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经济回暖、石油价格上涨、政府支持等带动了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产品价格温和上涨。这三大宏观背景决定了棉花价格存在振荡走高的空间。 一般来说,农产品产量对价格的影响要高于需求量的影响。从棉花供应的角度看,中国减产幅度将可抵消美国和印度增产幅度:2009/2010棉花年度,预计全球前两大棉花出口国印度和美国的棉花产量将分别增加10万吨和55万吨,上述两国增产幅度将会被我国棉花减产幅度抵消。国内方面,相对于其他旱地作物,2008/2009产季我国棉花种植收益下滑较大,预计将造成2009/2010产季我国三大棉花主产区减产9%—11%。根据国家棉花市场监测系统的调研结果推算,2009/2010产季我国棉花产量预计为702万吨,同比下滑70万吨或10%。尽管农业部对我国棉花产量的预估仍停留在早先减产50万吨或6%的水平,但我们注意到8月20日新疆建设兵团统计局报出2009/2010产季兵团棉花种植面积将下滑17.3%;同时,由于民众还存在对新疆治安的担忧,导致今年入疆采收棉花的民工数量骤降,新疆非兵团地区(产量占我国的15%)棉花产量可能也达不到预期。 近日,一些期货公司、棉麻公司纷纷到黄河流域棉区、新疆棉区进行棉花总产和单产调研,并对年初棉花协会、农业部公布的“200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下降12%左右”的结论提出质疑,认为实际减幅将在15%以上,而黄河流域棉区单产有下降的趋势,新疆和长江流域棉区单产基本同去年持平,因此2009年度棉花总产量可能在700万吨以下。整体看,200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幅度将高于国家有关部门和各机构公布的数据,单产增长的预期或将落空,供应形势仍将紧张。 从棉纺织需求的角度看,棉花的消费量将缓慢增长。由于全球经济衰退严重影响到棉制品消费,2008/2009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为2310万吨,同比减少12%。随着全球经济逐步企稳,棉制品消费和纺织厂用棉量将缓慢复苏。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消费量预计为2360万吨,同比增长2%,但仍比2006/2007年度减少300万吨。中国的纺织消费能力也有所改善。2009年以来,美国和欧盟进口中国的纺织服装数据不断改善,同比下降幅度继续缩窄。其中,出口美国纺织服装的增速已经在4月份开始正增长;欧盟方面也在6月份恢复到单位数的负增长了。 虽然美国进口价格指数同比增速自2008年11月以来一直处于下跌趋势,8月份同比下跌了17.4%,但环比增幅已经开始不断回升,3月份开始正增长,8月份环比增速达到3.2%,为2007年11月以来的新高。零售或者服装零售等数据也在很大程度上表明美国经济略好于欧盟和日本,有率先站稳并反弹的迹象。这些数据基本和GDP以及个人消费支出数据的趋势一致。 近期,国内纺织服装出口数据环比回升幅度较大。尤其是8月份,单月纺织服装出口环比增速高达13.6%,为市场带来了信心和更好的预期。下半年,中国出口市场迎来海外圣诞旺季,出口数据可能会进一步好转或者反弹。8月份,单月纺织服装出口134.82亿美元,同比下跌10.63%,但环比增长了13.16%。其中纺织品出口50.32亿元,同比下滑12.59%,环比上升了0.08%;服装鞋帽的出口明显改善,单月出口84.5亿元,较前月增加了15.64亿元,环比增幅达到22.71%。 总之,棉花消费量总体看好,全年度产需缺口扩大,新年度棉花价格理应高于上年度均价10%以上,新年度国内棉花价格指数均价应从上年度的12081元/吨上升至13300元/吨。 在国储抛售和新棉集中上市的压力下,郑棉短期内较难脱离13000元/吨到13800元吨的振荡区间。但由于我国棉花供应有20%—30%需依赖进口,而当前国储余量所对应的库消比仅为15%—20%,因此国储干预难以改变未来棉价上涨趋势。国内偏低的库存消费比,使得棉花期货价格存在炒作的可能。实际上,若不是2008年出现全球经济危机,2008/2009产季11%的全球减产幅度足以会使全球棉价出现类似2002、2003年的大涨。与棉花同为软商品的白糖行情引人瞩目。2008/2009产季全球食糖产量同比下滑12%,但同样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2008/2009产季食糖价格一路下滑。直到近期,因印度报出2009/2010产季食糖产量同比增幅低于预期,国际糖价才被趁机大幅拉升。在全球流动性泛滥背景下,资金一旦找到全球棉花库存低于预期的由头,也可能趁机炒作棉花期价。因此,郑州棉花期价有望形成振荡加剧,逐步盘高的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