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经营钢铁贸易的企业有20万家之多。对于目前的钢贸企业,多数规模偏小,绝大多数钢贸企业的经营规模都在几万吨至几十万吨。在牛市中,市场由于供不应求,贸易商往往要看钢厂脸色拿货,而到了熊市,又不得不为了保住代理资格,按照钢厂供货的价格,就算亏损也要拿货。这种局面在钢材期货上市交易之后将得到改观,广大涉钢企业可以通过钢材期货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等功能为自己的经营保驾护航。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将意味着钢贸流通企业将不再被钢厂牵着鼻子走了。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涉钢企业由于错误了认识了钢材期货,前一阶段的钢材价格暴涨暴跌让众多钢材贸易商如同坐上了“过山车”。很多人固守现货市场的操作思路,看着现货做期货,现货不好,期货在涨,就觉得应该做空,相反则做多,实际上现实情况正好相反。钢企应该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有机结合,利用好钢材期货价格发现与套期保值的根本功能,而非投机取巧。 四、钢材期货为中国争取了话语权和定价权 钢材期货的上市交易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具有公信力的中国钢材基准定价,将使得我国处于更加透明、公平的铁矿石议价环境中,将有利于我国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作为世界第二大大宗商品,庞大的全球贸易量使得钢材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着各个涉钢企业的利益。随着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影响,原材料、能源价格、农产品价格等频繁大幅波动,促使相关产业避险保值的需求日益迫切。从世界范围来看,大多数的大宗商品都有相对应的期货品种,包括铜、铝、镍、锌等金属品种,世界钢材市场规模巨大,2007年产量13.22亿吨,远高于铝2.5亿吨和铜1816万吨,钢材的总体价值是铜的7倍,是铝的1.4倍之多,在我国商品期货交易不断活跃与伦敦、纽约等共同成为全球有色金属定价中心的同时,钢材期货的一方崛起将使得全球钢材价格定价空白得到了填补。较之日本的废钢期货以及LME的钢坯期货交易,我国的螺纹钢期货无论从成交、持仓规模还是参与者结构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随着我国产业振兴调整的展开,我国产业的集中度将会逐年提高,那么钢材期货将成为我国涉钢企业做大做强的有利工具,成为涉钢企业的风险顾问专家。 五、钢材期货为涉钢企业拓展了经营手段 钢材期货的上市交易为广大涉钢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现他们聪明才智的舞台,利用期现、不同合约之间的价差以及期货和其他远期交易平台的钢价价差,从时间上和空间上分别找出价差的不合理性,并且结合自身现货经营的优势,展开多种多样的套利交易模式,为企业打开了思路,使企业获得了更广阔的经营视角。 同时钢材期货期转现交割模式的成功引入,也使得钢材期货参与者将不再被交易所所规定的交割品牌、交割地点等复杂的交割规则所局限,提高了期货交割的效率。 六、沪钢交割设计有待改进完善 钢材期货在取得空前成功的同时,却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包括合约设计、交割规则中可以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抛砖引玉,对钢材期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首先,卖出交割对于生产企业有利,对于贸易企业参与门槛过高。前段时间期现价差过大,很多贸易企业想通过交割来锁定经营利润,但钢材交割品要求连续两天内生产、同一规格、同一品牌以及30天要做成仓单等交割规则使得他们望而却步。在现货价格连连下跌,最低下探至3400元/吨的时候,期价却还在4000元/吨左右徘徊,远期合约的升水“迟迟不退”,使得这也企业在锁定利润上出现了问题。由于无法交割,他们现货市场的亏损无法通过期货市场来弥补,但相反如果价格上涨却可能两边亏损。市场上也有人提议建立以升贴水来衡量的现货钢材调剂市场,使得交割品与交割品的规格不再成为交割的障碍。这样可以在供大于求的现状下,更好地服务于贸易企业,使得经营风险得到更好控制。 其次,地方升贴水以及交割库过少导致北方鲜有交割出现。华北地区交割贴水130元/吨超出了现货市场华东市场与华北市场的合理价差,使得天津地区没有出现大量交割,很多现货企业反映,华北的价格比华东地区的高,交割却要贴水,所以华北地区选择交割涉钢企业非常少。 最后,华南地区迫切希望钢材期货交割在当地开展。作为主要钢材消费地的华南地区没有设置交割库,使得众多南方的投资者只能通过对冲平仓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在出现期现价格不合理时,既不能通过实物交割来锁定利润或成本,也无法通过期现套利来获得这些无风险的利润,希望尽快推进钢材期货交割地点在全国范围内的设置,更好连接期现货市场。 七、钢材期货发展方向的再思考 我国目前消费和生产的主要钢材品种中,板材占了非常大的比例,但目前还没有板材期货品种。由于2008年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使得原本价格一直在长材之上的板材被打入了冷宫,下游需求疲软以及产能严重过剩,使得板材的相关生产、贸易企业备受煎熬,很多已经不堪重负。但利用螺纹钢期货品种为板材进行套期保值又存在很大的品种价差变化风险,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是钢材期货在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尽可能地拓展钢材期货在交割方式和仓单处理办法,完善厂库交割、期转现交割、仓单融资以及企业参与个性化服务等办法,也是提高可操作性的途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 沈良宏观 | 七禾调研 | 价值投资君 |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 七禾网APP苹果 | 七禾网投顾平台 | 傅海棠自媒体 | 沈良自媒体 |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