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监会于上周五晚发布《资产支持计划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设立保险私募基金有关事项的通知》,分别对保险公司开展资产支持计划业务和私募基金业务作出规定。两个《办法》的出台开辟了险企投资新领域,拓宽了保险资金投资范围,为险企灵活配置保险资金开辟了新空间。 保险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配险资 办法》规定,资产支持业务是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设立支持计划,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面向保险机构等合格投资者发行受益凭证的业务活动。《办法》的出台响应了“新国十条”中关于保险资产证券化的要求,对接存量资产,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 截止今年7月,保险公司投资总额达7.6万亿元,其中银行存款和债券占比60%,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0%。股票和基金占比14%,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其它类投资占比27%,较去年同期增长了5%。后两项占比的增加是多元化配置的必然结果,也符合国际趋势。现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设立支持计划,将进一步满足保险资金配置需求。 从2012年的保险资产支持计划开始试运行到现在,共有9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了22单资产支持计划,共计812.2亿元,平均投资年限5.5年左右,收益率5.8-8.3%。试运行正式落地,将为险企带来多元化的现金流收入的同时,盘活存量资产。而险企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受托人,也将获得管理费收入。 保险资管加私募,资金运作更灵活 《通知》规定,保险资金可以设立私募基金,范围包括成长基金、并购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夹层基金、不动产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和以上述基金为主要投资对象的母基金。投资方向应当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包括但不限于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民生工程和国家重大工程;科技型企业、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重点支持企业或产业;养老服务、健康医疗服务、保安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等符合保险产业链延伸方向的产业或业态。险资产管理机构及其关联的保险机构在下属机构的股权占比合计应当高于30%。 《通知》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提升保险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有利于形成更合适保险资金特点的投资工具,优化资产配置,提高投资收益。 两项政策的发布,为保险资金进一步松绑,市场化运作加深。这对于投资能力强大的大型险企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利好,为其通过更多渠道灵活运用资金,更好的匹配保险产品铺平了道路。 保险行业中报回顾与下半年展望:保费投资稳推进,政策红利添双翼 投资要点: 承保全面向好,保费投资双驱动。2015上半年保费收入与投资收益双赢,推动净利润大增67%至842亿元。同时,实现内含价值13393亿元,同比增长22%,新业务价值488亿元,同比增长39%。 寿险:结构优化回归保障,渠道分化提升价值。从保费收入构成上来看,险企回归保障保险趋势明显。传统险保费占比大增而分红险占比减少。传统险的增长有助于企业长期利润的增加,控制风险。另外,保险渠道分化明显。个险渠道新业务贡献占比增长而银保贡献占比缩水。与新业务保费增加趋势相反的是,银保渠道新业务价值率增长,这预示各险企在银保渠道上布局了更多高价值保险产品以更好的争取银行渠道的高端客户群。 产险:保费增速较缓,综合成本有效控制。尽管产险保费收入受累汽车销售疲软增势放缓,但受益于综合成本的有效控制,平安和太保产险净利润同比增长了94%、122%。预计下半年产险保费收入将随汽车销售市场回暖而加速提升。 投资:权益市场获利多,调整资产稳收益。上半年险企在权益市场积极布局。借资本市场升温之势,各险企总投资收益率大幅上涨。然而受债券息票率下跌的影响,固定收益投资回报减少,净投资收益率收到一定影响。目前为止,各险企已兑现了部分权益受益,减小了风险敞口。其次,保险公司由于其本身特性大部分资产仍集中于债券,股灾发生后积极调整政策加大高收益债配置。另外,债券收益率的变动和非标资产的配置空间也保证了净投资收益率的稳定。 政策支持:政策红利导向,推动转型升级。受益“偿二代”,偿付充足率提振。“偿二代”于今年进入试运行过渡期,将定量资本要求细化成以风险为导向。风险控制良好的大型险企因此获益,国寿、新华、太保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上涨。其余各项支持政策也陆续出台,分红险、万能险费改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养老险、健康险得到大力支持,险企资金运作更加市场化。 投资建议:承保繁荣景象将会继续,投资收益将维稳。现在各险企PB跌到2倍以下,PEV1倍左右,价格被严重低估,后期修正反弹空间很大。我们用长期PEV方式测算得到,四家上市险企尚有40%的上升空间。重点推荐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人寿。 风险提示:费率市场化改革负面影响超出预期;资本市场低迷导致投资收益不达预期。 责任编辑:陈智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