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基因”)发出一则公告,拟在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目前正在接受中信证券的辅导,并已在中国证监会深圳监管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 “上交所希望华大基因能上战略新兴板,而深交所肯定会全力留住华大基因在深圳上市,最大的可能仍是创业板。”一位投资界人士分析称,深圳对创新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也大,目前华大基因还在辅导期,预计上市时间要到明后年。 华大基因的产品前景普遍被市场看好,而估值也成了关注焦点,但目前尚无可参照标准,需等财务数据公开。华大基因董秘徐茜对记者表示,目前处在静默期,不方便透露细节。 华大基因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旗下准备上市的资产主要包括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下称华大科技)和深圳华大基因医学有限公司(下称华大医学),目前,两家公司股份已经整合完毕,只是办公和业务依然分开,其中,华大医学在2014年的营收超过十亿元,利润率也非常高。 上市传闻落定IPO 美国贝尔实验室因上市导致的失败,曾让华大基因管理层对公司上市心有余悸,但急剧发展需要足够的经费支持,而融资机构又需要有退出的渠道,上市成为华大基因的必然选择。 “我们在2013年拼了下业绩,冲着上市去的,业绩做的很好,结果去年不知道为什么又不上市了。”华大科技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可能与华大医学遇到的政策障碍有关。 2014年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两部门发出禁令,要求在相关的准入标准、管理规范出台以前,任何医疗机构不得开展基因测序临床应用,已经开展的,要立即停止。 而无创产前检测服务是华大医学的主营业务,即为孕产妇筛查唐氏综合征等先天性基因缺陷。华大医学称,那时几乎没有营收,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当时还被迫裁员。 去年6月底,华大基因研发的两款二代基因测序仪及检测试剂盒获批。公司上市传闻再起,最初的版本是华大医学和华大科技拟分开在不同的股票市场上市,其中最有可能的是H股和A股。 华大基因内部一位员工告诉记者,由于政策上有所限制,医疗检测相关企业不允许有外资持股,因此华大基因无法选择在海外上市,2014年就放弃了该计划。 接着,华大基因借壳传闻又甚嚣尘上,但最终却落定了IPO。而华大基因创始人之一王俊在今年7月17日辞任集团执行总裁、华大基因研究院院长及华大基因股份公司执行总裁职务的申请,市场传闻其辞职原因或与上市失败密切相关。 对此,王俊本人表示,IPO计划正照着正确的路线在进行,辞职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想开拓新的领域,做人工智能研究。 华大基因集团董事长汪建公开表示,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本来是一个商业机构,让它社会化没什么不好,但华大基因整体的核心部分并未商业化,是指四个非盈利机构:华大研究院、华大学院、国家基因库、GigaScience杂志,人才和科研都在这里,这部分不会上市。 华大科技和华大医学属于民营企业,而另外的非盈利机构,却属于事业单位,复杂的属性,也让华大基因的上市变得复杂。 根据华大基因公告,公司目前主要股东有43位。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前五大股东分别为深圳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深圳和玉高林股权投资合伙企业、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北京丰悦泰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分别持有45.7%、20.5%、11%、2.7%、2.7%的股份。 而华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由汪建、王俊、杨爽三位自然人持有,分别持股85.3%、10.5%、4.2%。另外,华大基因第二大股东深圳前海华大基因投资企业则由华大基因内部几十位员工共同持有。 为了解决发展资金问题,华大基因在2012年曾出让了华大科技42%的股份,融资13.98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包括光大控股、红杉资本、深创投、软银中国等近十家。 2014年,华大基因又通过华大医学融资20亿元,出让20%的股份,前后引入了三批战略投资者,包括19家创投。 “很多工作5年以上的员工去年得知公司上市没有股票分时,走了一批。”上述华大科技员工告诉记者,两家公司合并,涉及这么多股东,以什么价格作为交易互换则无法得知。 深圳本土大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IPO从接受券商辅导,到监管局验收完成,需要3到6个月时间,若以最近3年财务报表为准,今年的财务数据需等到明年二三月,验收完成才能申报证监会审核,按照目前上市的节奏,华大基因审核排队至少需要等两年的时间,除非注册制提前推出。 “只要上市是确定的事,公司可以和创投机构重新签订协议,像华大基因这种强势公司,想进的机构非常多,已投的机构随时可以退出,但肯定没人愿意在上市前退出。”上述券商投行人士称。 估值无参考标准 最终确定IPO后,华大基因的估值成了市场关注焦点,但目前国内尚无可参照的标准企业。 据华大基因方面的消息,2014年出让华大医学20%股份,子公司当时估值是150亿元,而2012年华大科技的估值是40亿元,加起来不到200亿元。 瑞银国际首席医药分析师季序我告诉本报记者,这要等财务数据出来后,才能判断估值,基因测序应用前景看好,产业长期发展空间巨大,但这个产业刚刚开始,也没有可参考的公司,达安基因虽有这个业务,但占比太小,不具参考性。 徐茜拒绝向记者透露华大基因的营收和利润情况。华大医学和华大科技的财务状况也始终没有公开过。 据了解,早在2012年,华大科技与投资机构已经签订了双向对赌协议,履行期为两年,对华大科技年度净利润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若业绩达不到标准,将出让一部分股份给投资人。 该双向对赌协议规定,在投资后第一年(2013年)净利润达到近1.7亿元,第二年(2014年)净利润达到2.1亿元。2013年华大科技达到了要求。 “这两年华大科技在走下坡路,很多员工辞职出去另立门户,市场竞争大了,导致利润也在下滑。”华大科技一位员工说,加上公司把业务重点转移到了医学上,用科技服务的利润孵化了医学,虽然科服还是可以养活自己,但集团继续从中抽取很大比例的利润,现在医学就是个下金蛋的鸡。 此外,华大科技员工称,由于华大基因收购美国基因测序公司Complete Genomics(简称“CG”)后,华大科技的成本骤然升高。由于华大收购CG后,不再购买Illumina生产的这类设备,因此之前因购买设备所给的试剂折扣取消,但是华大科技又不得不向其购买基因测序的关键试剂,这势必提高了试剂费用的成本。 相比华大科技主要依靠向高校提供科技服务,赚取科研费用的盈利模式,华大医学的运用空间要广阔得多,据悉,华大医学目前与覆盖全球的1600多家医院有合作,其主要盈利来源是产前检测。 根据《创业家》的报道,华大医学“2011年营收2000万元,2012年据称为1.4亿元”。 而据华大基因内部员工向记者透露的数据是,华大医学去年的营收超过10亿元,利润率非常高,利润可能有营收的一半。 目前国内最成熟的基因测序技术主要应用在无创产前筛查方面,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最大的是华大基因和贝瑞和康,2013年华大基因、贝瑞和康在无创领域分别测序10万人次、5万人次,市场规模约4.5亿元,而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这一领域增长也在提速。 德传医疗基金创始人姜广策对记者说,华大基因的估值应该是根据未来市场的发展空间来算,而非现有资产和盈利水平。 同类企业中,华大基因可参照的只有美国公司Illumina,这是全球最大的基因测序设备公司,今年2月6日的数据是,Illumina公司股价为192.64美元,市值超过270亿美元,市盈率高达两百多倍。由于市场对基因测序应用前景及该公司产品线的高度看好,Illumina公司自2011年底以来,股价最高涨幅达600%。 有投资者称,华大基因的市盈率按200倍正常估值算,市值超千亿也是可能的。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