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分析】 难以断言影响是好还是坏 高风险交易源于金融创新? 华尔街银行风险资产交易为何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死灰复燃?它对美国金融业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会埋下隐患?记者昨日就此采访了多位业内权威人士。 法国巴黎证券亚洲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向记者表示,和过去相比,华尔街业务模式并无太大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银行业一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重头,这也成为美国监管当局两难所在:如果出台金融监管制度,肯定会抑制其发展;而如果在这上面没有措施的话,又是对银行业高风险游戏的一种放任。在对银行高风险业务管制的具体措施迟迟不能出台的情况下,政府只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广发期货研究员冯亮则认为,导致华尔街银行“重操旧业”主要有两点原因:内因是这些银行均以追求利润和高杠杆为目标;外因是作为监管当局的美联储本身定位就比较矛盾,因为美联储是一家 私人银行 ,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如果它出手限制美国银行业,就等于限制了自己。正是美联储的这种态度鼓励了华尔街对风险的重新追逐。此外,金融创新一直是美国的核心竞争力,而唯有保持这种核心竞争力才能吸引到资本和人才的流入,这也正是华尔街一直对创造高风险衍生品乐此不疲的原因之一。 南华期货研究所北京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总监张一伟认为,华尔街银行风险偏好反弹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的货币供应充分导致流动性充裕,美国金融行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已较过去有所上升,同时投资者也更愿意冒风险。 辉立投资咨询研究部董事陈星宇则提出,目前市场上已有迹象表明高风险资产已卷土重来。最近从港股市场上就可发现,权证等衍生品成交量一直维持在高位,表明欧美投资机构、对冲基金等或通过此类高风险衍生品参与其中。 短期内隐患可能不大 充斥着风险资产交易的华尔街银行已回到盈利模式老路,这一现象对美国金融体系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此,陈兴动表示了较中立的态度,称银行风险资产交易反弹是双方面的,很难断言影响是好还是坏。虽然华尔街银行盈利模式未发生本质变化,但整体已不像过去那么疯狂。衍生品交易的发展是有其理由的,比如最近新的衍生品“寿险贴现保单”之所以会被华尔街看重,是因为有市场需求。 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清议则肯定地认为这绝对是坏事。“高风险资产的交易实质上是美元的 商业 模式问题。美国过去的模式是靠向全球输出货币,也就是输出并非真金白银的纸币来发展。不过在金融海啸后,当今全球经济已不再那么依赖美国,昔日的发展模式已到尽头。另外,流动性充裕本身虽是好事,不过一旦发展过度,未来金融体系的问题也将越来越大。” 张一伟认为,风险资产交易反弹的负面因素不一定大于正面因素。因为一旦银行通过风险资产交易获利的话,对企业股东是有好处的,如果说由此将带动新一轮泡沫未免过早。 另据了解,奥巴马政府已提议将大部分金融体系置于一个监管体系中,并将强制实施更加严格的资本金要求。这一年来,美国金融监管对华尔街银行影响到底如何?未来又有何趋势呢? 张一伟表示,政府此前虽然出台了禁止“闪电交易”和“裸卖空”等条例,不过这仅是机制上的变化,对银行业务模式并无大的影响。另外,G20会议将同意要求系统性银行提高资本金,对华尔街银行影响也不大,因为通过美联储援助,银行资本金已比较充足。 渣打银行亚洲区经济师黄国璋称,由于目前宏观经济并未完全走稳,失业率又居高不下,政府当务之急是扭转经济颓势,其次才是作为中长线考虑的金融监管改革。 寿险贴现保单影响相对较小 风险资产交易的回归是否预示着新的危机隐患已被埋下?寿险贴现保单会否成为新危机的导火索? 陈兴动乐观地表示,短期内这不大可能为金融体系埋下隐患。2000年后格林斯潘曾推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更是17次加息,将资产泡沫一步步吹大,最后爆裂,但现在美国并不具备这种条件。即便未来发生金融危机,因为市场已有所警戒,其规模也不会太大。 张一伟表示,短期的1至1年半内还不大可能产生隐患。不过有一种情况值得警惕,就是当实体经济反弹到极限时,金融市场可能产生一定动荡,但不足以产生危机。从中长期来看,通胀的种子已经埋下,金融危机的隐患也将随着经济周期而暴露。另外,寿险贴现保单不大可能成为新的风险增长点,因为同过去“住房泡沫”中的房屋实体可创造不一样,寿险的对象是不能被创造的,因其限定年龄上的基数变化不大,将限制该类衍生品的影响力。 陈星宇也表示乐观,称短期内不大可能构成隐患的理由有3点:首先美国金融监管的力度将越来越大;其次不管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多少吸取了上次金融危机的经验和教训;此外因寿险贴现保单杠杆程度不及其他衍生品高,所以不会造成太大的问题。 黄国璋认为,金融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不过与过去金融危机由房地产泡沫爆裂带动不同的是,目前实体经济已无泡沫存在。华尔街银行的风险资产交易完全属于正常情况,至少在这个阶段大可不必担心。不过从中长线讲,或许会对金融体系构成隐患。美国政府目前非常需要做的是,将银行的不良资产以较低评级全部进行资产证券化,最终放到一个新的第二市场中去交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