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看完病,不必排队取药?也不必第二天再跑一趟医院拿代煎的中药?只要在家坐等煎好的药剂配送上门即可? 在24日于北京举行的“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上,康美药业董事长、总经理马兴田透露,康美药业着力打造的全国第一家“智慧药房”,24日在广州正式启动,年底合作医院将达50家,预计至少每月服务人次将达到15万。享受这一模式服务的患者,可以实现市内中午12时前的处方当日送达,12时后的处方次日送达。 这一模式,引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与会专家表示,“互联网+中医药”在实践中发展出多种“智慧医疗”模式,这些尝试,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互联网+中医药”是必由之路 “‘互联网+中医药’是中医药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全产业链则是‘互联网+中医药’发展的基石。”马兴田结合企业发展18年来的历程,表达了这个观点。 马兴田同时透露,康美药业依托于多年打造的全产业链推出的“智慧药房”,使得参与合作的中医医院,可以通过智慧药房的系统,将患者的电子处方发送至康美,由康美完成药品的调配、中药煎煮与配送,把以前在医院繁杂的取药过程和回家后煎药的麻烦直接简化成“收快递”一样简便。 “这是‘互联网+’的一个很好的实践。”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主旨演讲中对康美药业的“智慧药房”赞赏有加。他说,两个月前他专门到广州对此进行了调研,这种模式对传统中医医院药房流程,是一个“带有大规模生产性质”的改革,中药饮片从医院药房进入流水线,进行定时煎煮,比在医院药房煎煮的时间更精确,煎出来的药质量比较好,而且能够安全送到家,使患者能够及时地服用。 王国强还一一列举了“互联网+中医药”的不同形式,“要鼓励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便捷服务。积极推进智慧医疗,发展自动化、智能化的中医药健康信息服务”。 在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看来,“互联网+中医药”要真正实现“智慧医疗”,在流通环节确保中药材的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前提。他认为,当前发展中药材现代流通的条件已经具备。 医疗健康大数据是大趋势 对中医药大数据的挖掘,也是与会专家关心的另一焦点。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刘清泉表示,中医药至今发展了几千年,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信息含量极其庞大、内容极其丰富的“大数据库”,只是这种“大数据”经历代中医人不断分析、总结、完善,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中医药理论体系和各种宝贵经验的汇总,只是没有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体现出来而已。 “我们要把几千年来先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理解好、分析好、运用好。具体而言,可以分为‘互联网+中医’和‘互联网+中药’两部分。”刘清泉说,“就‘互联网+中医’而言,比如,互联网对中药药品质量的提升,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像中药饮片,讲究道地药材的产地,通过中药的信息化系统,可以扫出每一类药的产地原料等,甚至对每一种药进行溯源。而‘互联网+中医’,就我们的实践而言,确实可以优化中医院诊治流程,提升信息管理水平。” 在谈到中医药与大数据挖掘时,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郭崇慧指出,“医疗健康大数据应该是未来的大趋势,需要引起各方关注。” “大数据挖掘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是非常好的,但其反映的更多的是某一类疾病的共性分析,而一个中医大夫最优秀的特质,恰恰是他个性化的诊疗方案。”刘清泉表示,“与其再重新去建立新的中医药数据库,不如先把几千年来先祖们留下的宝贵经验理解好、分析好、运用好。” 未来移动医疗市场容量可观 康美健康云公司总裁彭少毅强调,康美药业在互联网大数据方面的实践表明,“互联网+”是可以盈利的,也是有商业模式可以参考的。康美健康云作为康美药业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发展的平台,在这方面已有了一定的经验。 彭少毅进一步认为,“互联网+”的设计元素,包括物联化,即借助智能穿戴、智能传感、智能居家等,把东西联通在一起;智慧化,即对数据进行采集、清理、挖掘、提炼,进而产生“智慧”;以及个性化,双向化,金融化,平台化,一体化等。 国信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江维娜,在分析了医药行业近年来的细分数据后指出,整个中成药工业的增加值和利润增速较低,而中医药饮片行业这两个数据则呈现出非常好的增长态势,甚至是医药领域唯一两个指标都高于12%的细分行业。“像中药代煎这样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特色服务,是化学药所没有的,未来移动医疗市场容量相当可观。” “2015健康中国与中医药发展高峰论坛”,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指导,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和康美药业联合主办,中国战略与发展研究会协办。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