效应下,新三板挂牌审核速度加速,仅7月就新增415家企业挂牌新三板,而今年1-6月累计挂牌数量为1065家,相当于月均178家,而8月1日-19日,新增挂牌企业数量为217家。 “现在企业对新三板的热情还是非常高的,以前是我们厚着脸皮去各大园区找企业挂牌,现在很多都是企业主动找我们咨询挂牌的事情。我们对企业的挑选也非常注重,对一些传统的企业不太有好感,除非是那些有创新模式的才会多关注。”上述华南某券商新三板挂牌经理告诉记者,“现在的情况是不仅券商需要在股转系统那里排队,企业也需要在券商这里排队1-2个月时间,券商才会进场进行尽职调查。” 做市更趋谨慎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三板交投进入缩量震荡行情,新三板这条利益链上的群体对新三板的观察也进入了更审慎的状态。 “现在我们也是很焦虑,在6月之前,跟风投和券商都谈得非常愉快,风投对我们的估值还算是不错,进入投资的意愿非常急迫,几乎是一种抢的状态,主办券商也一再跟我们强调说要买我们的股票做市。”上述拟挂牌新三板的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坦露,“现在有些风投说新三板热度在减退,可能会重新对我们的企业进行估值,而主办券商也透露出不想做市的意愿。” 在新三板做市这块,券商也已经从跑马圈地进入到审慎选择的阶段。 “刚开始阶段,我们基本上都是寻找有做市意愿的挂牌企业,然后希望尽量多拿点股票,4月之前新三板二级市场行情也确实不错。”上述华南某券商新三板挂牌经理表示,“现在我们圈内的券商对于做市偏谨慎,一般对前景好并且有清晰商业模式的企业囤股票做市的意愿才较高。” 而记者从私募机构那也了解到,私募对新三板的关注度并没有减少,但是对企业的选择更加保守,估值上也很谨慎。“我们现在基本上关注国家政策比较扶持的一些企业和商业模式创新的企业,集中在工业4.0、医药和互联网这块。”北京一家私募机构合伙人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广州一家机器人相关概念的企业—广州超音速就吸引了众多投资机构的探访,该企业正在挂牌进程中。近日,广证恒生还携手数十家公私募机构走访广州超音速。 事实上,从已经公布中报的1000多家新三板企业财务数据来看,挂牌公司普遍实现了较好的发展,728家公司营业收入增幅为正,占已披露中报企业的70.27%,并且在最近互联网金融、工业4.0的潮流趋势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都被带动起来,企业的营收与净利润的增长幅度都非常明显。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近期市场疯传“新三板分层方案已通过监管层、指导意见下发指日可待”,不过股转系统紧急辟谣,称全国股转公司正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下研究“新三板”市场的内部分层方案;近期市场传言的分层方案和分层标准不准确,相关方案正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论证,待成熟后将择机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