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霜冻预期炒作难以持续
九月份是中美大豆成熟关键时期,其间的天气好坏将直接决定当年的大豆产量。前期美豆的天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美豆生长,未出现严重灾害天气,为今年大豆丰产打下了良好基础,目前除早霜对产量仍存在一定威胁外,但是美豆基本上不存在较大的减产因素。
九月15日,有天气预报显示:下周四和周五,强高压系统将给美国中西部作物带带来降温天气,可能出现破坏性的霜冻天气,影响晚熟大豆的单产。另外,美国农业部的周作物生长报告也显示,截至9月13日,当周美国2009/2010年度大豆落叶率为17%,低于去年的20%和5年平均36%的水平。
美国中西部作物带潜在霜冻和单产下降的风险,触发了大量的空头回补和投机买盘的介入,使得美豆市场出现强劲反弹。周二,CBOT大豆主力合约曾一度摸高977.6美分/蒲式耳,终盘收于960美分/蒲式耳,较前日上涨51美分或5.61%。美豆大涨也拉动大连豆类一同走高,大豆一号、豆粕和豆油的主力合约分别上涨1.87%、2.77%和2.35%至3650元/吨、2786元/吨和7068元/吨。
但是霜冻影响有限,只是短期反弹。美豆的价格在一段时间内因为自身创纪录的单产和总产量被压制并不断向下寻找支撑,目前天气上的不利因素使其在支撑位置暂时反弹,但却无法令其大幅上扬。根据美国上周一公布的报告,美国大豆作物落叶率落叶率低于五年平均水平(落叶表明大豆作物成熟,通常被视为将免于受严重的冰冻天气破坏)。但是没有落叶的大豆并不一定就会遭受霜冻,首先天气预测的霜冻提前十天作出预报,这个预报比较提前,过于超前的时间是的预报准确性打折,后期发生霜冻的概率受到质疑;其次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美国大豆落叶率成熟率会大大增加,抵御霜冻的能力会增加;即使霜冻来临,按照分析,主要发生在北部地区,而对于西部地区,中西部的温度依然很高,根本不具备发生霜冻的条件,所以即使发生霜冻对作物的产量影响也较为有限。
而我们知道美国创纪录的种植面积以及前期良好的天气都是非常确定,后期美国霜冻天气因素推动大豆上扬是难以为继的。
二、国内霜冻天气
今年豆生长情况看,由于大豆主产区的自然灾害不断,今年面临减产。今年5月大豆春播以后,当地先是出现了冻害,接下来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虫害,之后对大豆生长影响较大的旱灾和涝灾持续发生,阴雨天气持续80天左右,期间还出现了风灾和低温灾害。不断出现的灾害令大豆生长受阻,农民也无法进行田间管理,使得大豆生长所需要的积温、日照等无法满足,造成大豆生长期推后,部分地区推后10天左右。
目前前国内大豆市场最为关心的霜冻天气极有可能提前来临,这是一个比点霜、早霜对大豆产量损害更大的不利天气。但是由于国内大豆总产量仅1600万吨左右,对外依存度约70%,所以国内减产对总体供给影响有限,且被美国和南美增产预期所抵消,不足以推动市场的上扬。这一点也在9月18的期货市场上的到印证:受霜冻消息影响,9月18日大豆盘中展开强烈拉升,成交更是创出数月以来的天量,但是下午开盘后开始回落,全天收出长上影线。
三、10月进口量降低,对大豆价格形成短期利好支撑
据中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九15日发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国10月预计进口大豆180-200万吨,远低于9月预期进口量280万吨,或为2007年9月以来进口量最低的一个月。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国内港口高库存所造成的供应压力,但预计11月和12月中国进口量将增加,预计每个月的进口量均会达到400万吨以上。目前中国港口的大豆库存约为360万吨,进口量的降低有助于减少库存,同时也会造成压榨商的原料短缺,短期内将对大豆价格形成利好支撑。
我们从美国农业部公布的中国购买和装船的大豆数量也可看出,中国在7-9月份购买了大量的大豆,根据CBOT的价格走势分析,购买平均成本在1000美分/蒲式耳左右,换算远期到港完税成本3580元/吨。但是尽管7月8月已经大批采购,但是装船的数量却即为有限,与粮油中心预测的10月到港量减少吻合。我们认为企业采购成本对国内价格构成一定支撑,但是巨大的采购量势必构成长期的上行压力。
四、南美预期增产和国储压力
阿根廷谷物交易所预计该国大豆产量可能大幅增长,2009/10年度阿根廷大豆播种面积可能增至1,900-2,000万公顷,这将刷新2008/09年度的历史纪录,当时为1,660万公顷。如果这个预测成为现实,那么对市场的影响还是有比较大的利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扩大,且天气一直良好,后期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产量增加几乎成为定局;如果阿根廷大豆产量再次增加,长期市场的供给将会非常充足。
国家抛储备压力如利剑高悬,是改变供需平衡的关键因素,由于很多大豆露天存放,抛储势在必行,在前几轮轮拍卖流拍之后,后市拍卖仍将继续。国储大豆一旦大量流入市场,豆类以及油脂的供给将会非常充足,市场价格将大幅回落。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国内市场一方面压榨企业认为大豆供应紧张,另外一方面国家拍卖屡次流拍,9月16日,3750每吨的拍卖大豆依然鲜有企业问津压榨,这说明大豆供给依然宽松。在国储拍卖大豆大量成交之前,国家抛储价格3750元/吨将成为现货价格无法跨过的门槛。
消费上来说,三季度国内对豆粕和豆油的消费量都将较二季度稳步增长,三季度国内大豆和美国大豆暂时没有上市,是一年中供需偏紧张的时期,也是国储大豆流入市场的最有利时机,但是季节性旺季并没有推动豆类价格大幅上扬,随着美国大豆上市,远期压力将会逐渐凸显。而预期的南美大豆增产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变成现实,那么未来大豆大幅下滑可能性更大。
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中短期3550-3850元/吨之间震荡概率最大,长期来看突破区间下限的概率要比突破区间上限的概率大,长期偏空。我们建议投资者中期可以在区间上沿卖出做空,下沿买入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