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量化对冲时代,套保编码受宠,机构转战商品固收
9月8日,股指期货市场首度迎来回暖,当日,IF1509和IC1509两大合约基差转正,不少私募机构纷纷表示,在中金所四道新规后,终于再次出现一些机会。
新规影响
自9月2日中金所出台股指期货相关新措施后,原先百试不爽的“避险神器”量化对冲产品逐渐变得收益式微。
截至9月9日,这一周来,10只公募量化对冲基金收益分化,嘉实绝对收益策略、嘉实对冲套利工银瑞信绝对收益、中金绝对收益策略、南方绝对收益策略、华宝兴业量化对冲、海富通阿尔法对冲回报均为负值,原先的避震效应似乎正在逐渐远去。
受此影响的非公募产品则更多。
北京融和资本投资总监仲崇敬坦言,目前公司操作受到影响,无法进场,“这两天股指期货几乎没有交易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目前量化对冲产品在操作策略上也受到一定限制,由于交易量的限制,很多委托无法完成,期货端无法进场。”
格上理财研究员刘豫承认,新规主要受影响的是量化CTA、量化对冲产品。“市场一直在贴水,套利策略没法开展,而且股指期货的交易策略越来越严格。现在量化对冲策略很多用的是套利投机账户,所以会受影响。”
而此前颇受欢迎的分级A与股票现货之间的套利也随着A类产品折价率的修复而不再存在价值。
国时资产量化投资总监张弛认为,短期内分级A和封闭式基金的套利价值有限,此前高于分级A交易价格的债性价值部分随着降息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分级A本身又被市场过度追捧,导致其隐含的看跌期权定价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沪上一家资管公司量化部负责人也同样表示,随着分级B类产品的不断下折,可操作的空间也越来越少。
随着新规的逐渐落实,不少机构都选择了暂时离场观望。
沪上一家大型期货公司后台人士透露,公司旗下不少大额账户已经转从高频交易往低频交易发展,但是低频交易的种种限制让其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收益都不会太好看。另外有不少私募、大资金客户做的量化对冲账户都纷纷选择了退出。
上述资管量化负责人则透露,“对于有些单纯依靠阿尔法策略的团队,很多都是选择了空仓,不少团队都选择了集体休假。”
仲崇敬甚至表示,目前有私募投顾主动要求撤回新产品的现象。
可考证的是,曾有公司计划9月上线14只私募产品,其中有8只产品现在因为新规影响,投顾方要求主动撤回。
转战套保商品固收三大领域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量化对冲团队开始考虑出路。
刘豫透露道,不少套利账户已经在申请套保额度,上述资管公司量化部负责人也坦言,由于日内限仓幅度的控制,不少公司确实转而将目光投向套保编码。“原本做对冲有三个编码,套保编码、套利编码和投机编码,套利和投机都被10手新规所限制,日内交易成本也很高,现在很多公司都在申请套保编码,但套保编码约束还是比较多的,必须有现货匹配期货,且现货必须只能是买成分股和对应的ETF,即使做阿尔法策略,也只能做成分股。”
仲崇敬也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降低导致套保没有对手盘,公司常年保持40%-50%仓位,目前在现货端的仓位也降至一成左右。”
而商品期货和固收对冲则出现了回暖。
张弛表示,公司正在转型做国债期现对冲以及商品期货套利策略。国债期现对冲采用国开债和高等级信用债来复制现券组合,期货部分是用相应久期的国债期货做择时套保,尤其是日内择时,这更多地是源于国债期货日内交易成本还未提高。
鼎锋资产方面也透露,公司量化对冲产品基本已经清仓转做固收。
商品期货方面也有不少公司介入,仲崇敬表示,会把资金往商品期货套利方向倾斜,虽然上半年商品期货市场表现不突出,流动性低、不活跃的特点依旧还在,但预计下半年会有所改善,回归合理的流动性,存在一定机会。
但上述业内人士坦言,虽然很多量化团队操作直接转商品,但这一块容量非常有限。
基差转正出现转机
不过,9月8日,股指期货市场首度迎来回暖,当日,IF1509和IC1509两大合约基差今日转正,也是连续数十个交易日来首次转正。
9月9日,IF1509基差再次维持不到100的正值。
张弛认为,基差为正的话,理论上可以做期限套利。但现在基差刚刚转正,期限套利仍未出现空间。
但是其也坦言,现在整个市场持仓量非常的小,“比如说IF合约,所有IF持仓合约加一起也可能不到5万张,即使这5万张全部用来做套保,交易金额也仅在500亿元,何况这其中还有一些非阿尔法策略的套保以及少量的投机空单。这样一来,真正参与套保的额度也就是3、400亿的容量,加上IC合约,整个阿尔法基金或者说股票多空基金的市场容量也就是在4、500亿,这是个极限。随着交易活跃度的下降,整个持仓量还是在下滑的。下滑后,基金容量更小了。”
上述资管负责人也透露,期货合约的大幅贴水从7月结算就已经开始持续,整个8月合约就一直处于贴水状态,也就是说整整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基差是为负的。
但是其也表示,如果说基差能维持正常,未来仍有机会。
对于未来发展,张弛表示,公司在深思熟虑后采取了拆结构化的方案,尽量转做主动管理,去除被动杠杆后,压力也随之下降。
责任编辑:张文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