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今天是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聚合智慧 | 升华财富
产业智库服务平台

七禾网首页 >> 股票期货机构资讯

服务无境, 期货公司需放眼世界

最新高手视频! 七禾网 时间:2015-09-18 12:17:17 来源:期货日报网 作者:许倩

   在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过程中,我国的实体企业势必更多地利用境外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进行风险管理。对于我国的期货经营机构来说,协助这些企业参与境外市场,使其更平稳地“走出去”,既是责任,也是机遇和挑战。


  投资者跨境投资需求趋向多元


  随着去年9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期货经营机构创新发展的意见》发布,境内期货公司布局香港、欧美市场的步伐迎来“提速”。


  2006年,6家境内期货公司获批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开了境内期货经营机构“走出去”的先河。2013年,广发期货香港子公司收购英国NCM期货公司,后将其更名为广发金融交易(英国)有限公司(下称广发英国)。2014年,南华期货香港子公司设立了美国分支机构。2015年,华泰期货再开先河,获批直接在美国设立子公司。永安期货则与英国领先的金融机构OSTC(On Screen Trading & Trading Connections)设立了永安期货中英合资子公司。


  “对于境内期货公司境外分支机构而言,其目标大多是具有较大跨境套保、套利、投机需求的中国内地投资者。”亚达盟环球期货有限公司市场及投资者教育副总裁潘志伟说。


  广发期货副董事长肖成博士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未来,境内期货公司境外分支机构服务的中资客户占比将越来越大。”据其介绍,广发英国目前服务的客户群体主要有原NCM公司积累的欧洲本土客户和一些有境外套保资格或其他投资许可的中资企业客户,两者所占比例相当。


  近年来,境内投资者在境外投资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中国新永安期货客户服务部郑振告诉记者,来自境内的投资者过去热衷于投资金属、农产品等境外期货品种,后来投资范围逐步扩大至期权、指数期货、外汇期货、利率期货等品种。


  据其介绍,近年来随着境内各期交所纷纷推出期权仿真交易,外盘相关品种如玉米、大豆、白糖期权以及原油期货获得境内投资者的更多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战略增加实体企业避险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境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可能进一步变化。“连接我国西部的港口、铁路等基建项目可能推动钢材、金属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相关企业的避险需求将会大幅增长。”肖成表示,基于“同根同源”的优势,中资期货公司相比海外金融机构更了解中资企业的需求,中资企业在投资欧洲等境外市场时,倾向于在中资期货公司进行分仓操作,以避免泄露商业机密,被海外基金“围剿”。


  华泰期货副总裁王俊卿认为,未来10到15年,是我国企业大踏步“走出去”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对金融支持方面的更高要求。对许多“走出去”的中资企业而言,其长期投资的收益率等会受到汇率波动的影响,需要利用衍生品工具对冲风险。另外,大量实体企业“走出去”承包工程,建高速铁路或开展产业合作,都需要金融企业提供前期融资、信用担保以及资产价格风险对冲服务。


  据悉,华泰期货美国子公司目前正在紧张筹备当中,在取得当地监管部门业务许可后将立即开展业务。对于未来的战略部署,王俊卿说:“华泰期货将紧紧跟随‘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紧扣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从境外通道建设、金融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探索、人才积累培育、跨境文化沟通等多方位、多层次、分阶段部署发展境外业务。”


  除了服务境内实体企业,据王俊卿介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公司还会作为“引路人”,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引入境内期货市场。
  有业内人士表示,期货公司境外代理业务提出已有时日,但迟迟未能放行,希望监管层尽快放开限制,加快境内期货公司及投资者“走出去”的进程。


  从单一期货经纪到多牌照全方位服务


  近几年,境内期货公司境外分支机构已不满足于单一期货经纪业务。以广发期货、南华期货、永安期货的境外分支机构为例,其业务定位正从传统的通道商转为拥有多业务牌照,能够提供全方位服务的金融机构。


  据记者了解,南华期货香港子公司目前已拥有证券、期货、外汇、资管、投资咨询、期货咨询等业务牌照。另外,中国新永安期货下设的现货公司--中国新永安实业公司新增了经营金钱服务牌照、放债人牌照,能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除了上述牌照之外,清算会员资格也是这些境外分支机构近年来竭力争取的项目。据了解,为了规避上一级代理商破产等导致的风险,并锁住相关业务利润,广发期货、南华期货通过收购或设立欧美分支机构分别取得了LME、CME等境外交易所的清算会员资格。


  潘志伟告诉记者,要向欧美的交易所申请清算会员资格,必须到欧美当地注册成立一家公司,这势必产生较高的成本。从目前“走出去”的期货公司来看,由于其内地客户跨境成交的总量还不够大,所以这方面产出的效果暂时还不是很好。但无论如何,在日益增长的跨境投资需求下,在海外设立子公司,争取成为当地交易所的清算会员,建立全球清算网络,对部分大型期货公司来说是大势所趋。


  另外,记者了解到,一些期货公司境外分支机构正试图利用环境优势,增强资本金来拓展“信用交易”业务规模,从而为中资企业提供更便利的境外服务。


  “信用交易”也被称为“额度交易”,是指期货公司根据对客户的权益、风险控制能力的评估结果,授信一定比例的资金额度,供客户参与当地市场投资。


  肖成表示,欧洲监管层要求当地期货公司在开展“信用交易”时具备足够的资金实力。在通过“内保外贷”的方式融资后,目前广发英国开展这一业务已经不成问题。近期,广发英国还将由股东方增加注册资本金,由目前的两亿多元人民币增加到3亿元左右。


  对于“信用交易”,潘志伟表示,由于中间风险大,无抵押物,该业务在美国、香港和新加坡都是不允许开展的,但市场确实存在这类需求。对于这项业务的利润来源,潘志伟说,由于境外市场的融资成本相对境内更低,许多期货公司提供授信资金都不收取利息,其利润基本反映在交易手续费上,部分期货品种的交易手续费会提高。


  期货公司“走出去”需要更多支持


  如今,越来越多的境内期货公司试图“走出去”。据了解,新湖期货、海通期货等多家期货公司均有意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瑞达期货总经理葛昶近日在接受期货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半年已向中国证监会递交了申请材料,计划收购一家境外期货公司。

  另外,广发期货近期正考虑以广发英国的名义在美国收购或新设立一家期货公司,以取得美国地区交易所的清算会员资格。肖成说:“直接以总部的名义在美国新设公司需要满足很多条件,包括要聘请当地员工、审核结算资格等,运作过程可能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但按照欧美之间的市场监管政策,以英国公司的名义收购或新设一家美国期货公司,可能只需要花几个月时间。


  虽然“走出去”对一些境内期货公司来说是大势所趋,但不能不看到,在“蓝海”日益变“红”的趋势下,一些当年最先“走出去”的期货公司香港分支机构陷入了“规模增、利润减”的“怪圈”。


  记者了解到,一家境内期货公司香港子公司虽然2014年年底保证金规模同比增长了27.9%,但当年净利润较前一年下降逾两成。有业内人士反映,最近3-5年,在港中资背景期货公司数量增加较快,竞争日趋激烈,市场整体佣金水平下降。


  此外,郑振表示,制约期货公司香港子公司发展的因素还包括:外汇管制过于严格、境外投资合法合规政策不明确、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的范围限制、公司治理结构的约束条件、企业境外套保的条件限制等。


  针对这些障碍,他建议,给予在港中资期货公司的母公司一定的QDII外汇额度,并将RQFII投资范围从境内股指期货扩大至境内商品期货和国债期货,这有利于在港中资期货公司发挥背景优势,并发展壮大资管业务。


  “另外,希望明确境内投资者境外期货开户的政策,解决在港中资期货公司在境内进行宣传推广的合规性问题。”郑振说,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应给予一定的灵活空间,希望能通过母公司在港设立控股公司直接控股香港公司,从而解决某些业务因股权结构带来的限制,方便未来开展多元化业务。


  除了上述制度性障碍,王俊卿认为,缺乏境外业务合作机制和组织也是期货公司“走出去”的一大阻碍。他说:“不论是在金融系统还是更广泛的商务系统,都还没有相应的支持合作体系或组织为‘走出去’的期货公司提供咨询等相关服务,期货公司在‘走出去’过程中主要依靠自身摸索,工作难度大,试错成本高。”


  风险管理公司“走出去”值得期待


  据了解,除了提供期货经纪服务,一些“走出去”的期货公司也对境内外相关实体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风险管理服务。


  肖成表示,国际成熟市场的场外市场规模是场内市场的10倍以上,如果中资企业有投资欧洲OTC市场的需求,广发英国也可以提供相关服务。


  另外,华泰期货去年成功协助一家参与“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拥有海外矿山资源的钢厂在境外利用期货工具锁定原料成本、优化库存,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去年铁矿石价格大跌的背景下,该钢厂的海外矿山资产取得了较好的保值效益。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期货公司的风险管理公司大多通过境内期交所进行风险对冲,急需多元化的风险对冲渠道,参与境外期货及衍生品市场的需求日益迫切。


  对于风险管理公司“走出去”面临的障碍,王俊卿表示,第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大型国企扮演了重要角色,但目前国企在利用期货等衍生品上存在很多制度障碍,使得风险管理公司为其量身定制的许多方案无法落地。这方面需要国资委等部门放开相关限制,以更包容的态度,更创新的制度来指导国企在“走出去”过程中管理好潜在风险。


  第二,目前风险管理公司的身份较为尴尬。“目前监管部门对风险管理公司是按照一般贸易公司来对待的,这使得风险管理公司在融资上得不到银行的认可,资金难以快速扩充,在服务实体企业时存在资金实力不足的难题。”王俊卿说。

责任编辑:张文慧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凡是注明“来源:七禾网”的文章均为七禾网 www.7hcn.com版权所有,相关网站或媒体若要转载须经七禾网同意0571-88212938,并注明出处。若本网站相关内容涉及到其他媒体或公司的版权,请联系0571-88212938,我们将及时调整或删除。

联系我们

七禾研究中心负责人:刘健伟/翁建平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57124514@qq.com

七禾科技中心负责人:李贺/相升澳
电话:15068166275
Email:1573338006@qq.com

七禾产业中心负责人:果圆/王婷
电话:18258198313

七禾研究员:唐正璐/李烨
电话:0571-88212938
Email:7hcn@163.com

七禾财富管理中心
电话:13732204374(微信同号)
电话:18657157586(微信同号)

七禾网

沈良宏观

七禾调研

价值投资君

七禾网APP安卓&鸿蒙

七禾网APP苹果

七禾网投顾平台

傅海棠自媒体

沈良自媒体

© 七禾网 浙ICP备09012462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10119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48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浙字第05637号]

认证联盟

技术支持 本网法律顾问 曲峰律师 余枫梧律师 广告合作 关于我们 郑重声明 业务公告

中期协“期媒投教联盟”成员 、 中期协“金融科技委员会”委员单位